【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传输,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系统中,都会采用大量的连接器进行电能传输,连接器连通的回路中都会包括用于电能传输的高压回路和用于监控高压回路的互锁回路。互锁回路通过低压信号来检查整个高压回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识别回路的异常断开,并及时断开高压输入端的控制电器件。当两个连接器插接后,高压回路导通,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会设置互锁连接件,当互锁连接件连接到位则高压回路导通。出现异常可以通过断开互锁连接件来断开互锁回路进而断开高压回路。连接器中为了方便组装和检修,会设置盖体从而能够便捷的显露连接器内部的高压电路,为了保护人员安全,盖体和连接器之间同样会设置互锁回路,当盖体打开时断开互锁回路进而断开高压回路。但是,目前的高压互锁件一般仅设置在一个连接器,或者设置在一个连接器+盖体上,当互相对插的两个连接器都有盖体时,需要设置多个互锁回路保护安全,而新能源汽车内的结构紧凑,复杂的互锁回路结构会增加连接器的体积,影响连接器的装配。多个高压互锁件及互锁回路的设置方式很难满足不同款式车辆的高压互锁回路,在某一车型上安装适合的连接器,在其他汽车上可能无法有充足的空间断开高压互锁件,也就是说缺乏一种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的连接器互锁结构。同时多个互锁回路可能会导致控制器判断失误,导致高压回路断开不及时,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及控制器,其特
2、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互锁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互锁连接件,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互锁连接件或所述第二互锁连接件对接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3、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插到位,以及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第二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完全导通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连接器结构正常工作;
4、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脱离,或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互锁回路或所述第二互锁回路断开,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连接器结构断电。
5、所述第一互锁连接件和所述第二互锁连接件为导电的u型针,分别一体注塑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
6、所述第二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的两个互不接触的第一互锁导体,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三接口。
7、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且互不接触的第二互锁导体、第三互锁导体和第四互锁导体,所述第二互锁导体及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一端延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另一端构成所述第一接口。
8、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一端、所述第二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一端上分别设置对插端子,并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对插并电连接。
9、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一者上设置公端子,另一者上设置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和所述母端子对插并电连接。
10、所述第一互锁导体、所述第二互锁导体、所述第三互锁导体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通过卡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
11、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卡接;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卡接。
12、所述第一连接器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处于高压回路中。
13、所述控制器内设置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的连通情况控制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导通或断开高压电流。
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互锁连接件和第二互锁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当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个打开,就能同时带动一个互锁件断开,从而使整个互锁回路断开,控制器控制高压回路停止工作,从而保护高压回路的用电安全。对插端子与u型针插接,结构简单,电连接充分,在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盖合的同时就可以完成u型针的插接。第一互锁导体与第四互锁导体及第三互锁导体通过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不但能够产生电连接,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夹紧力,防止轻易分开。
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内设置第一互锁回路,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延伸连接所述控制器,另一者内设置第二互锁回路,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设置对接的第一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连接件和所述第二互锁连接件为导电的U型针,分别一体注塑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的两个互不接触的第一互锁导体,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三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且互不接触的第二互锁导体、第三互锁导体和第四互锁导体,所述第二互锁导体及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一端延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一端、所述第二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一端上分别设置对插端子,并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对插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一者上设置公端子,另一者上设置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和所述母端子对插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导体、所述第二互锁导体、所述第三互锁导体与所述第四互锁导体通过卡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卡接;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处于高压回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设置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的连通情况控制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导通或断开高压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内设置第一互锁回路,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延伸连接所述控制器,另一者内设置第二互锁回路,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和所述第二互锁回路设置对接的第一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连接件和所述第二互锁连接件为导电的u型针,分别一体注塑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的两个互不接触的第一互锁导体,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三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上且互不接触的第二互锁导体、第三互锁导体和第四互锁导体,所述第二互锁导体及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一端延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一端与所述u型针的两端构成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互锁导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互锁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互锁导体的另一端构成所述第一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苗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