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和用于施加驻车制动力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和用于施加驻车制动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103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1,1’,1”,1””,1””””),包括:可绕旋转轴线(R)旋转的制动盘(10,10’,……,10””””);至少一个行车制动组件(30,30’,30”,30””),其包括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并且配置成在制动盘(10,10’,……,10””””)的径向表面侧上施加行车制动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可相对于旋转轴线(R)轴向移动并且包括面向制动盘(10,10’,……,10”””)的径向表面侧以施加行车制动力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和至少一个驻车制动组件(20,20’,20”,20””),其包括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并且配置成在制动盘(10,10’,……,10””””)的所述或另一径向表面侧上施加驻车制动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可相对于旋转轴线(R)轴向移动并且包括面向制动盘(10,10’,……,10”””)的所述或另一径向表面侧以施加驻车制动力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轴线(R)布置在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处,该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rSB)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一种用于向该制动组件的制动盘施加驻车制动力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该制动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在当今的商用车辆中,驻车制动器通常集成在行车制动器中。从成本角度来看,集成式制动器版本非常具有吸引力。然而,为了实现驻车制动功能,需要单独的驻车制动致动器,例如用于为辅助活塞施加预应力的弹簧元件。驻车制动器装置的这一部分非常占用空间,因为必须确保弹簧的力在整个行程上充分足够。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紧凑和/或灵活设计的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

2、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以从属权利要求为准。

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制动盘;以及至少一个行车制动组件,所述行车制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并且配置成在制动盘的径向表面侧上施加行车制动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可相对于旋转轴线轴向移动并且包括面向制动盘的径向表面侧以施加行车制动力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制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驻车制动组件,所述驻车制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并且配置成在制动盘的所述或另一径向表面侧上施加驻车制动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可相对于旋转轴线轴向移动并且包括面向制动盘的所述或另一径向表面侧以施加驻车制动力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布置在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处,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不同。

4、因此,就提供单独的驻车制动衬片和行车制动衬片方面而言,制动组件包括与行车制动组件分开的驻车制动组件,其中所述驻车制动衬片和所述行车制动衬片具有相应不同的制动表面,所述制动表面可相对于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沿轴向方向分别移动以施加制动力。由此,驻车制动组件可以在空间上与行车制动组件分开,或者可以集成在行车制动组件中,但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与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分开,以便进行相应的独立运动。就设计灵活性而言,提供与行车制动组件在空间上分开的驻车制动组件以便独立定位等等可能是有利的。此外,将驻车制动组件与行车制动组件分开(例如,通过单独的卡钳)允许提供具有减小的总轴向长度的制动组件,同时仍然分别递送足够的制动力或夹紧力。因此,也能够将驻车制动组件安装在车辆的前车轴上。反过来,将驻车制动组件集成到行车制动组件中(例如,在共用卡钳内)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5、作为另一基本原理,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和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相对于制动盘的旋转轴线的不同径向距离导致关于作用在制动盘上的可实现的制动扭矩的不同杠杆。由于径向距离不同并且因而杠杆不同,当施加相同的夹紧力时,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和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可能受到不同的制动扭矩。反过来,相同的制动扭矩可能需要不同的夹紧力。相对于旋转轴线的相应径向距离指的是从旋转轴线到相应制动表面的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中间高度的径向距离。具体而言,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是从旋转轴线到驻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旋转轴线的一侧的径向距离加上驻车制动器的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旋转轴线的所述一侧与驻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背对旋转轴线的相对侧之间的径向距离的一半。因此,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是从旋转轴线到行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旋转轴线的一侧的径向距离加上行车制动器的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旋转轴线的所述一侧与行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背对旋转轴线的相对侧之间的径向距离的一半。

6、在一些实施例中,驻车制动衬片和行车制动衬片配置和布置在各自的径向距离处,使得驻车制动衬片和行车制动衬片不会作用在制动盘的同一周向部分上。换言之,驻车制动衬片和行车制动衬片配置和布置在各自的径向距离处,使得驻车制动衬片或行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旋转轴线的所述一侧的径向距离大于另一制动衬片(即,行车制动衬片或驻车制动衬片)的在径向方向上背对旋转轴线的所述相对侧的径向距离。因此,在这种配置中,驻车制动组件使用与行车制动组件不同的制动盘的环部分来传递力。

7、综上所述,除了设计更紧凑和/或设计灵活性增加的优点之外,制动组件还可以提供更少的从制动盘输入到驻车制动组件中的热量,因为驻车制动衬片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由于各自独立而不是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一部分。此外,驻车制动衬片可能受到较少的磨损,这可以允许省略相应的磨损调整器机构,并且实现较少复杂的主动卡钳释放,鉴于省略了磨损调整器,这还可以提供相对较强的主动卡钳释放弹簧,从而有助于提高效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旋转轴线,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大于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

9、例如,制动盘的围绕旋转轴线周向延伸的作为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的外环部分可以分配给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而制动盘的围绕旋转轴线周向延伸的作为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的内环部分(优选地,相邻的环部分)可以分配给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由于对应于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的驻车制动衬片的摩擦半径增大,与较小的摩擦半径相比,驻车制动功能为实现相同的制动扭矩所需的夹紧力可以减小。这可以允许驻车制动组件使用更硬的卡钳。反过来,带有对应于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的行车制动衬片的较小摩擦半径的行车制动组件可能需要增大的夹紧力来实现相同的制动扭矩。然而,通过适当的行车制动组件设计可以轻松实现这一要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旋转轴线,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小于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

11、这里,上述的反向原则也适用。具体而言,制动盘的围绕旋转轴线周向延伸的作为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的内环部分可以分配给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而制动盘的围绕旋转轴线周向延伸的作为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的外环部分(优选地,相邻的环部分)可以分配给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因此,由于摩擦半径较小,驻车制动组件可能需要相对较大的夹紧力。然而,如下所述,这种潜在的要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供相对于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和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摩擦配对来补偿。反过来,这种配置允许行车制动组件在相同制动扭矩下以相对较小的夹紧力操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盘包括: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制动盘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中,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面向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以及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制动盘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位置或至少一个其他旋转位置中,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面向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并且其中,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的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摩擦配对配置成提供与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的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的摩擦配对的摩擦系数不同的摩擦系数。

13、不同的摩擦配对或摩擦系数可以分别由制动盘的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和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的不同材料或相应涂层提供。例如,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可以由单个铸造制动盘(例如,铸铁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1,1’,1”,1””,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R),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大于所述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rS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R),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小于所述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rSB)。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1””,1””””),其中,所述制动盘(10,10’,……,10””””)包括: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a,10a’),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中面向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以及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b,10b’),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位置或至少一个其他旋转位置中面向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的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a,10a’)与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之间的摩擦配对配置成提供与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b,10b’)与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的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之间的摩擦配对的摩擦系数不同的摩擦系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与所述制动盘(10,10’,……,10””””)的摩擦配对的摩擦系数为至少0.55。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布置成从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外周或内周延伸到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冷却通道(12”,12”’,12””)中,所述冷却通道形成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两个外径向表面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组件(1”,1””),其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所述驻车制动组件,所述驻车制动组件包括布置成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冷却通道(12”,12”’,12””)中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和另一驻车制动组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包括驻车制动衬片形状配合部分(22a”,22a””),并且所述制动盘(10”,……,10””””)包括在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处的对应的制动盘形状配合部分(1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所述驻车制动组件(20”,20””)包括驻车制动衬片支架组件(21”,21””,21””””),所述驻车制动衬片支架组件承载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并且配置成使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沿所述轴向方向朝向所述制动盘(10”,……,10”””)移动或者允许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的相应运动,并且其中,所述驻车制动组件(20”,20””)包括至少一个局部位移构件(25”,26”,26”””’),所述至少一个局部位移构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与所述驻车制动衬片支架组件(21”,21””,21””””)之间并且配置成允许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相对于所述驻车制动衬片支架组件(21”,21””,21””””)沿制动表面平面内的方向相对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组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局部位移构件(25”)是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的与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的所述制动表面相对的表面侧上的轴承构件(25”)。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动组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局部位移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组件(1,1’,1”,1””,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r),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大于所述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rs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r),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小于所述径向行车制动衬片距离(rsb)。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1””,1””””),其中,所述制动盘(10,10’,……,10””””)包括: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a,10a’),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中面向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以及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b,10b’),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位置或至少一个其他旋转位置中面向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的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a,10a’)与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之间的摩擦配对配置成提供与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盘部分(10b,10b’)与所述至少一个行车制动衬片(32,32’,32”,32””)的所述行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之间的摩擦配对的摩擦系数不同的摩擦系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与所述制动盘(10,10’,……,10””””)的摩擦配对的摩擦系数为至少0.55。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布置成从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外周或内周延伸到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冷却通道(12”,12”’,12””)中,所述冷却通道形成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两个外径向表面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组件(1”,1””),其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所述驻车制动组件,所述驻车制动组件包括布置成在所述制动盘(10”,10”’,10””)的冷却通道(12”,12”’,12””)中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和另一驻车制动组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组件(1”,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驻车制动衬片(22”,22””,……,22””””)的所述驻车制动器制动表面包括驻车制动衬片形状配合部分(22a”,22a””),并且所述制动盘(10”,……,10””””)包括在所述径向驻车制动衬片距离(rpb)处的对应的制动盘形状配合部分(11”,……,11”””)。

9.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亚当克齐克M·布莱辛Z·吉奥克K·海格尔M·霍洛西M·克林格纳C·科克雷尔S·克吕格尔G·茂浓瑞T·纳卡穆拉M·佩舍尔J·托特T·托特考托瑙T·舍夫贝格尔J·绍博L·赫斯
申请(专利权)人: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