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设备的辅助部件,具体是指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
技术介绍
1、三元前驱体的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浓缩装置、溢流釜等。目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一般采用常规的反应釜,其一般包含反应釜体、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于反应釜体外侧壁上的换热夹套。现有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多为固定式搅拌机构,其包含驱动轴和固定安装于驱动轴上的搅拌叶片。由于搅拌叶片在搅拌过程中,易对造核后、以及晶核生长过程中的物料造成搅碎,为此现有的搅拌叶片的有效拌合面积一般较小、且搅拌速度也相对较慢,导致对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相对较弱。且现有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的使用功能相对较为单一。
2、因此,设计一款既能够保持对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且能够防止因搅拌所导致的晶核被大量搅碎的问题出现,并能够有效提升机构的使用性能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是本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了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该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包括:
4、搅拌轴,转动安装于相应的反应釜体的封盖的中部,并由固定安装于所述封盖上的驱动电机进行驱动;
5、若干组第一搅拌板,按高低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板的底侧分别
6、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若干组第二搅拌板,所述第一搅拌板上侧的搅拌轴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固定环件,所述第二搅拌板的底侧分别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件上的第二安装轴,所述固定环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轴件;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管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轴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呈斜面状设置。
7、所述固定环件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长条形通孔,所述搅拌轴上固接有与所述长条形通孔相适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装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内;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受力带动所述固定环件绕所述搅拌轴进行逆时针转动,所述限位块对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左端形成抵接限位,使所述第二搅拌板与第一搅拌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受力带动所述固定环件绕所述搅拌轴进行顺时针转动,所述限位块对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右端形成抵接限位,使所述第二搅拌板与第一搅拌板位置相互错开。
8、所述第一挡料管件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应的电热膜玻璃管,所述电热膜玻璃管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内的玻璃基管,所述玻璃基管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所述半导体电热膜的两侧连接有电极,通过相应的导线将所述电极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9、所述搅拌轴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且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相应的导电滑环,所述导线经所述布线盲孔通过所述导电滑环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10、所述第一挡料管件通过螺接方式固定连接到所述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挡料管件与搅拌轴的衔接处通过相应的焊缝进行固定连接。
11、所述搅拌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
12、本技术的优点:
13、1)本技术在搅拌轴上角度可调安装有第一搅拌板,在造核前,搅拌轴启动正转,第一搅拌板的上侧由第一挡料管件进行支撑,从而使第一搅拌板呈垂直状设置,以确保对物料的搅拌面积,从而确保对物料的搅动混合效果;在造核后,搅拌轴启动反转,第一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一挡料轴件进行支撑,从而使第一搅拌板呈斜面状设置,以通过铲料、翻料方式实现对物料的混料作业,使本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对物料的搅动力,以防止物料被大量搅碎。
14、2)本技术进一步通过固定环件的介入,有效于第一搅拌板的上侧进行第二搅拌板的角度可调安装。在造核前,搅拌轴启动正转,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一搅拌板位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也分别呈垂直状设置,从而有效提升对物料的搅动面积,以确保对物料的搅动效果;在造核后,搅拌轴启动反转,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一搅拌板位置相互错开,且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分别呈斜面状抵接到第一挡料轴件、第二挡料轴件上,以通过铲料、翻料方式实现对物料的混料作业,使本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对物料的混料均匀性的前提下,明显降低对物料的搅动力,以防止物料被大量搅碎。
15、3)本技术于第一挡料管件内设置有电热膜玻璃管,当搅拌轴启动反转时,控制电热膜玻璃管发热,该过程中,物料会在第一搅拌板的倾斜铲料下,循环经过第一挡料管件,以对位于反应釜体中部的物料形成加热,从而对反应釜体中部的物料形成均匀加热,以提升本技术的使用性能。
16、4)本技术的电热膜玻璃管的半导体电热膜在通电后升温,能够向外形成热辐射,从而提升加热均匀性;最主要的是能够将呈管状设置的电热膜玻璃管直接固定套接于第一挡料管件内,从而使第一挡料管件在既能够被作为支撑部件使用、也能够作为加热部件使用,以提升结构简易程度和降低反应空间占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若干组第二搅拌板(8),所述第一搅拌板(4)上侧的搅拌轴(1)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固定环件(9),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底侧分别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件(9)上的第二安装轴(10),所述固定环件(9)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11)、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轴件(12);所述搅拌轴(1)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管件(11)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8)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搅拌轴(1)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轴件(12)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8)呈斜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件(9)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长条形通孔(13),所述搅拌轴(1)上固接有与所述长条形通孔(13)相适配的限位块(14),所述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6)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应的电热膜玻璃管(15),所述电热膜玻璃管(15)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6)内的玻璃基管(1501),所述玻璃基管(1501)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1502),所述半导体电热膜(1502)的两侧连接有电极(1503),通过相应的导线(16)将所述电极(1503)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101),且所述搅拌轴(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相应的导电滑环(17),所述导线(16)经所述布线盲孔(101)通过所述导电滑环(17)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6)通过螺接方式固定连接到所述搅拌轴(1)上,且所述第一挡料管件(6)与搅拌轴(1)的衔接处通过相应的焊缝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若干组第二搅拌板(8),所述第一搅拌板(4)上侧的搅拌轴(1)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固定环件(9),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底侧分别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件(9)上的第二安装轴(10),所述固定环件(9)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11)、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轴件(12);所述搅拌轴(1)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管件(11)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8)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搅拌轴(1)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8)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轴件(12)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8)呈斜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件(9)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长条形通孔(13),所述搅拌轴(1)上固接有与所述长条形通孔(13)相适配的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嵌装于所述长条形通孔(13)内;所述搅拌轴(1)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8)受力带动所述固定环件(9)绕所述搅拌轴(1)进行逆时针转动,所述限位块(14)对所述长条形通孔(13)的左端形成抵接限位,使所述第二搅拌板(8)与第一搅拌板(4)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搅拌轴(1)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梁,邱江,傅峰,杨树棠,陆涛,郑财水,廖琪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