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特别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1、粘滞阻尼器是一种特殊的阻尼装置,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表现出独特的阻尼特性,与传统的摩擦阻尼器相比,粘滞阻尼器具有更好的减振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粘滞阻尼器可以用于抗震减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例如,在工程支架、桥梁、塔架等大型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减小风振、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2、常见的粘滞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活塞杆、缸体和密封件等组成。活塞将缸体内部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和无杆腔内充满粘性阻尼液体作为阻尼介质,活塞上设有小孔或者活塞与缸体间留有间隙以使阻尼介质通过;当活塞与缸体产生相对运动时,活塞会挤压其运动方向一侧腔室内的阻尼介质,受挤压的阻尼介质通过活塞上的小孔或活塞与缸体间的间隙流动到另一侧腔室,阻尼介质在高速流动过程中将结构传递过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从而起到减震、缓冲和耗能的作用。
3、然而,在活塞杆受推力作用时,由于活塞杆的进入或者退出,无杆腔的粘性阻尼液体会产生体积压缩或者出现“气穴”,当活塞杆受推力作用时,无杆腔内的粘性阻尼液体会产生体积压缩,当活塞杆进入的体积超过粘性阻尼液体的压缩量时,那么活塞杆会被“顶死”,当活塞杆受拉力作用时,活塞杆的部分体积会离开缸体内,粘性阻尼液体会出现“气穴”或者“真空”,容易出现拉压出力不一致的情况,导致阻尼器的性能不稳定,从而影响其对振动和冲击的吸收能力,降低阻尼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拉压出力一致,活塞杆不易被“顶死”,阻尼液不易出现“气穴”或者“真空”的现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上端盖和下端盖,缸筒内活动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上端伸出于上端盖,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将缸筒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缸筒外连接有蓄能器,所述活塞上设有上下贯通的v形流道,有杆腔与无杆腔通过v形流道相连通,所述v形流道与有杆腔连通的孔径小于v形流道与无杆腔连通的孔径,所述下端盖内设有与无杆腔相连通的阻尼液通道,所述阻尼液通道通过管道与蓄能器相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无杆腔与有杆腔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5、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液为二甲基硅油。
6、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上设有与阻尼液通道相连通的接口,所述蓄能器通过管道与接口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包括壳体和气囊,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气囊安置于内腔中,利用气囊的可压缩性来储存和释放阻尼液。
8、进一步地,所述v形流道设置有两个,且沿活塞的中心对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母,活塞与活塞杆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上设有通流孔,所述阻尼液通道通过通流孔与无杆腔相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件,外界载荷通过连接件传递至活塞杆上。
12、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均通过螺栓与缸筒固定连接。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设置有蓄能器和v形流道,外接蓄能器可以避免阻尼液和可压缩气体混合,从而避免产生气穴现象,外接蓄能器还可以补偿受压时缸筒中活塞杆占据的体积,以适应系统容积的变化;v形流道两端孔径大小不同,使得拉压出力不同,合理设置其大小可以实现粘滞阻尼器的拉压出力一致,使得阻尼器的性能更加稳定,进而延长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缸筒(1)内活动设有活塞(4)和活塞杆(5),活塞杆(5)的上端伸出于上端盖(2),活塞杆(5)的下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将缸筒(1)内腔分隔成有杆腔(6)和无杆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外连接有蓄能器(8),所述活塞(4)上设有上下贯通的V形流道(41),有杆腔(6)与无杆腔(7)通过V形流道(41)相连通,所述V形流道(41)与有杆腔(6)连通的孔径小于V形流道(41)与无杆腔(7)连通的孔径,所述下端盖(3)内设有与无杆腔(7)相连通的阻尼液通道(31),所述阻尼液通道(31)通过管道(10)与蓄能器(8)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7)与有杆腔(6)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液为二甲基硅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3)上设有与阻尼液通道(31)相连通的接口(33),所述蓄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8)包括壳体和气囊,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气囊安置于内腔中,利用气囊的可压缩性来储存和释放阻尼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流道(41)设置有两个,且沿活塞(4)的中心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母(11),活塞(4)与活塞杆(5)通过螺母(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3)上设有通流孔(32),所述阻尼液通道(31)通过通流孔(32)与无杆腔(7)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件(12),外界载荷通过连接件(12)传递至活塞杆(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2)和下端盖(3)均通过螺栓(13)与缸筒(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缸筒(1)内活动设有活塞(4)和活塞杆(5),活塞杆(5)的上端伸出于上端盖(2),活塞杆(5)的下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将缸筒(1)内腔分隔成有杆腔(6)和无杆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外连接有蓄能器(8),所述活塞(4)上设有上下贯通的v形流道(41),有杆腔(6)与无杆腔(7)通过v形流道(41)相连通,所述v形流道(41)与有杆腔(6)连通的孔径小于v形流道(41)与无杆腔(7)连通的孔径,所述下端盖(3)内设有与无杆腔(7)相连通的阻尼液通道(31),所述阻尼液通道(31)通过管道(10)与蓄能器(8)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7)与有杆腔(6)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液为二甲基硅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3)上设有与阻尼液通道(31)相连通的接口(3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毛黎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合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