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及锻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及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051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及锻造方法。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槽内过盈配合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上端高于下模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形成定位空间,所述上模设置有与定位空间相对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定位环同轴布置,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低于上模的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下模上设置定位环,定位环对棒料进行定位,上模上的顶杆与定位环同轴设置,在进行棒料墩粗时,顶杆与棒料的中心相对,即可在棒料的中心位置制造出定位孔,加工起来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具体为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及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如图1所示,盘锻件锻造普遍生产路线为选择初始棒料,对初始棒料进行墩粗,墩粗完成以后形成坯料,然后在坯料中心加工定位孔,定位孔加工完成以后,将坯料上的定位孔与第二模具13的定位凸台15配合,最后驱动第一模具14下压形成锻件,制坯后加工定位孔工序是为了模锻时坯料能位于模锻的第二模具13中心,实现模锻时锻件均匀成形。

2、在进行加工定位孔的过程中,需要找准坯料的中心位置,但中心位置的定位非常困难,若加工完成的定位孔的轴线与坯料的中心位置的轴线偏移过大,这会导致坯料在模锻的过程中分布不均匀,进而会使某些部分的金属量多导致飞边过多,而某些部分的金属量少导致不能充满整个型腔;为了解决不能充满型腔的情况,在初始下料时,会增加材料的用量,这又会导致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坯料中心定位的盘锻件定位工装及锻造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槽内过盈配合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上端高于下模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形成定位空间,所述上模设置有与定位空间相对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定位环同轴布置,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低于上模的下表面。

3、进一步,所述环形定位槽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环形定位槽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定位槽的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

4、进一步,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下表面的导柱以及设置在下模上表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位于环形定位槽的外侧、且与导柱配合使用。

5、进一步,所述导柱和导向孔均设置为两个。

6、进一步,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设置有3°~10°的拔模斜度。

7、进一步,所述顶杆包括杆部以及头部,所述头部位于上模下表面的下方,所述头部的侧面为圆锥台状的导流面。

8、一种盘锻件的锻造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包括如下步骤,

9、s1:根据棒料的直径选择环形定位槽的直径,并在环形定位槽内采用液氮冷装的方式安装定位环;

10、s2:将棒料放置在定位环的内侧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形成定位空间中,模锻机驱动上模向下移动,对棒料进行墩粗,同时顶杆在棒料的上表面形成定位孔,墩粗完成后形成坯料;

11、s3:坯料上下调转180°,将坯料放置在第二模具中,坯料的定位孔与第二模具的定位凸台贴合,实现坯料的定位,模锻机驱动第一模具向下移动,最终形成锻件。

12、进一步,所述环形定位槽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环形定位槽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定位槽的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在步骤s1中,安装与棒料直径匹配的定位环以及直径大于棒料直径的定位环。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模上设置定位环,定位环对棒料进行定位,上模上的顶杆与定位环同轴设置,在进行棒料墩粗时,顶杆与棒料的中心相对,即可在棒料的中心位置制造出定位孔,加工起来方便快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包括上模(2)和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定位槽(3),所述环形定位槽(3)内过盈配合有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的上端高于下模(1)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环(4)的内侧面与下模(1)的上表面形成定位空间(5),所述上模(2)设置有与定位空间(5)相对的安装孔(6),所述安装孔(6)与定位环(4)同轴布置,所述安装孔(6)内设置有顶杆(7),所述顶杆(7)的下端低于上模(2)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环形定位槽(3)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和下模(1)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2)下表面的导柱(8)以及设置在下模(1)上表面的导向孔(9),所述导向孔(9)位于环形定位槽(3)的外侧、且与导柱(8)配合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8)和导向孔(9)均设置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4)的内侧面设置有3°~10°的拔模斜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7)包括杆部(10)以及头部(11),所述头部(11)位于上模(2)下表面的下方,所述头部(11)的侧面为圆锥台状的导流面(12)。

7.一种盘锻件的锻造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盘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环形定位槽(3)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在步骤S1中,安装与棒料直径匹配的定位环(4)以及直径大于棒料直径的定位环(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包括上模(2)和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定位槽(3),所述环形定位槽(3)内过盈配合有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的上端高于下模(1)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环(4)的内侧面与下模(1)的上表面形成定位空间(5),所述上模(2)设置有与定位空间(5)相对的安装孔(6),所述安装孔(6)与定位环(4)同轴布置,所述安装孔(6)内设置有顶杆(7),所述顶杆(7)的下端低于上模(2)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环形定位槽(3)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定位槽(3)的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锻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和下模(1)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2)下表面的导柱(8)以及设置在下模(1)上表面的导向孔(9),所述导向孔(9)位于环形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辉邓浩杨靖雲杨彬熊运森罗恒军王周田莫安军张森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