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文物转运,特别地,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瓷器以及陶罐类文物通常会以碎片的形式出土,由于文物长时间埋藏在地下,文物出土时,表面会附着泥土会阻隔文物与空气的直接接触,降低文物表面氧化变色的风险。
2、文物刚出土时,表面潮湿,随着出土时间的推移,文物表面的泥土会逐渐硬化,影响后期文物的修复工作。
3、常规情况下,文物在出土后需要及时的将文物转移至储藏室或者修复室内,为文物提供一适宜的环境,防止文物出土后因环境变化造成文物的二次损坏。
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对文物进行临时存放的便携式保护装置,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解决出土至转运储藏室之间的路程中,文物出现二次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存放文物碎片的存储袋,所述存储袋的的一侧设有存放口,所述存放口处设有密封结构,存储袋的外壁固定设有由气囊组成的气囊组件,存储袋上设有与存储袋内腔连通的第一单向阀,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第二单向阀,箱体内腔中设有气泵,气泵上设有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的抽气孔,还设有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的排气孔,箱体内设有与气泵电性连接的移动电源。
4、进一步的,所述存储袋的内腔中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海绵,所述存储袋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
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若干个相互对正的扣和槽和扣和肋,存储袋封闭时,扣和肋插接至扣和槽内。
6、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的送气管,第一气囊呈环型,第一气囊套设在存储袋的尾部并与存储袋固定连接,第二气囊设置有两个,安装在存储袋的前侧并分别位于存储袋的两侧,第二单向阀与第一气囊连通。
7、进一步的,箱体的内腔中设有沿着箱体内腔深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的内腔分隔出存储袋放置室、排管室以及存放室,其中,文物放置在存放室内。
8、进一步的,所述存放室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侧壁设有向存放室延伸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呈水平设置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存放室分隔成设备腔与转运室,所述转运室位于所述设备腔的上侧。
9、进一步的,所述气泵以及移动电源安装在所述设备腔内。
10、进一步的,排管室的顶部设有作业平台,排气孔以及抽气孔设置在作业平台上,排气孔以及抽气孔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作业平台上还包括控制面板,气泵和移动电源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文物碎片通过存放口放入至存储袋内,然后通过密封结构将存储袋密封,利用移动电源向气泵供电,此时气泵通过抽气孔抽出存储袋中的空气,使存储袋处于真空状态,然后将气体通过排气孔和第二单向阀排入至气囊内,此时存储袋的真空环境能够降低文物氧化的风险,存储袋被压缩,气囊膨胀,文物转运时,存储袋上膨胀的气囊会与箱体的内腔接触,降低文物被碰坏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存放文物碎片的存储袋(5),所述存储袋(5)的一侧设有存放口(51),所述存放口(51)处设有密封结构,存储袋(5)的外壁固定设有由气囊组成的气囊组件(6),存储袋(5)上设有与存储袋(5)内腔连通的第一单向阀(52),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第二单向阀(64),箱体(1)内腔中设有气泵(3),气泵(3)上设有与第一单向阀(52)连接的抽气孔(31),还设有与第二单向阀(64)连接的排气孔(32),箱体(1)内设有与气泵(3)电性连接的移动电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袋(5)的内腔中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海绵(54),所述存储袋(5)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定位柱(53),所述支撑海绵(54)插接至所述定位柱(5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若干个相互对正的扣和槽(511)和扣和肋(512),存储袋(5)封闭时,扣和肋(512)插接至扣和槽(5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腔中设有沿着箱体(1)内腔深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将箱体(1)的内腔分隔出存储袋放置室(101)、排管室(102)以及存放室(103),其中,文物放置在存放室(10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室(10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层(7),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的侧壁设有向存放室(103)延伸的承托板(111),所述承托板(111)上设有呈水平设置第三隔板(13),所述第三隔板(13)将存放室(103)分隔成设备腔(1031)与转运室(1032),所述转运室(1032)位于所述设备腔(1031)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以及移动电源(2)安装在所述设备腔(10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排管室(102)的顶部设有作业平台,排气孔(32)以及抽气孔(31)设置在作业平台上,排气孔(32)以及抽气孔(31)通过软管与气泵(3)连接,作业平台上还包括控制面板(4),气泵(3)和移动电源(2)均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存放文物碎片的存储袋(5),所述存储袋(5)的一侧设有存放口(51),所述存放口(51)处设有密封结构,存储袋(5)的外壁固定设有由气囊组成的气囊组件(6),存储袋(5)上设有与存储袋(5)内腔连通的第一单向阀(52),还包括与气囊连通的第二单向阀(64),箱体(1)内腔中设有气泵(3),气泵(3)上设有与第一单向阀(52)连接的抽气孔(31),还设有与第二单向阀(64)连接的排气孔(32),箱体(1)内设有与气泵(3)电性连接的移动电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袋(5)的内腔中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海绵(54),所述存储袋(5)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定位柱(53),所述支撑海绵(54)插接至所述定位柱(5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若干个相互对正的扣和槽(511)和扣和肋(512),存储袋(5)封闭时,扣和肋(512)插接至扣和槽(5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6)包括第一气囊(61)、第二气囊(62)以及将第一气囊(61)和第二气囊(62)连通的送气管(63),第一气囊(61)呈环型,第一气囊(61)套设在存储袋(5)的尾部并与存储袋(5)固定连接,第二气囊(62)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炼,刘玲萍,胡利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