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
技术介绍
1、胶囊型过滤器是一种集滤芯与外壳于一体的过滤器,其特点是一体式使用与拆装,操作简单快速,通常用于实验室小试、中试规模的过滤场景。胶囊型过滤器的滤芯直接焊接在外壳内部,外壳上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待过滤的液体从进液通道进入,充满整个过滤器内部并经过滤芯过滤后,过滤后的液体从出液通道流出。
2、胶囊型过滤器因其一体式的设计,使用方便,过滤器完整性高。但也因为滤芯需要焊接在过滤器外壳内部,过滤器内部极易出现死角,因此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免出现积液难以排出的问题。同时,焊接过程中,塑料受热熔化流动,凝固后易产生溢边,形成局部沟槽,同样会产生死角导致积液无法排出。当需要过滤不同原液时,积液的存在将对更换后的滤液造成直接污染。
3、因此,亟需研究一种能保证过滤性能的同时,考虑加工、焊接过程,且滤器内部无死角、无滤液残留的胶囊型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通过无死角喇叭口设计,保证进出液无残留,且喇叭口设计能够适应多规格接口与过滤器筒体之间的连接,且能够降低接口处与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包括外壳、端盖组件、滤芯、阀门组件和溢料槽组件;
4、所述端盖组件为喇叭
5、所述端盖组件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滤芯设于外壳内部;
6、所述溢料槽组件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溢料槽组件均设于过滤器上,所述溢料槽组件用于保证焊接后过滤器表面无溢料,不会产生过滤死角;
7、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排气阀门和排污阀门,所述排气阀门套设于第一端盖上,所述排污阀门套设于第二端盖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一通道和第一焊接端盖;
9、所述第一接口与外部进液口连接;
10、所述第一通道贯穿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原液流入,并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一焊接端盖,所述第一焊接端盖上设有焊接槽,所述焊接槽上设有倒角;
11、所述第一端盖的侧面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为倒l型圆柱孔,所述倒l型圆柱孔的中心线高于第一焊接端盖上表面0.5-1mm。
12、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的外圈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为斜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接口、第二通道和第二焊接端盖,所述第二接口与外部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贯穿第二端盖,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供过滤后的液体流出,并连接第二接口和第二焊接端盖。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的侧边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为l型圆柱孔,所述l型圆柱孔的中心线低于第二焊接端盖的下表面0.5-1mm;
15、所述排污通道的外圈对称布置两个第二凸起,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部均为斜面。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接端盖上设有焊接槽和焊接凸台,所述焊接槽和焊接凸台均设有倒角。
1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中空圆柱,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面用于与第一焊接槽卡接,以形成第一溢料槽;第二焊接面用于与第二焊接槽卡接,以形成第二溢料槽。
18、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滤芯端盖、中心柱和滤材,所述滤材置于中心柱和外框之间,所述滤材的一端与滤芯端盖焊接,另一端与滤芯焊接端盖焊接;
19、所述中心柱的两端内表面内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与滤芯端盖的下面表贴合,以形成第三溢料槽;
20、所述滤芯焊接端盖上表面的倒角对接贴合形成第四溢料槽。
21、进一步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外框和滤芯焊接端盖,所述外框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滤芯端盖下表面的倒角对接贴合形成第五溢料槽,所述台阶与滤芯焊接端盖上表面的倒角对接贴合形成第六溢料槽;
22、所述滤芯焊接端盖下表面上的端盖凸台与焊接凸台对接贴合形成第七溢料槽。
23、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阀门上设有密封槽,采用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将排气阀门与排气通道连接;
24、所述排气阀门的内部设有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阀门的外圈设有第一周向滑槽,所述第一周向滑槽与排气通道上的第一凸起滑动连接;
25、所述排污阀门上设有第二密封槽,采用第三密封元件和第四密封元件将排污阀门与排污通道连接;
26、所述排污阀门的内部设有排污通孔,所述的外圈上设有第二周向滑槽,所述第二周向滑槽与排污通道上的第二凸起滑动连接。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8、1、本专利技术中的胶囊型过滤器进出液通道为无死角喇叭口设计,保证进出液无残留;喇叭口设计能够适应多规格接口与过滤器筒体之间的连接,且能够降低接口处与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29、2、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胶囊型过滤器内部结构实现无死角设计,各焊接部位溢料槽设计,保证焊接过程中无溢边情况发生,无积液。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排污通道的中心线位置尺寸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残留液体全部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端盖组件、滤芯(4)、阀门组件和溢料槽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一端盖(1)上设有第一接口(11)、第一通道(12)和第一焊接端盖(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14)的外圈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41),所述第一凸起(141)的端部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二端盖(2)包括第二接口(21)、第二通道(22)和第二焊接端盖(23),所述第二接口(21)与外部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2)贯穿第二端盖(2),所述第二通道(22)用于供过滤后的液体流出,并连接第二接口(21)和第二焊接端盖(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的侧边设有排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端盖(23)上设有焊接槽和焊接凸台(232),所述焊接槽和焊接凸台(232)均设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为中空圆柱,所述外壳(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焊接面(31)和第二焊接面(32),所述第一焊接面(31)用于与第一焊接槽(131)卡接,以形成第一溢料槽(Ⅰ);第二焊接面(32)用于与第二焊接槽(231)卡接,以形成第二溢料槽(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4)包括滤芯端盖(41)、中心柱(42)和滤材(43),所述滤材(43)置于中心柱(42)和外框(44)之间,所述滤材(43)的一端与滤芯(4)端盖焊接,另一端与滤芯焊接端盖(45)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4)还包括外框(44)和滤芯焊接端盖(45),所述外框(44)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滤芯端盖下表面的倒角对接贴合形成第五溢料槽(Ⅴ),所述台阶与滤芯(4)焊接端盖上表面的倒角对接贴合形成第六溢料槽(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门(5)上设有密封槽,采用第一密封元件(51)和第二密封元件(52)将排气阀门(5)与排气通道(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端盖组件、滤芯(4)、阀门组件和溢料槽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一端盖(1)上设有第一接口(11)、第一通道(12)和第一焊接端盖(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14)的外圈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41),所述第一凸起(141)的端部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为一体成型的喇叭形塑料件,所述第二端盖(2)包括第二接口(21)、第二通道(22)和第二焊接端盖(23),所述第二接口(21)与外部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2)贯穿第二端盖(2),所述第二通道(22)用于供过滤后的液体流出,并连接第二接口(21)和第二焊接端盖(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的侧边设有排污通道(24),所述排污通道(24)为l型圆柱孔,所述l型圆柱孔的中心线低于第二焊接端盖(23)的下表面0.5-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无滤液残留胶囊型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一鸣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