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977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灯,是在组装了镜子的主体上组装有转向灯的车辆用灯,能够可靠地发挥作为上述转向灯的功能。为此,转向灯(2)构成为,在形成为长条实心形的导光体(4a)的长条方向的一个端部,照射作为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二极管(6),呈长条形地发射光;且在作为导光体(4a)的另一个端部的、成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形成内部透镜体(4d),在该内部透镜体(4d)的部位照射作为第二光源的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在汽车等车辆上设置的车辆用灯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这种车辆用灯中,已知有把转向灯(方向指示器)一体地固定到在车辆(车体)的门上设置的后视镜(door mirror)上, 通过与在车辆的前后单独设置的转向灯一起点亮,更加吸引周围的人 的注意力的车辆用灯。在这样的车辆用灯中,提出了以用发光二极管 点亮转向灯的方式构成的车辆用灯。在这样的车辆用灯中,提出了在后视镜的下方设置光源,利用该 光源照射在后视镜的下方呈长条形地设置的实心状的导光体(光纤) 的长条方向的一个端部,从导光体的全长发射光,从而既提高创意性 又提高视觉辨认性的车辆用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32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使用耐久性优良的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照射导光体的光源,而发光二极管具有方向性强的特征。 因此,在利用发光二极管使长条形导光体从长条方向一带照射时,如 果不能精度良好地进行发光二极管与导光体的位置对准,则发光二极 管向导光体照射的方向发生偏离,光衰减而有时不能到达长条形导光 体的另一个端部侧。另外,上述现有的后视镜中,导光体的长条方向 的另一端侧位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如前述那样在发光二极管的 照射方向发生偏离,光不能到达导光体的另一端侧时,从该部位发射的光少,存在恐怕不能确保能满足法定要件(法定基准)的照度的问 题,这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正是考虑上述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在组装了镜子的主体上组装有转向灯的车辆用灯,其中,上述转向灯设置有照射形成为长条实心形的导光体的长 条方向的一个端部,从转向灯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呈长条形地发射光 的第一光源;以及照射作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转向灯的另一个 端部的第二光源。 (专利技术的效果)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能够成为可靠地满足了作为转向灯的法 定基准的车辆用灯。附图说明图l是后视镜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说明从转向灯卸下了透镜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转向灯的横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视镜;la、主体;2、转向灯;3、基底壳体;4、内部壳体; 4a、导光体;4b、凸缘体;4d、内部透镜体;4g、固定爪;5、透镜部; 6、第一发光二极管;7、第二发光二极管;8、第三发光二极管;9、 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中,l是在车辆的门上设置的后视镜,在构成该后视镜l的 主体la的面向后方(车辆后方)的部位(未图示)形成开口部,在该 开口部中可以自由调整位置地嵌入后方确认用镜(未图示)。在上述主体la的面向前方的部位形成向前方鼓出的形状,在该鼓出部中的下方部位一体地组装有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灯2。另外,对于后视镜l,是在车辆的左右门体上设置左右对称状的 后视镜,但在此处只说明图1所示的在车辆右侧设置的后视镜1,左 侧的后视镜1的说明省略。在上述后视镜1上组装的转向灯2设定成,在主体la的前方鼓 出部的下方部位作为一个组件组装到主体la上。于是,转向灯2覆盖 在主体la的内侧收存的基底壳体3和内部壳体4以及内部壳体4的前 方部位,包括与主体la外周面一起露出到外部的透镜部5。上述基底壳体3是用非透光性树脂材料整体模塑成形的,为了装 到后视镜主体la的下方部位内而构成为左右方向的长条形体,作为车 体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右端部位形成为向后方折弯的形状。于是,基 底壳体3形成为具有从前方部位向右方部位开口的凹部3a,并被设定 成通过从该凹部3a的前方组装内部壳体4而填塞凹部3a。另外,构成基底壳体3的凹部3a的底片3b形成为平板状,通过 在右端部位形成第一、第二台阶部3c、3d而设定成右端部向后方折弯。另一方面,上述内部壳体4是用透光性树脂材料整体模塑成形的, 成为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弯曲形状。于是,内部壳体4与基底壳体3 的前方开口的部位相对,形成从左端侧向右方延伸的圆柱形的导光体4a,从该导光体4a的上下缘部向上下方向一体地延伸形成上下一对凸 缘体4b、 4c。而且,在作为内部壳体4的右端部的、位于车体左右方 向的外侧且与基底壳体3的右方开口部位相对的部位,以从导光体4a 和凸缘体4b、 4c的右端缘延伸的状态一体地形成内部透镜体4d。另外,6、 7、 8是作为转向灯2的光源的第一、第二、第三发光 二极管,这些发光二极管6、 7、 8都使用常用的发光二极管。另外, 这些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6、 7、 8设定成分别被在基底壳体 底片3b上立设的支撑体3e固定支撑。此时,第一发光二极管6相当 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光源,为了与内部壳体4的导光体4a的长条方向的一 个端部、即作为车体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部壳体4的未形成内部透 镜体4d侧的端部相对,而设定成被在底片3b的一端侧配置的3e固定8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光 源,设计成照射成为与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6在长条方向为相反侧的 端部、且位于车体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内部壳体4的内部透镜体4d。另 外,上述第二发光二极管7设定成被在第一、第二台阶部3c、 3d间的 倾斜片3f上配置的支撑体3e固定支撑,第三发光二极管8设定成被 在第二台阶部3d上配置的支撑体3e固定支撑。通过点亮这些第二、 第三发光二极管7、 8,从内部透镜体4d的部位发射光。在此,分别 以对内部透镜体4d的照射角度不同的位置关系设置第二、第三发光二 极管7、 8。即,第三发光二极管8配设成相对于第二发光二极管7的 发射方向X具有角度0的发射方向Y,由此构成为,能够以少的光源 使从内部透镜体4d发射的光分布到宽的范围,确保可靠地满足法定要 件(法定基准)的光,且提高周围车辆和行人的视觉辨认性。另外,9是发光二极管6、 7、 8电气连接的基板9,该基板9被 设定成被固定爪4g —体地支撑,收存在内部壳体4和基底壳体3之间, 而固定爪4g由从内部壳体4向基底壳体3侧突出的长条方向的一对基 部4e和在该基部4e的突出前端部形成的爪部4f构成。另外,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6、 7、 8固定在基底壳体3 上,内部壳体4组装到基底壳体3的凹部3a中,且利用引线等连接部 件连接了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6、 7、 8的基板9固定到 内部壳体4的固定爪4g上,通过用透镜部5覆盖内部壳体4的前方形 成转向灯2,该形成了的(单元化了的)转向灯2设定成被组装到后 视镜1的主体la中。而且,在该车辆用灯中,作为内部壳体4的内侧面的基底壳体3 侧的面,例如,通过实施粗化加工形成非平滑面。由此构成为,照射 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6、 7、 8的导光体4a和内部透镜体4d 中发生漫反射,射入导光体4a和内部透镜体4d的光可以经漫反射而 射出,可以提高作为转向灯2的视觉辨认性。而且,构成为,上下凸 缘体4b、 4c用作遮光单元,可以高效地进行从导光体4a的发射,不会从透镜部5侧靠近内部壳体4的后方,且从外部看不到被固定支撑 在内部壳体4的后方的基板9,成为创意性高的转向灯2。另外,也可以利用使导光体和内部透镜体为透光性树脂材料、使 凸缘体为非透光性树脂材料的二色成形来整体形成内部壳体,使导光 体和内部透镜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是在组装了镜子的主体上组装有转向灯的车辆用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灯设置有:照射形成为长条实心形的导光体的长条方向的一个端部,从转向灯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呈长条形地发射光的第一光源;以及照射作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转向 灯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沢阳介川路泰司栗原均菅本辰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