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液冷板结构,尤指一种采用挤型的成型方式、且可进一步提供结构强度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及其动力电池组。
技术介绍
1、因应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动力电池的结构防护设计及其热管理规划被视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当重要的一环,同时,为了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力,轻量化需求为必然的趋势。
2、再者,因车体空间有限,动力电池摆放会相当密集,来尽可能提高其电容量,但也因为密集的配置,动力电池组中间区域的温度会高于边缘区域,如果没有适当的冷却装置,长时间使用下会使得电池功率下降,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热失控,威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
3、现有的主流热管理方式采用液冷的方式,也就是利用液冷板来作为冷却机制,通过液体流动产生的较大热交换系数,而成为目前最有效率的散热方式。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组的能量密度,组装工艺已经倾向于ctp(cell to pack;无模块动力电池包)的方式,甚至进一步朝向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c(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发展,再加上电芯的长度增加,使得成组后的动力电池于中心与边缘的温差会更加恶化。
4、然而,现有的液冷板冷却性能有限,且一般设计上会匹配电池组的尺寸,因此,随着电池组的增加,液冷板的大小与重量也跟着增加,将会降低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以及续航力;且现有液冷板的结构强度较低,仅能单纯作为热传导散热用途,无法起到固定电池结构的作用。
5、基于上述现有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型液冷板结构及其动力电池组,除了能降低尺寸与重量外,同时兼具有结构强度,能进一步作为固定电池结构的作用。
2、本技术提出一种挤型液冷板结构,包含有:
3、一挤制的液冷板本体,其设置有一流道入口与一流道出口,该液冷板本体为一两端具有开口的半封闭中空结构且内部具有一分隔肋条,以将该中空结构形成一第一分隔区、一第二分隔区与一无分隔区,该流道入口连通至该第一分隔区,该流道出口连通至该第二分隔区;以及
4、两个端板,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的两端,以封闭该中空结构的两端该开口。
5、作为优选,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至少一流道肋条,其设置在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以将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形成多个独立渠道。
6、作为优选,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两个边框肋条与至少一固定套件,该两个边框肋条是分别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两侧,该固定套件包含有一固定孔与一固定件,该固定孔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边缘与该边框肋条之间,该固定件穿设过该固定孔,以将该液冷板本体固定于一欲冷却装置。
7、作为优选,该固定孔具有一顶面开口与一底面开口,该固定件具有一固定头部与一固定尾部,该固定头部的尺寸大于该固定尾部的尺寸,该顶面开口不小于该固定头部的尺寸,该底面开口小于该固定头部的尺寸。
8、作为优选,该两个边框肋条是该中空结构的侧壁。
9、作为优选,该液冷板本体朝向该中空结构延伸出多个导热鳍片。
10、作为优选,该导热鳍片在该液冷板本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大小或是密度的配置。
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
12、作为优选,该挤型液冷板结构为横跨于该动力电池组来设置。
13、作为优选,该动力电池组包含多个不同大小的该挤型液冷板结构,其中较大的该挤型液冷板结构设置于该动力电池组接近中央的位置。
14、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应用于动力电池组时,动力电池组设置有前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来作为动力电池组的冷却机制,而可装设于譬如跨设于动力电池组的中间部位,来针对温度相对较高的部位予以直接降温、或是直接作为电力电池组的侧板,除了冷却作用外,更能因其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作为电力电池组的支撑结构。
15、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至少一流道肋条,其设置在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以将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形成多个独立渠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两个边框肋条与至少一固定套件,该两个边框肋条是分别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两侧,该固定套件包含有一固定孔与一固定件,该固定孔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边缘与该边框肋条之间,该固定件穿设过该固定孔,以将该液冷板本体固定于一欲冷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具有一顶面开口与一底面开口,该固定件具有一固定头部与一固定尾部,该固定头部的尺寸大于该固定尾部的尺寸,该顶面开口不小于该固定头部的尺寸,该底面开口小于该固定头部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个边框肋条是该中空结构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本体朝向该中空结构延伸出多个导热鳍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鳍片在该液冷板本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大小或是密度的配置。
8.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挤型液冷板结构为横跨于该动力电池组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电池组包含多个不同大小的该挤型液冷板结构,其中较大的该挤型液冷板结构设置于该动力电池组接近中央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至少一流道肋条,其设置在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以将该第一分隔区与/或该第二分隔区形成多个独立渠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本体还包含有两个边框肋条与至少一固定套件,该两个边框肋条是分别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两侧,该固定套件包含有一固定孔与一固定件,该固定孔设置于该液冷板本体边缘与该边框肋条之间,该固定件穿设过该固定孔,以将该液冷板本体固定于一欲冷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型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具有一顶面开口与一底面开口,该固定件具有一固定头部与一固定尾部,该固定头部的尺寸大于该固定尾部的尺寸,该顶面开口不小于该固定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证智,吴孟鸿,
申请(专利权)人: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