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创面清理,具体涉及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
技术介绍
1、一些患者身上的创面容易持续性溃烂,例如老年患者创面持续卧床受压,会对创面造成刺激,潮湿等环境不利于创面愈合,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时地对患者进行创面清理。随着我国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社康量逐渐增多,使得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很多患者会选择社康来清理伤口,但是社康工作人员对特定伤口处理经验有限,时常会处理不到位。
2、总之,目前缺乏一种专门用于创面清理的模型,不便于传授治疗经验及让工作人员更好地处理特定伤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用于解决目前缺乏一种专门用于创面清理的模型,不便于传授治疗经验及让工作人员更好地处理特定伤口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包括一人体模型,所述人体模型具有内腔和开放口,所述开放口配置在所述内腔的侧面且所述开放口与所述内腔相通;所述人体模型的内腔内装设有液体存储容器、微型液压泵和控制器,所述人体模型的开放口上且靠近内腔的内侧设置有创面模拟盒,所述液体存储容器存储有用于模拟伤口脓疮的液体;所述微型液压泵的进口与出口分别与所述液体存储容器的出口和创面模拟盒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微型液压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微型液压泵的功率,进而控制所述创面模拟盒内的渗透压。
4、优选地,所述人体模
5、优选地,所述内腔的顶部侧面配置有开合盖,通过所述开合盖打开所述内腔。
6、优选地,所述微型液压泵通过输送管道分别与所述液体存储容器和所述创面模拟盒连通;所述微型液压泵为所述创面模拟盒输送液体提供动力,当启动所述微型液压泵时,液体在所述微型液压泵的作用下从所述液体存储容器流入所述创面模拟盒中,在所述微型液压泵的持续工作下,促使所述创面模拟盒产生持续液压。
7、优选地,所述创面模拟盒靠近所述开放口的一面设置有可供液体渗透的渗透层,当打开所述开放口时,所述渗透层暴露在外。
8、优选地,所述人体模型的创面配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可罩住所述渗透层,所述引流罩连接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经所述负压装置吸引后,渗透的液体通过所述引流罩引流,进而创面清理的模拟。
9、优选地,所述引流罩通过胶粘的方式与所述人体模型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创面模拟盒包括一个中心腔室和若干个周边腔室,若干个所述周边腔室围在所述中心腔室周围;所述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心腔室相连通;所述中心腔室和每个所述周边腔室的外圈分别配置有渗透层,每个周边腔室分别配置的渗透层的渗透能力不同,且相邻的渗透层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
11、优选地,所述创面模拟盒的周边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周边腔室相对设置在所述创面模拟盒的两端,且被中心腔室隔开。
12、优选地,所述创面模拟盒包括一个中心腔室和若干个周边腔室,若干个所述周边腔室围在所述中心腔室周围;所述中心腔室和每个所述周边腔室的外圈分别配置有渗透层,从模拟伤口脓疮的液体的渗透最大位置处的所述周边腔室到最小位置处的所述周边腔室依次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心腔室相连通;当模拟伤口脓疮的液体输入至所述创面模拟盒内,会从渗透最大位置处对应的周边腔室逐渐地流入到渗透最小位置处对应的周边腔室中,使得渗透最大位置处对应的周边腔室的渗透压最大且渗透层所渗透的液体更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微型液压泵通过输送管道分别与液体存储容器和创面模拟盒连通;微型液压泵为创面模拟盒输送液体提供动力,当启动所述微型液压泵时,液体在所述微型液压泵的作用下从所述液体存储容器流入所述创面模拟盒中,在所述微型液压泵的持续工作下,促使所述创面模拟盒产生持续液压,为模拟伤口脓疮的液体从液体存储容器中输出至创面模拟盒中提供渗透压。在渗透压下,液体会从渗透层渗透至人体模型外表面,模拟脓疮渗透,控制器控制微型液压泵,提高微型液压泵的功率,可以让创面模拟盒中的渗透压升高,进而可以通过渗透层渗透更多的液体,即可以模拟不同程度的创面渗透。
15、(二)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人体模型的创面配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可罩住所述渗透层,所述引流罩连接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用于连接有负压装置;经负压装置吸引后,渗透的液体通过引流罩引流,进而创面清理的模拟。医护人员通过采用该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来学习,可以掌握不同程度的创面所需的负压数值,进而更好地应对真实创面处理。本技术公开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溃烂程度的创面,便于工作人员不同情景的学习来提高应对能力,提高患者就医的创面愈合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人体模型(10),所述人体模型(10)具有内腔(11)和开放口(12),所述开放口(12)配置在所述内腔(11)的侧面且所述开放口(12)与所述内腔(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人体模型(10),所述人体模型(10)具有内腔(11)和开放口(12),所述开放口(12)配置在所述内腔(11)的侧面且所述开放口(12)与所述内腔(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负压辅助清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晶,樊怡,黄亚,熊裕,熊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