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950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上均开设有供滚动体活动的滚道,包括公差环,所述内圈与公差环相互配合且内圈套设在公差环上,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与内圈轴孔同轴对齐并供外界轴部件插设的插孔,所述公差环外周壁上朝内圈方向弯折有施力部,所述内圈一侧侧壁朝滚动体方向弯折形成有用于与施力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公差环一侧设置有用于在外界轴部件与公差环配合后推动公差环沿插孔轴线方向移动并在公差环移动后与外界轴部件固定配合的驱动件。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轴承0游隙、轴向窜动量低且具备较大调心功能的汽车转向管柱轴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具体为一种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汽车转向管柱中常用到球轴承,该类轴承大多以薄壁系列轴承为主,随着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对轴承的要求也越来越特殊,大多数客户要求在汽车转向管柱轴承必须0游隙设计,以满足轴向窜动较小的目的,同时要求轴承要有较大的调心功能,而常规的球轴承在加工过程中很难达到0游隙加工及大的调心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接触球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轴承0游隙、轴向窜动量低且具备较大调心功能的汽车转向管柱轴承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上均开设有供滚动体活动的滚道,包括公差环,所述内圈与公差环相互配合且内圈套设在公差环上,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与内圈轴孔同轴对齐并供外界轴部件插设的插孔,所述公差环外周壁上朝内圈方向弯折有施力部,所述内圈一侧侧壁朝滚动体方向弯折形成有用于与施力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公差环一侧设置有用于在外界轴部件与公差环配合后推动公差环沿插孔轴线方向移动并在公差环移动后与外界轴部件固定配合的驱动件。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在组装轴承时,将内圈冲压在公差环上,而后将内圈和滚动体与外圈进行装配,此时,当轴承组装好后,操作人员将轴部件与公差环的插孔插接配合,并将外圈与外部工装进行装配,当轴部件、外部工装以及轴承均装配好后操作人员通过驱动件驱动公差环沿轴部件轴线方向移动,公差环移动通过施力部与配合部的抵接使得内圈沿轴部件轴线方向继续移动,即通过驱动件向公差环施加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通过施力部传导至配合部上,实现内圈的轴向移位,此时因外圈与外界工装已处于装配状态,使得内圈移动向滚动体施加轴向载荷,进而实现内圈相对外圈进行移动,使得轴承内部游隙逐渐减少,在内圈达到一定位移量时可使轴承内部达到0游隙的效果,即滚动体与两个滚道均保持0游隙状态,在公差环移动后,操作人员可将驱动件与轴部件固定配合,以此使得轴承内部保持0游隙状态;通过上述技术的设置实现轴承0游隙设计,同时轴承本体采用角接触球轴承,通过大曲率的轴承内部设计,实现较大角游隙的方案,即方便根据设计需求和使用需求来调节游隙量,进而提高使用范围,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来提高滚道曲率,即外圈一侧侧壁朝滚动体方向也弯折形成有配合部,外圈的配合部与内圈的配合部相对设置,因配合部的设置使得滚道曲率增加,通过滚道大曲率的设计实现轴承低力矩承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省略了常规外圈的磨加工工序,内圈除了滚道需磨加工外,其余都可以通过车工件来保证,不需要磨加工工序,以此提高制备效率。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居于公差环一侧且靠近施力部位置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与公差环同轴对齐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居于公差环和锁紧卡簧之间,所述波形垫圈内周壁与施力部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外周壁与锁紧卡簧内周壁相接触设置。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需要对轴承游隙进行调整时,操作人员推动锁紧卡簧,使得锁紧卡簧向波形垫圈施加一定轴向载荷,该载荷推动波形垫圈移位并与公差环相接触,此时轴向载荷传导至公差环,而公差环则通过施力部将轴向载荷传导至配合部上,以此实现内圈的轴向移动,在内圈移动一定位置时轴承内部处于0游隙状态;上述技术中锁紧卡簧为现有技术,其径向截面呈“u”字形设置,卡簧为紧固件的一种,因其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公差环上环向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波形垫圈朝若干限位槽位置均弯折有限位卡爪,所述限位卡爪与对应的限位槽卡接配合设置。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在轴承游隙调节好后,操作人员弯折限位卡爪,使得限位卡爪置入对应限位槽中,实现限位卡爪与限位槽的卡接配合,以此实现波形垫圈与公差环的连接,通过上述技术的设置避免在轴承运转时波形垫圈轴向转动或轴向移位导致轴承游隙量改变。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槽两侧内壁上均朝限位卡爪位置凸起有第一防脱块,所述限位卡爪两侧壁上均凸起有第二防脱块,所述第一防脱块与相邻的第二防脱块抵接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防脱块靠近波形垫圈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防脱块远离波形垫圈位置设置,所述限位卡爪由塑料材质制成。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第一防脱块和第二防脱块的抵接配合避免限位卡爪脱出限位槽,进而提高波形垫圈与公差环之间的连接强度,上述技术中限位卡爪由塑料材质制成,减轻轴承重量的同时其成本较低,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波形垫圈由弹簧钢材质制成。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波形垫圈由弹簧钢材质制成,减轻轴承重量的同时其成本较轴承钢便宜,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在公差环与内圈装配时使公差环微量形变的形变槽。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内圈与公差环装配时,内圈轴孔内周壁会挤压公差环,而公差环因形变槽的设置使得公差环其直径变小,即公差环受挤压时形变槽宽径逐渐缩小,当公差环直径变小时其对轴部件会有抱紧力,进而提高轴部件与公差环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导向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进而提高轴承径向刚度。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公差环朝外圈方向弯折有若干防脱卡爪,所述防脱卡爪内壁与外圈侧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防脱卡爪与施力部相对设置。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防脱卡爪的设置避免公差环沿轴承轴线方向脱离轴承,以此提高轴承与公差环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上均开设有供滚动体活动的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差环,所述内圈与公差环相互配合且内圈套设在公差环上,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与内圈轴孔同轴对齐并供外界轴部件插设的插孔,所述公差环外周壁上朝内圈方向弯折有施力部,所述内圈一侧侧壁朝滚动体方向弯折形成有用于与施力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公差环一侧设置有用于在外界轴部件与公差环配合后推动公差环沿插孔轴线方向移动并在公差环移动后与外界轴部件固定配合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居于公差环一侧且靠近施力部位置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与公差环同轴对齐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居于公差环和锁紧卡簧之间,所述波形垫圈内周壁与施力部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外周壁与锁紧卡簧内周壁相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差环上环向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波形垫圈朝若干限位槽位置均弯折有限位卡爪,所述限位卡爪与对应的限位槽卡接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两侧内壁上均朝限位卡爪位置凸起有第一防脱块,所述限位卡爪两侧壁上均凸起有第二防脱块,所述第一防脱块与相邻的第二防脱块抵接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防脱块靠近波形垫圈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防脱块远离波形垫圈位置设置,所述限位卡爪由塑料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垫圈由弹簧钢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在公差环与内圈装配时使公差环微量形变的形变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差环朝内圈方向弯折有若干防脱卡爪,所述防脱卡爪内壁与内圈侧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防脱卡爪与施力部相对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上均开设有供滚动体活动的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差环,所述内圈与公差环相互配合且内圈套设在公差环上,所述公差环上开设有用于与内圈轴孔同轴对齐并供外界轴部件插设的插孔,所述公差环外周壁上朝内圈方向弯折有施力部,所述内圈一侧侧壁朝滚动体方向弯折形成有用于与施力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公差环一侧设置有用于在外界轴部件与公差环配合后推动公差环沿插孔轴线方向移动并在公差环移动后与外界轴部件固定配合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居于公差环一侧且靠近施力部位置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和锁紧卡簧与公差环同轴对齐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居于公差环和锁紧卡簧之间,所述波形垫圈内周壁与施力部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波形垫圈外周壁与锁紧卡簧内周壁相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昳麟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