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1、我国铁路运输货物的种类繁多,与其相适应的铁路车辆也呈现多样式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路车辆技术,促进了我国铁路车辆全面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铁路车辆甚至轻轨车辆侧开门往往用于人员出入和装运小型货物用,开度一般不大于3米,能够满足一般货物装卸载用。但随着产品技术的更新,货物的种类和体积也在变化,铁路车辆的侧开门开度也随着运输需求和货物自身特性而变化。但,如果设置了超大开度侧开门,则破坏了既有车辆的连续薄壁筒形结构,使车辆的受力传导不具备连续性,车辆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会变差。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货物种类不断增加,用户对特种货物(例如是超大尺寸货物)的运输安全性、隐蔽性和运输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体结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底架和车顶、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墙、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墙,所述侧墙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底架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高度方向,所述端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
3、在至少一个侧墙的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中段位置处形成货物进出口,所述货物进出口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3m;
4、所述底架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沿车身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框,设置有所
5、可选地,槽钢型下侧梁的中部区域和端部区域的下边界均水平设置,中部区域与端部区域的过渡区域的下边界高度单调变化。下侧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尺寸较大的区域占比较大,尽量大的提升下侧梁的刚度。
6、可选地,所述底架还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大横梁组成,任一大横梁组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边框,所述货物进出口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界与所述大横梁组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彼此相对;
7、任一大横梁组成包括:矩形框结构的大横梁腹板和焊接在所述大横梁腹板内的至少一个筋板,所述大横梁腹板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大横梁腹板的横截面的边界的矩形长边平行于所述底架所处平面;所述筋板呈平板状、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底架所处平面。大横梁组成的设计有助于提高车身刚度。
8、可选地,开设有货物进出口的一侧侧墙包括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连接成网格状结构的第二横梁和竖梁、封闭所述网格状结构朝向对侧网格状结构的边界的门柱,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竖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门柱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货物进出口的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界,所门柱的下端部与所述下侧梁相连,所述门柱的上端部与所述车顶相连,所述门柱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竖梁的机械强度。门柱的设计提高车身刚度,且对车身重量的影响较小。
9、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柱与所述下侧梁相连位置处朝向货物进出口一侧的角部处的第一角部补强件。第一角部补强件有助于增强车身刚度。
10、可选地,所述车顶包括两个车顶加强弯梁,按照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所述车顶加强弯梁的弯曲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车顶加强弯梁靠近货物进出口的端部与所述门柱的上端部相连;
11、所述车顶还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上侧梁、固定在所述上侧梁上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上侧梁封板,所述上侧梁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两个延伸方向均超出所述车顶加强弯梁以及所述上侧梁封板,所述上侧梁封板呈平板状,所述上侧梁的横截面为底边缺失的梯形,所述上侧梁封板封闭所述上侧梁的开口。上侧梁以及上侧梁封板的结构有助于增强车身刚度。
12、可选地,所述车顶还包括多个车顶弯梁,按照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所述车顶弯梁的弯曲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车顶加强弯梁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车顶弯梁的机械强度。如此设计,对车身重量的影响较小。
13、可选地,所述车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顶加强弯梁与所述上侧梁相连的位置处朝向货物进出口一侧角部区域的第二角部加强件。第二角部补强件有助于增强车身刚度。
14、可选地,所述侧墙上还开设有窗口和乘客出入口。这使得轨道车辆可以伪装成客运车辆。
1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前述的车体结构。
16、本专利技术的车体结构应用在轨道车辆中时,可以将侧开门的尺寸设计得足够大(例如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尺寸在3m至7m之间),仍能保证车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适用于大尺寸货物的运输,且满足安全规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结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底架和车顶、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墙、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墙,所述侧墙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底架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高度方向,所述端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槽钢型下侧梁的中部区域和端部区域的下边界均水平设置,中部区域与端部区域的过渡区域的下边界高度单调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大横梁组成,任一大横梁组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边框,所述货物进出口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界与所述大横梁组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彼此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开设有货物进出口的一侧侧墙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连接成网格状结构的第二横梁和竖梁、封闭所述网格状结构朝向对侧网格状结构的边界的门柱,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竖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门柱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货物进出口的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柱与所述下侧梁相连位置处朝向货物进出口一侧的角部处的第一角部补强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包括两个车顶加强弯梁,按照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所述车顶加强弯梁的弯曲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车顶加强弯梁靠近货物进出口的端部与所述门柱的上端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还包括多个车顶弯梁,按照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所述车顶弯梁的弯曲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车顶加强弯梁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车顶弯梁的机械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顶加强弯梁与所述上侧梁相连的位置处朝向货物进出口一侧角部区域的第二角部加强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还开设有窗口和乘客出入口。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结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底架和车顶、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墙、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墙,所述侧墙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侧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底架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高度方向,所述端墙所处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槽钢型下侧梁的中部区域和端部区域的下边界均水平设置,中部区域与端部区域的过渡区域的下边界高度单调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大横梁组成,任一大横梁组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边框,所述货物进出口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界与所述大横梁组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彼此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开设有货物进出口的一侧侧墙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连接成网格状结构的第二横梁和竖梁、封闭所述网格状结构朝向对侧网格状结构的边界的门柱,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竖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门柱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货物进出口的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界,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张良,马凯,魏晓,高志雄,贾裕祥,郭上,贺谱,徐超,李明,李兴钰,肖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