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红河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888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涉及脱毒苗培育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生长健壮肥厚,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外植体材料,置于28‑30℃黑暗环境下催芽;S2、待姜芽长至2‑3cm,挑选健康饱满的姜芽,切下后流水冲洗,消毒;S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好的姜芽转移到初代培养基中,采用高低温法筛除带菌姜苗,当姜芽发育长出1‑3片胚芽鞘时结束培养;S4、将筛选出健康无污染姜芽的叶芽鞘剥去,从生长点切下1‑3 mm茎尖,转移至丛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温度20‑25℃,光照强度2500 LUX,培养8‑15d;S5、将增殖后获得的丛生苗从基部分切成单苗,放置到生根培养基中,到的脱毒植物,培养温度22‑25℃,光照强度3000 LUX,培养30‑45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毒苗培育,具体涉及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姜( zingiber offcinaleroscoe)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生姜、黄姜等,在我国中部、东南至西南各省区广为栽培。姜分为小种姜、大种姜、山姜(野姜)等品种,习惯把小种生姜叫“小黄姜”,小黄姜具有切面纯黄色,味辛辣浓,肉细嫩,味香,纤维较细等独特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是侵染姜的主要病毒,枯假单胞杆菌是侵染姜的主要病菌。内源菌污染是植物材料内部(细胞内或细胞间)的微生物(如内生细菌、真菌等)不能被一般的表面消毒方法所清除,随着材料带入培养过程,如仙客来的块茎组培内生菌污染率达83%。病毒和病菌在姜体内积累,导致姜品种的种性退化,姜叶色褪绿、畸形以及植株矮化等症状,抗性和品质降低,已成为姜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造成最终导致姜减产30%,严重时减产达 45%以上,连作可导致发病率高达80%,甚至绝收。

2、高温茎尖脱毒是一种利用病毒是蛋白质特性而产生的,利用高温处理可以钝化或抑制病毒的繁殖,由于植物病毒是通过维管系统进行传播的,而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维管系统,因此顶端分生组织中一般没有病毒或者含有极少量的病毒。

3、前人研究者在不同植物中采用的高温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张舒婷.小黄姜脱毒快繁体系的优化[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23”把生姜姜芽置于50ºc水浴10 min后剥离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周晓波,吴艺飞,丁茁荑.卷丹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1): 201- 205”将卷丹百合珠芽放置到36℃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0d 预处理后进行茎尖培养。“马平霞.西伯利亚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马平霞将 2~3cm 的西伯利亚百合组培苗置于38℃光照16h 和 25℃黑暗 8h 的人工培养箱中热处理42d 。前人采用水浴或者恒温培养箱进行高温处理,其缺点是:长期在自然环境下进行高温处理,会使外植体营养消耗过多,芽体干瘪,同时会产生外植体腐烂,形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s1、选择生长健壮肥厚,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外植体材料,置于28-30℃黑暗环境下催芽;

4、s2、待姜芽长至2-3cm,挑选健康饱满的姜芽,切下后流水冲洗,放置到超净工作台消毒,采用0.1%升汞消毒30 min,采用无菌水冲洗3遍;

5、s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好的姜芽转移到初代培养基中,采用高低温脱毒方法筛除带菌姜苗,当姜芽发育长出1-3片胚芽鞘时结束培养;其中培养基配方为:ms+0.2mg/lba+0.02mg/lnaa+30g/l蔗糖+8.5g/l卡拉胶,ph6.0-6.4;高低温脱毒具体为:高温35-40℃15d,低温15-18℃10d(温度的控制通过培养室中的空调来调节),光照强度1500lux;

6、说明:通过本阶段的高低温培养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三种情况:

7、(1)由于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外植体污染,其特点是外植体和培养基上会生长大量的微生物霉菌,污染源来自外在细菌,见图1。

8、(2)由于外植体本身带有的内源菌、外源菌及病毒导致的污染,其特点是在培养基中呈现出粉红色、蓝色、灰色、腐烂、培养基中产生气泡或者培养基变得浑浊(姜芽含有的内源菌和外源菌种类不同出现的现象会不同),污染源是姜芽本身自带的内源菌和外源菌,这些外植体也会被筛除,见图2。

9、(3)姜芽发育良好,无任何污染,培养基干净、清亮,透明。这类姜芽就是不含内源和外源菌的健康外植体,用于下一步的茎尖剥离,见图3。

10、s4、在无菌条件下,将初筛后健康的姜芽剥去叶芽鞘,从生长点切下1-3mm茎尖,转移至丛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温度20-25℃,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8-15d;其中培养基配方为ms+3mg/lba+0.2mg/lnaa+30g/l蔗糖+8.5g/l卡拉胶,ph 6.0-6.4;

11、s5、将增殖后获得的丛生苗从基部分切成单苗,放置到生根培养基中,到的脱毒植物,培养温度22-25℃,光照强度3000 lux,培养30-45d,培养基配方为ms+0.02mg/lnaa+30g/l蔗糖+8.5g/l卡拉胶,ph 6.0-6.4。

12、s3中较大的姜芽切成两半,培养基采用袋装。

13、在初代培养基中,通过高低温处理,筛选出不含内、源菌的健康姜芽,培养基中固化剂使用的是卡拉胶。

1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高低温处理法+茎尖脱毒法获得无菌种苗。具体做法是将消毒后的外植体(2-3cm的姜芽)置于初代培养基中,在无菌组培室中培养,通过空调控制室内温度35-40℃高温处理15d,随后调节至15-18℃低温处理10d,取健康姜芽在无菌环境中剥离茎尖生长点1-3mm进行培养。本方法明显与其他方法不同,至今未见报道。

15、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全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减少了外植体间的交叉污染,降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期的污染率;

17、(2)在初代培养基(ms+0.2mg/lba+0.02mg/lnaa+30g/l蔗糖+8.5g/l卡拉胶,ph6.0-6.4)中35-40℃高温处理15d时,由培养基提供营养,促进姜芽茎尖生长点细胞分裂加快、伸长;15-18℃低温培养10d,抑制茎尖生长点过快生长,使茎尖生长点变的健壮;切取茎尖生长点长度可以达到1-3mm(常规的操作仅能取生长点0.1-0.3mm),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茎尖生长点组培的成活率,而前人研究发现茎尖生长点越小,成活率越低。

18、(3)通过高温处理,一方面可以钝化和抑制病毒的繁殖,另一方面可以筛除大量含有内、外源菌的外植体材料。其原理是:外植体中的内、外源菌大量繁殖,消耗姜芽中的营养物质,产生大量的排泄物。随后通过15-18℃低温培养10 d,排泄物释放到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出现粉红色、黄绿色、灰色、晕状物、气泡及培养基浑浊等的外植体,均是含有内、外源菌,在此环节均会被筛除(含有内、外源菌的外植体,在组培早期往往会出现增殖效率降低,培养物生长减慢、玻璃化苗,后期导致试管苗移栽困难和死亡,也会引起培养物的遗传变异)。

19、(4)通过高低温处理后,可筛选出姜芽生长健壮、培养基透亮、无污染的外植体进行茎尖生长点的剥离。由于前期筛除了带菌外植体,剥离出的生长点形成的愈伤组织多,生长快,后期的污染率、组培苗褐化和玻璃化苗得到明显控制(通过高温或低温处理可以减少褐化率),繁殖系数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10.64。在前人的姜组培研究中,姜的繁殖系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代培养基中,通过高低温处理,筛选出不含内、源菌的健康姜芽,培养基中固化剂使用的是卡拉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黄姜脱除病毒及内、外源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黄姜脱除病毒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衡玲谢庆华杨生超秦琪书张薇滕志李莹施娴白宏伟杨庆华惠王珂邓县斌何林园
申请(专利权)人:红河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