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因此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通过道路扩建改造以增加其通行能力,在进行道路扩建改造时,路基处理成为重难点,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尤其在面对扩建或改造的情况下,路基处理面临很大的挑战。
2、路基扩建后,陈旧的路基沉降已基本稳定,而新路基的固结沉降尚未完成,在自重及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新路基势必会产生附加沉降,造成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加上新老路基结合部强度相对较弱,地基顶面的附加应力沿横向的分布不均匀,使得侧向约束不足而产生水平位移,若水平位移过大,则会造成拉裂破坏,同时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竖向变形也会诱发新老路基结合部拉应力的增大,因此,随着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新老路基结合部拉应力相应增加,直至沿结合面的滑动破坏,造成路面产生裂缝、破损、坡差等破坏,进而危害行车安全,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
3、因此,针对现有路基扩建后,新老路基存在的相应问题,设计一种结构优化、在新老路基交界处进行加固,防止旧道路和新道路沉降时发生断裂而增加使用危险,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在新老路基交界处进行加固,防止旧道路和新道路沉降时发生断裂而增加使用危险,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性的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改扩建道路
4、固定部,多组所述固定部分布安装在旧路基与新路基的接缝处;
5、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安装在新路基内;
6、所述支撑部具有三角支撑架和横梁;
7、多组所述三角支撑架相邻分布形成一锯齿状结构;
8、相邻所述三角支撑架之间以及三角支撑架内部间隔分布有多组横梁;
9、所述新路基的空隙处通过土质材料填充压实。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具有一体成型的加筋固定板、固定尖端和倒钩;
11、所述加筋固定板两端垂直延伸有固定尖端;
12、所述固定尖端向外延伸形成倒钩;
13、所述倒钩与固定尖端外侧壁形成一夹角a,0°≤a≤90°;
14、所述加筋固定板覆盖在旧路基与新路基的接缝处;
15、所述固定尖端、倒钩及部分加筋固定板沿伸至旧路基与新路基内部。
16、进一步的,所述加筋固定板部分位于旧路基与新路基的上表面;
17、所述旧路基与新路基上表面铺设有压实层;
18、所述压实层填补加筋固定板与旧路基、新路基形成的凹槽;
19、所述压实层上方铺设有钢塑格栅;
20、所述钢塑格栅上方铺设有压实土。
21、进一步的,所述压实层中水泥含量为整体土层的7%;
22、所述压实层的厚度为20㎝-30㎝。
23、进一步的,所述钢塑格栅抗拉强度大于80kn/m。
24、进一步的,所述土质材料采用巨粒土或石质土。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技术设计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通过固定部对旧路基与新路基交界处进行加固,同时通过支撑部对新路基进行支撑,支撑部能够缓解来自上下、左右的力,进一步防止拉裂破坏,避免旧道路和新道路沉降时发生断裂而增加使用危险,提高道路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安装在旧路基(1)与新路基(2)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安装在旧路基(1)与新路基(2)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扩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接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领,周德勋,张科,冯楠,王爱君,刘志刚,邓利明,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