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8408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能在发泡机的作用下压在下模上,所述上模内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上模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模腔,当上模压在下模上时,上模腔和下模腔形成的模腔与发泡制品形状相匹配,上模和下模上布置有加热组件,且加热组件能通过热传递使模腔内不同地方的温度不相同。当通过加热组件控制模腔外不同地方的传递热量不同时,再通过热传递传递到模腔内后,使得模腔内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能形成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由于热量通过热传递传递到模腔内,使得模腔内的温度连续变化,因此发泡出的产品密度也是连续变化,从而能有效提高发泡制品的压陷硬度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发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


技术介绍

1、为了保证汽车乘坐人员的舒适性,会采用不同硬度的座椅发泡。目前常用的座椅发泡是通过采用不同配方和黑白料配比,实现中部与侧翼硬度不同的双硬度泡沫,采用的设备是高压发泡机,具体制造过程为:在高压发泡机中配备有多个储料筒,且每个储料筒内存放有不同化学配方的原料,在注料过程中,发泡机plc设定不同配方比例的参数通过计量泵和高压混合头在不同的模腔内注入不同配比的原料,再通过发泡机内的模温系统对原料进行加热,使得原料反应生成不同硬度和密度的发泡。通过上述方式生产出来的发泡,虽然能实现不同部分的硬度和密度相同,但是对于相邻位置之间的硬度则是直接出现跳跃式变化,对于乘坐的舒适性并不高,同时也不能提高发泡的压陷硬度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拟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能有效提高发泡制品的压陷硬度比,从而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2、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能在发泡机的作用下压在下模上,所述上模内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上模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模腔,当上模压在下模上时,上模腔和下模腔形成的模腔与发泡制品形状相匹配,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布置有加热组件,且加热组件能通过热传递使模腔内不同地方的温度不相同。

3、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加热组件贴合安装在上模和下模外壁上。

4、进一步优选,所述模腔外的温度沿着同一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少。

5、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根用于实现热传递的水管,所述水管不均匀地设置在模腔外侧,所述水管通过发泡机内的模温系统实现热传递。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原料所受温度不同,使最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定型时体积不同,温度越高,原料受催化剂影响反应活性越强,生成气体越多,泡沫越疏松,密度越小,反之亦然;当控制模腔外不同地方的传递热量不同时,再通过热传递传递到模腔内后,使得模腔内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能形成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同时由于热量通过热传递传递到模腔内,使得模腔内的温度连续变化,因此发泡出的产品密度也是连续变化,从而能有效提高发泡制品的压陷硬度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能在发泡机的作用下压在下模(2)上,所述上模(1)内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上模腔,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模腔,当上模(1)压在下模(2)上时,上模腔和下模腔形成的模腔(3)与发泡制品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上布置有加热组件,且加热组件能通过热传递使模腔(3)内不同地方的温度不相同,所述模腔外的温度沿着同一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少,所述加热组件贴合安装在上模(1)和下模(2)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多密度、多硬度的发泡制品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能在发泡机的作用下压在下模(2)上,所述上模(1)内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上模腔,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模腔,当上模(1)压在下模(2)上时,上模腔和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旭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座椅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