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技术采油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低渗及致密储层区块多采用单一直井开发或单一水平井开发,单一井型开发存在储层动用程度低,储量丢失大的问题,影响区块效益开发。在现有技术中,特低渗及致密储层开发,直井排距普遍在150米以上,采用单一直井井型虽然可以保证钻遇各层设计布缝开发,但井排之间的主力层剩余油很难得到动用;采用单一水平井井型,区块主力层可以得到有效开发,但其余层位未能得到开发,针对已经开发打井后的低渗及致密储层区块缺少实用的改进方案和方法,不能对储层的潜力进行充分利用。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对已开发低渗及致密储层区块进行优化改造的设计方案,解决了低渗及致密储层区块多采用单一直井开发或单一水平井开发,单一井型开发存在储层动用程度低,储量丢失大的问题,影响区块效益开发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5、步骤一、根据区块特点,判断区块改造模式;
6、步骤二、确定周边各直井与水平井间距;
7、步骤三、判断在区块主应力方向上,水平井改造段与对应直井改造层段储层物性优差,确定各井组具体改造类
8、步骤四、针对井组不同改造类型,确定井组改造方式;
9、步骤五、根据井组改造方式,确定井组具体布缝设计;
10、步骤六、综上所述,确定优化方案。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当纵向上多层发育时,水平井全部改造,对应直井层位不改造。当纵向上发育的主力层突出且水平井目的层也是直井的主力油层时,以直-平联合压裂设计为主。
12、进一步的,所述直井与水平井间距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上直井与水平井之间的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物性包括有效孔隙度、空气渗透率(md)、含油饱和度、密度测井(g/cm3)、声波时差测井(μs/ft)、深电阻测井(ω·m)和直井单层有效厚度。
14、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物性将改造类型分为平优直差型改造、平差直优型改造和平优直优型改造。
15、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平优直差型改造方式中水平井压裂,对应直井层位不压裂;平差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井不压裂,对应直井层位压裂;平优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井与直井对应层位均压裂。
16、进一步的,步骤五中确定具体布缝设计时,平优直差型改造方式中按照主应力方向上周边各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设计半缝长;平差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段直井主缝投影一定距离内不改造,范围以外正常压裂改造,按照主应力方向上周边各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设计半缝长;平优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段直井主缝投影一定距离内不改造,设计半缝长逐渐加大至主应力方向上目标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直井的水平井目的压裂控制规模改造,设计半缝长主应力方向上目标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20-30米。
17、(三)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现有井区内各竖直井与水平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对每个井独确定其改造类型和改造方式,然后对每个井组进行布缝设计,能够合理改造直井与水平井,有效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缝控体积,提高井区储层的开发程度,降低储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当纵向上多层发育时,水平井全部改造,对应直井层位不改造。当纵向上发育的主力层突出且水平井目的层也是直井的主力油层时,以直-平联合压裂设计为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井与水平井间距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上直井与水平井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性包括有效孔隙度、空气渗透率(mD)、含油饱和度、密度测井(g/cm3)、声波时差测井(μs/ft)、深电阻测井(Ω·m)和对应致敬的目的单层有效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性将改造类型分为平优直差型改造、平差直优型改造和平优直优型改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平优直差型改造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确定具体布缝设计时,平优直差型改造方式中按照主应力方向上周边各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设计半缝长;平差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段直井主缝投影一定距离内不改造,范围以外正常压裂改造,按照主应力方向上周边各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设计半缝长;平优直优型改造方式中水平段直井主缝投影一定距离内不改造,设计半缝长逐渐加大至主应力方向上目标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10米,直井的水平井目的压裂控制规模改造,设计半缝长主应力方向上目标直井与水平井间距减20-30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当纵向上多层发育时,水平井全部改造,对应直井层位不改造。当纵向上发育的主力层突出且水平井目的层也是直井的主力油层时,以直-平联合压裂设计为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井与水平井间距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上直井与水平井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性包括有效孔隙度、空气渗透率(md)、含油饱和度、密度测井(g/cm3)、声波时差测井(μs/ft)、深电阻测井(ω·m)和对应致敬的目的单层有效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渗及致密储层直平联合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性将改造类型分为平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君,黎运丰,王维,胡智凡,高翔,张洪涛,郑继明,蒋成刚,金力,赵亮,孙雨,曲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