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食品加工,具体涉及蒸汽米饭线。
技术介绍
1、目前大多数食堂、餐厅、饭店仍采用大锅蒸饭法,虽然一锅能产出50~100kg的米饭,但总体出饭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2、米饭生产线应运而生,现有米饭生产线多采用传送带和加热装置配合,生米放在传送带上,传送过程中经过浸煮、蒸制等工序逐步将生米加热成熟米饭,但在传送过程中,由于米饭在生产线上不被翻动,导致位于中间区域的米饭存在不熟的情况,发生分层现象,即上部和下部的米饭较湿润,中部的米饭较干燥,降低了米饭出成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蒸汽米饭线。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蒸汽米饭线,包括:
3、生产线主体,所述生产线主体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米饭,所述输送机构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用于输入大米颗粒,所述出料端用于输出对大米颗粒进行蒸制后形成的米饭;
4、所述生产线主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对大米颗粒进行加工,所述生产线主体具有蒸制段,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位于蒸制段区域的传送部;
5、扒松机构,所述扒松机构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上,且位于所述传送部上方,用于使米饭松散。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部具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相对靠近所述进料端。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送带具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扒松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且靠近所述第一输出端设置,用于将自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待蒸制的大米颗粒打散。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扒松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生产线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外壁设置有扒松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生产线主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具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杆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杆转动。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扒松部包括若干第一扒松杆和若干第二扒松杆,若干所述第一扒松杆和若干所述第二扒松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扒松杆和所述第二扒松杆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用于向待蒸制的大米颗粒喷淋食用油和米汤。
13、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蒸汽米饭线,包括生产线主体,生产线主体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输送机构,其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其中,进料端用于输入大米颗粒,出料端用于输出对大米颗粒进行蒸制后形成的米饭,生产线主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在将大米颗粒输入生产线主体后,其由输送机构向出料端输出的过程中,加热装置能够对大米颗粒进行加工,使其变为米饭;
14、扒松机构,其设置在生产线主体上,用于对运输中的待蒸制的大米颗粒进行扒松,使其松散,保证位于中间部位的待蒸制的大米颗粒能够暴露,使其散开不聚团,不出现分层现象,加快米饭成熟,增强口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具有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6),所述第一传送带(5)和所述第二传送带(6)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传送带(5)相对靠近所述进料端(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具有第一输入端(51)和第一输出端(52),所述第二传送带(6)具有第二输入端(61)和第二输出端(62),所述第一输出端(52)位于所述第二输入端(61)上方,且所述第二输入端(61)用于承接自所述第一输出端(52)输出的米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6)上方,且靠近所述第一输出端(52)设置,用于将自所述第一输出端(52)输出的待蒸制的大米颗粒打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机构包括转杆(7),所述转杆(7)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生产线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转杆(7)外壁设置有扒松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主体(1)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具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杆(7)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杆(7)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部包括若干第一扒松杆(8)和若干第二扒松杆(9),若干所述第一扒松杆(8)和若干所述第二扒松杆(9)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扒松杆(8)和所述第二扒松杆(9)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管(10),所述喷淋管(10)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上方,用于向待蒸制的大米颗粒喷淋食用油和米汤。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具有第一传送带(5)和第二传送带(6),所述第一传送带(5)和所述第二传送带(6)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传送带(5)相对靠近所述进料端(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具有第一输入端(51)和第一输出端(52),所述第二传送带(6)具有第二输入端(61)和第二输出端(62),所述第一输出端(52)位于所述第二输入端(61)上方,且所述第二输入端(61)用于承接自所述第一输出端(52)输出的米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米饭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松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6)上方,且靠近所述第一输出端(52)设置,用于将自所述第一输出端(52)输出的待蒸制的大米颗粒打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米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艳,杨羽,
申请(专利权)人:燕诚智能设备制造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