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780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涉及镍矿焙烧窑技术领域,包括底盘和热回收组件,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热回收组件,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出料框、出料槽、隔框、加气罩、转槽、进气管、加气槽、进气口、斜孔、隔热壳和吸热盘管,所述底盘一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且出料框一侧对称设置有出料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对壳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利用其对空气进行加热,提升送气温度,进而提升焙烧效率,且可以利用高温尾气的热量对原料进行余热,从而提升焙烧效率,并在预热前对原料进行粉碎,避免原料过大导致焙烧不充分,在焙烧时可对原料进行翻动及输送,延长其悬空时间,从而提升原料与空气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焙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镍矿焙烧窑,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


技术介绍

1、目前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镍资源只限于陆地的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随着硫化矿资源的日益匮乏,镍产量的扩大将主要来源于红土镍矿,红土镍矿焙烧窑是指专门为生产红土镍的生产设备,红土镍矿焙烧设备一般采用回转窑进行。

2、通过回转窑在焙烧红土镍矿的过程中,由于回转窑外侧壳体上因受到内部热量的传导,使得回转窑筒体的外壳具有一定的高热量,而回转窑筒体外部因缺乏有效地辐射热收集装置,导致回转窑筒体外壳上的热量一般会直接散发到室外的空气中,从而使得回转窑的辐射热量无法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进而会对回转窑产生的热能资源造成浪费。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包括底盘和热回收组件,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热回收组件,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出料框、出料槽、隔框、加气罩、转槽、进气管、加气槽、进气口、斜孔、隔热壳和吸热盘管,所述底盘一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且出料框一侧对称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框另一侧设置有隔框,且隔框一侧连接有加气罩,所述加气罩一侧开设有转槽,且加气罩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加气罩内开设有加气槽,且加气罩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加气槽内侧对称开设有斜孔,所述出料框上方连接有隔热壳,且隔热壳内设置有吸热盘管。

3、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槽在出料框内倾斜分布,且出料框与隔热壳内部连通,所述吸热盘管通过进气口与加气槽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壳内侧设置有转筒,且转筒内侧连接有送料板,所述转筒内壁对称连接有隔板,且转筒一侧开设有出料口。

5、进一步的,所述转筒通过转槽与加气罩转动连接,且转筒与隔框贴合,所述出料口位于隔框内,所述送料板在转筒内螺旋状分布。

6、进一步的,所述转筒另一侧连接有齿环,且齿环一侧啮合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固定在底盘上。

7、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另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料仓,且进料仓上方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内设置有送风管,且送风管一侧连接有送风机,所述送风管与吸热盘管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仓内下部倾斜设置有接料板,且进料仓靠近转筒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转筒转动连接,且进料管内腔为倾斜状。

9、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仓内中部设置有加热筒,且加热筒下方连接有加料管,所述进料仓内上部连接有进料筒,且进料筒内对称连接有固定杆。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进料筒相接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环槽,且环槽内转动连接有风扇环,所述风扇环外侧对称连接有刮杆,且风扇环上下两侧的刮杆分别贴合进料筒和加热筒。

11、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环内侧连接有二次粉碎杆,且二次粉碎杆一侧连接有螺旋杆,所述二次粉碎杆另一侧连接有初次粉碎杆,且初次粉碎杆与固定杆在进料筒内侧交错分布。

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可以对壳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利用其对空气进行加热,提升送气温度,进而提升焙烧效率,且可以利用高温尾气的热量对原料进行余热,从而提升焙烧效率,并在预热前对原料进行粉碎,避免原料过大导致焙烧不充分,在焙烧时可对原料进行翻动及输送,延长其悬空时间,从而提升原料与空气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焙烧效率。

13、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隔热壳可以将转筒在焙烧时产生的辐射热量进行聚集,并利用其对吸热盘管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从吸热盘管通过进气口进入加气槽内,再通过斜孔均匀的吹入加气罩内侧,跟随从进气管喷入加气罩内的燃气一同进入转筒内对原料进行焙烧,并对燃气进行加热,提升送气温度,而焙烧完成的物料进入出料框后,可沿着出料框内部的斜面进行滑动再通过出料槽离开出料框,并在滑动的过程中进行冷却,而物料散发的热气可从出料框内进入隔热壳内,对吸热盘管内的空气进行辅助加热,隔框可以将转筒的出料侧进行封闭,避免物料散落的同时,将物料散发的热量进行聚集,并通过转筒对进入转筒的空气进行二次加热,再次提升进气温度,综上,在使用时,可以对转筒的辐射热量及出料物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对送入的空气及燃气进行加热,从而提升送气温度。

14、2、本专利技术在焙烧时,驱动电机可通过传动轮使齿环带动转筒转动,原料在送入转筒后,转筒可通过转动通过送料板对原料进行输送,而隔板可以对送料板之间的物料进行承接,从而使其跟随转筒的转动进行移动,当隔板将物料移动到转筒上部后,物料便可沿着隔板向下滑落,从而在转筒内侧进行短暂的悬浮,并与喷入的燃气进行混合,从而提升焙烧效率,焙烧完成后的物料随着转动的转动移动到出料口处落入出料框内,完成卸料,综上,在焙烧时可对原料进行翻动及输送,延长其悬空时间,从而提升原料与空气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焙烧效率。

15、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原料投入进料筒内,焙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可以通过加热筒对其内的原料进行加热,而倾斜的加料管可以避免烟气从进料管进入加热筒内将原料粉末吹起,且漏斗形的加热筒可以令原料在加热筒内堆积,从而延长其加热时间,达到更好的预热效果,烟气在进料仓内上升时,可以带动风扇环在环槽内转动,从而使初次粉碎杆配合固定杆对原料进行初次粉碎,原料下落到风扇环处后,二次粉碎杆可随着风扇环的转动对原料进行二次粉碎,从而减小原料的体积,便于对其进行焙烧,物料落到加热筒并堆积在其中后,随着风扇环的转动,二次粉碎杆可带动螺旋杆进行转动,对加热筒内的物料进行挤压,将其挤入加料管内,物料从加料管落下后,可沿着接料板从进料管进入转筒内进行焙烧,而烟气从进料仓进入排烟管后,可以对送风机送入送风管内的空气进行初次加热,空气在送风管内接受加热后进入吸热盘管,而风扇环在转动时,可带动刮杆贴合加热筒及进料筒的外壁进行移动,从而对粘附在加热筒及进料筒外壁尘土进行清理,避免尘土对加热筒及进料筒外壁造成侵蚀,综上,在使用时,可以利用高温尾气的热量对原料进行余热,从而提升焙烧效率,并在预热前对原料进行粉碎,避免原料过大导致焙烧不充分,同时进行自动清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和热回收组件(2),所述底盘(1)上方设置有热回收组件(2),所述热回收组件(2)包括出料框(201)、出料槽(202)、隔框(203)、加气罩(204)、转槽(205)、进气管(206)、加气槽(207)、进气口(208)、斜孔(209)、隔热壳(210)和吸热盘管(211),所述底盘(1)一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201),且出料框(201)一侧对称设置有出料槽(202),所述出料框(201)另一侧设置有隔框(203),且隔框(203)一侧连接有加气罩(204),所述加气罩(204)一侧开设有转槽(205),且加气罩(204)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206),所述加气罩(204)内开设有加气槽(207),且加气罩(204)一侧开设有进气口(208),所述加气槽(207)内侧对称开设有斜孔(209),所述出料框(201)上方连接有隔热壳(210),且隔热壳(210)内设置有吸热盘管(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槽(202)在出料框(201)内倾斜分布,且出料框(201)与隔热壳(210)内部连通,所述吸热盘管(211)通过进气口(208)与加气槽(20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210)内侧设置有转筒(3),且转筒(3)内侧连接有送料板(4),所述转筒(3)内壁对称连接有隔板(5),且转筒(3)一侧开设有出料口(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通过转槽(205)与加气罩(204)转动连接,且转筒(3)与隔框(203)贴合,所述出料口(6)位于隔框(203)内,所述送料板(4)在转筒(3)内螺旋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另一侧连接有齿环(7),且齿环(7)一侧啮合设置有驱动轮(8),所述驱动轮(8)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固定在底盘(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另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料仓(10),且进料仓(10)上方设置有排烟管(11),所述排烟管(11)内设置有送风管(12),且送风管(12)一侧连接有送风机(13),所述送风管(12)与吸热盘管(2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仓(10)内下部倾斜设置有接料板(14),且进料仓(10)靠近转筒(3)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15),所述进料管(15)与转筒(3)转动连接,且进料管(15)内腔为倾斜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仓(10)内中部设置有加热筒(16),且加热筒(16)下方连接有加料管(17),所述进料仓(10)内上部连接有进料筒(18),且进料筒(18)内对称连接有固定杆(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16)、进料筒(18)相接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环槽(20),且环槽(20)内转动连接有风扇环(21),所述风扇环(21)外侧对称连接有刮杆(22),且风扇环(21)上下两侧的刮杆(22)分别贴合进料筒(18)和加热筒(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环(21)内侧连接有二次粉碎杆(23),且二次粉碎杆(23)一侧连接有螺旋杆(24),所述二次粉碎杆(23)另一侧连接有初次粉碎杆(25),且初次粉碎杆(25)与固定杆(19)在进料筒(18)内侧交错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和热回收组件(2),所述底盘(1)上方设置有热回收组件(2),所述热回收组件(2)包括出料框(201)、出料槽(202)、隔框(203)、加气罩(204)、转槽(205)、进气管(206)、加气槽(207)、进气口(208)、斜孔(209)、隔热壳(210)和吸热盘管(211),所述底盘(1)一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201),且出料框(201)一侧对称设置有出料槽(202),所述出料框(201)另一侧设置有隔框(203),且隔框(203)一侧连接有加气罩(204),所述加气罩(204)一侧开设有转槽(205),且加气罩(204)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206),所述加气罩(204)内开设有加气槽(207),且加气罩(204)一侧开设有进气口(208),所述加气槽(207)内侧对称开设有斜孔(209),所述出料框(201)上方连接有隔热壳(210),且隔热壳(210)内设置有吸热盘管(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槽(202)在出料框(201)内倾斜分布,且出料框(201)与隔热壳(210)内部连通,所述吸热盘管(211)通过进气口(208)与加气槽(20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210)内侧设置有转筒(3),且转筒(3)内侧连接有送料板(4),所述转筒(3)内壁对称连接有隔板(5),且转筒(3)一侧开设有出料口(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镍矿焙烧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通过转槽(205)与加气罩(204)转动连接,且转筒(3)与隔框(203)贴合,所述出料口(6)位于隔框(203)内,所述送料板(4)在转筒(3)内螺旋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鹏宇李刚何良进周春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