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生态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适用于滨海湿地、盐碱滩涂及潮间带区域的大面积生态治理。
技术介绍
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一种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和扩散速度快的特点。
2、为了控制互花米草的扩散,目前已有多种防治方法被提出,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化学方法通常采用除草剂喷洒,虽然操作简便,短期内可见效,但容易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并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刈割、翻耕、围堰淹水等方法,但这些手段在大面积应用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效率低且治理效果不理想;此外物理方法的高成本和操作复杂性,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治理中的应用。
3、现有专利中提出了几种尝试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3712018a,名称为一种淡水淹没治理互花米草的综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围堤、淡水淹没、翻耕和覆盖生物地膜的手段来抑制互花米草的扩张,然而其主要依赖于淡水资源的持续供给,在淡水资源稀缺的区域难以推广;此外,大面积滩涂区域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和机械设备投入,导致治理成本过高,难以持续实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0268892a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梯田式堤坝,结合潮汐水淹与刈割技术来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虽然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潮汐水进行自然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4、s1:机械刈割:在互花米草生长旺期使用可调高度的机械割草设备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将地上部分切割至小于5cm的高度;
5、s2:分区堤坝建设:根据潮滩高程,将治理区域划分为高、中、低潮滩,并在各区域建立由沙体填充和可降解布料覆盖的堤坝,以防止海浪冲刷和土壤流失;
6、s3:潮汐水位调节:根据潮汐周期和潮滩高程调整堤坝高度,使高潮滩区域在大潮期间每月至少两次被自然盐水淹没,实现自然补水,无需人工淡水灌溉;
7、s4:生态恢复:在完成互花米草治理后,逐步拆除沙质堤坝和防冲刷布料,恢复湿地原有生态系统,并种植本地植物以促进自然恢复。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1中,机械刈割设备为可调高度的割草机,能够适应不同潮滩区域的地形,以减少对非目标植物的破坏。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1中,机械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残留物可直接覆盖于地表,作为有机覆盖层以改良土壤和减少水分蒸发。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2中,分区堤坝建设采用沙体填充,并在表面覆盖可降解布料,该布料在治理完成后可自然降解,无需进行额外处理。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3中,堤坝高度根据潮汐水位和潮滩高程调整,其中低潮滩堤坝高度为1.2米,中潮滩堤坝高度为0.8米,高潮滩堤坝高度为0.5米,以确保大潮期间的自然盐水补给。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3中,潮汐水位调节时,在堤坝内部设置水位传感器和自动排水装置,以实时监控和调节水位,确保最佳淹没深度和时长。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4中,治理完成后,通过种植本地植物,如盐地碱蓬和海三棱藨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治理期间,每季度对区域内的土壤盐度、植被生长和水鸟栖息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治理效果并调整后续管理措施。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治理方法适用于大面积滨海湿地滩涂区域,尤其是存在淡水资源匮乏和高盐度土壤的区域。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1、通过引入机械化刈割技术、环保型分区堤坝设计以及基于潮汐水位的自然调节系统,显著提高了互花米草治理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和淡水资源的依赖。
18、2、同时,创新性地利用潮汐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实现了治理区域的自然盐水补给,避免了现有方法中淡水灌溉的高成本和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19、3、在堤坝材料上,采用沙体和可降解布料,既能有效防止冲刷,又便于治理完成后的拆除,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有利于本土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机械刈割设备为可调高度的割草机,能够适应不同潮滩区域的地形,以减少对非目标植物的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机械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残留物可直接覆盖于地表,作为有机覆盖层以改良土壤和减少水分蒸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分区堤坝建设采用沙体填充,并在表面覆盖可降解布料,该布料在治理完成后可自然降解,无需进行额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堤坝高度根据潮汐水位和潮滩高程调整,其中低潮滩堤坝高度为1.2米,中潮滩堤坝高度为0.8米,高潮滩堤坝高度为0.5米,以确保大潮期间的自然盐水补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治理完成后,通过种植本地植物,如盐地碱蓬和海三棱藨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治理期间,每季度对区域内的土壤盐度、植被生长和水鸟栖息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治理效果并调整后续管理措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治理方法适用于大面积滨海湿地滩涂区域,尤其是存在淡水资源匮乏和高盐度土壤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机械刈割设备为可调高度的割草机,能够适应不同潮滩区域的地形,以减少对非目标植物的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机械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残留物可直接覆盖于地表,作为有机覆盖层以改良土壤和减少水分蒸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分区堤坝建设采用沙体填充,并在表面覆盖可降解布料,该布料在治理完成后可自然降解,无需进行额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刈割和潮汐水位调节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堤坝高度根据潮汐水位和潮滩高程调整,其中低潮滩堤坝高度为1.2米,中潮滩堤坝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妞,张龙,邵学新,吴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