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脱料装置及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1、商用汽车半轴是驱动桥单元中连接车轮和主减速机从动齿轮,实现车轮驱动和差速转弯的驱动轴,通常为一端外花键、另一端法兰结构,法兰通过螺栓与车轮轮毂连接,外花键与主减速机从动齿轮内花键咬合。
2、在现有的半轴结构上端部的法兰为较为复杂的旋转体结构,半轴整体加工方式较为复杂,可根据具体结构通过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进行多次加工成形,工件的顶端会在上模内进行顶镦聚料,在加工初期工件顶端形变设计不能过大,故上模在设计时拔模斜度较小,约为2°~5°,容易卡在上模内难以取出,影响后续工位的成形,导致锻造工艺失败。
3、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模具脱料装置,设置在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的上模部内,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块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底部,所述上模块内设置有用于顶镦聚料的成形腔,所述模具脱料装置包括打料块、打料杆和弹性组件,所述打料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块内,且所述打料块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成形腔内,所述打料杆和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内,所述弹性组件对所述打料杆提供向下的弹力,所述打料杆下端与所述打料块接触设置。
2、较佳的,所述成形腔均设置为圆柱台状结构,所述成形腔的上端直径小于所述成形腔的下端直径。
3、较佳的,所述成形腔上部设置
4、较佳的,所述脱料限位段向所述脱料导向段之间设置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的倾斜过渡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打料块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弧或倾斜过渡。
5、较佳的,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供能腔,所述供能腔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供能腔包括供能限位段和供能导向段,所述供能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供能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对应的,所述打料杆设置为圆柱型,且所述打料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打料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供能导向段内,所述第二限位环和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供能限位段内,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下方,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环直径大于所述供能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且小于所述供能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
6、较佳的,所述供能腔内固定设置有限位套,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套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所述限位套设置为圆筒结构,所述限位套的横截面内径与所述打料杆的横截面直径配合设置,所述打料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套内。
7、较佳的,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为蝶形弹簧,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套设在所述打料杆上。
8、较佳的,一种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包括上模部和下模部,所述模具脱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所述上模部包括若干所述上模块,所述上模块通过所述上模座固定设置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板滑动设置在滑动组件上,各所述上模块沿所述上模板的滑动方向直线排列,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所述下模通过下模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下模设置有放置腔,各所述成形腔可分别与所述放置腔对应设置,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的棒料上端对应所述成形腔设置。
9、较佳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板、滑台和固定板,所述上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台上,所述滑板可沿所述滑台直线滑动,所述滑台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与压力机的压块连接。
10、较佳的,各所述上模块的下端面处于同一高度。
1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模具脱料装置,无传统压机打料的延迟时间,上模上行即可打料,打料效率高、工件留模时间短,有利于延长模具寿命,结合立式锻造工艺、模具模架结构,实现了长杆件的立式局部锻造批量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的上模部内,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块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底部,所述上模块内设置有用于顶镦聚料的成形腔,所述模具脱料装置包括打料块、打料杆和弹性组件,所述打料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块内,且所述打料块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成形腔内,所述打料杆和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内,所述弹性组件对所述打料杆提供向下的弹力,所述打料杆下端与所述打料块接触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腔均设置为圆柱台状结构,所述成形腔的上端直径小于所述成形腔的下端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腔上部设置有脱料腔,所述脱料腔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脱料腔和所述成形腔同轴设置,所述脱料腔包括脱料限位段和脱料导向段,所述脱料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成形腔最小横截面直径一致,所述脱料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脱料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对应的,所述打料块设置为圆柱型,且所述打料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打料块设置在所述脱料导向段内,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在所述脱料限位段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限位段向所述脱料导向段之间设置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的倾斜过渡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打料块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弧或倾斜过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供能腔,所述供能腔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供能腔包括供能限位段和供能导向段,所述供能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供能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对应的,所述打料杆设置为圆柱型,且所述打料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打料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供能导向段内,所述第二限位环和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供能限位段内,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下方,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环直径大于所述供能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且小于所述供能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腔内固定设置有限位套,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套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所述限位套设置为圆筒结构,所述限位套的横截面内径与所述打料杆的横截面直径配合设置,所述打料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套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为蝶形弹簧,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套设在所述打料杆上。
8.一种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部和下模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模部上,所述上模部包括若干所述上模块,所述上模块通过所述上模座固定设置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板滑动设置在滑动组件上,各所述上模块沿所述上模板的滑动方向直线排列,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所述下模通过下模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下模设置有放置腔,各所述成形腔可分别与所述放置腔对应设置,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的棒料上端对应所述成形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板、滑台和固定板,所述上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台上,所述滑板可沿所述滑台直线滑动,所述滑台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与压力机的压块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模块的下端面处于同一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汽车半轴立式锻造模具的上模部内,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块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底部,所述上模块内设置有用于顶镦聚料的成形腔,所述模具脱料装置包括打料块、打料杆和弹性组件,所述打料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块内,且所述打料块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成形腔内,所述打料杆和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内,所述弹性组件对所述打料杆提供向下的弹力,所述打料杆下端与所述打料块接触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腔均设置为圆柱台状结构,所述成形腔的上端直径小于所述成形腔的下端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腔上部设置有脱料腔,所述脱料腔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脱料腔和所述成形腔同轴设置,所述脱料腔包括脱料限位段和脱料导向段,所述脱料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与所述成形腔最小横截面直径一致,所述脱料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脱料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对应的,所述打料块设置为圆柱型,且所述打料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打料块设置在所述脱料导向段内,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在所述脱料限位段内,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环直径大于所述脱料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且小于所述脱料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限位段向所述脱料导向段之间设置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的倾斜过渡段,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打料块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弧或倾斜过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供能腔,所述供能腔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供能腔包括供能限位段和供能导向段,所述供能导向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供能限位段的横截面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平,章立预,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久信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