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逃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市政大型隧道多在车道板侧面下方设置逃生通道,隧道逃生井能够在隧道内出现紧急事故如火灾、塌方,淹水、爆炸等时,为隧道内人员提供逃生通道。
2、现有技术的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其结构一般包括底框以及与底框铰接的盖板,盖板可通过电动、手动的方式开启,手动开启盖板时需要人弯腰拉开盖板,钢盖板厚重,开启时需逃生人员弯腰拉起手扣,然后将盖板推至隧道侧壁方向,具体操作时需要花费较大力气,而且有站位不稳容易跌落的危险;如果采用电动开启模式,其造价和维护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隧道一旦发生险情,极有可能影响到周围的供电网络,导致电动盖板电力供应不能保证,耽误隧道内人员大量的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底座设置在靠近隧道内壁一侧;所述底座周边通过螺栓与车道板固定连接,其中底座中间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上方设有钢盖板,其中钢盖板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逃生口下方设有逃生滑梯,其中逃生滑梯上端与底座下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隧道内壁上方设有小型手拉葫芦,其中小型手拉葫芦与钢盖板连接。
4、优选地,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多个支撑臂,其中支撑臂一端与隧道内壁固定连接。
5、优选地,所述
6、优选地,所述小型手拉葫芦包括手拉葫芦本体、第一吊钩、起重链条、第二吊钩以及手拉链条。
7、优选地,所述第一吊钩与手拉葫芦本体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吊钩通过固定环与隧道内壁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起重链条下端设有链轮,其中链轮下方设有第二吊钩。
9、优选地,所述钢盖板上端设有盖板拉环,其中第二吊钩与盖板拉环可拆卸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小型手拉葫芦上的第二吊钩与钢盖板上的盖板拉环连接,小型手拉葫芦利用齿轮传动,人力驱动手拉链条的力大大小于直接拉起钢盖板的力,有利于妇女、老人、小孩等弱势逃生人员快速省力的开启钢盖板,不需要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钢盖板,省时省力,安全性高,而且造价低廉,安装维护更为简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包括底座(1),其中底座(1)设置在靠近隧道(2)内壁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间开设有逃生口(4),该逃生口(4)上方设有钢盖板(5),其中钢盖板(5)一端与底座(1)铰接;所述逃生口(4)下方设有逃生滑梯(6),其中逃生滑梯(6)上端与底座(1)下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隧道(2)内壁上方设有小型手拉葫芦(7),其中小型手拉葫芦(7)与钢盖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多个支撑臂(8),其中支撑臂(8)一端与隧道(2)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8)远离隧道(2)内壁一端活动连接有阻尼支撑杆(9),其中阻尼支撑杆(9)的活塞杆顶端贯穿逃生口(4)并与钢盖板(5)底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手拉葫芦(7)包括手拉葫芦本体(701)、第一吊钩(702)、起重链条(703)、第二吊钩(7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钩(702)与手拉葫芦本体(70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吊钩(702)通过固定环(10)与隧道(2)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链条(703)下端设有链轮(706),其中链轮(706)下方设有第二吊钩(7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盖板(5)上端设有盖板拉环(11),其中第二吊钩(704)与盖板拉环(11)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包括底座(1),其中底座(1)设置在靠近隧道(2)内壁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间开设有逃生口(4),该逃生口(4)上方设有钢盖板(5),其中钢盖板(5)一端与底座(1)铰接;所述逃生口(4)下方设有逃生滑梯(6),其中逃生滑梯(6)上端与底座(1)下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隧道(2)内壁上方设有小型手拉葫芦(7),其中小型手拉葫芦(7)与钢盖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多个支撑臂(8),其中支撑臂(8)一端与隧道(2)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逃生盖板的手动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8)远离隧道(2)内壁一端活动连接有阻尼支撑杆(9),其中阻尼支撑杆(9)的活塞杆顶端贯穿逃生口(4)并与钢盖板(5)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佺,柯小华,张涛,俞浪林,何一韬,梅雨潭,李昌树,刘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