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腿托,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
技术介绍
1、人们在乘坐汽车时,为增加乘坐舒适度,通常喜欢将座椅靠背向后转动,以向后倾倒的坐姿乘坐,但此种坐姿下,乘员臀部与坐垫的接触点相对于端坐状态下乘员臀部与坐垫的接触点更靠近座椅前端,这就使得乘员大腿前端处于悬空状态,整体的乘坐舒适性还有待改善。
2、为改善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市面上出现了以下两种现有的解决方法:1、在坐垫前端设置大腿腿托,当乘员处于向后倾倒的坐姿时,大腿腿托能够向前延伸以支撑乘员大腿前端,但此种方法下,乘员的小腿始终处于下垂状态。2、在座椅前端下侧设置小托腿托,小托腿托能够向前转动延伸并承托乘员的小腿,以使得乘员能够躺在座椅上,但此种模式下,乘员的大腿前端依旧处于悬空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旨在保证乘员腿部能够被完全承托,进而保证整体的乘坐舒适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包括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前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可前后滑动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用于支撑乘员的大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骨架从座框前部滑出或收回至座框内;所述支撑骨架前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与支撑骨架翻转连接的小腿支撑组件,所述小腿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乘员的小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小腿支撑组件相对于支撑骨架翻转运动。
4、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座框前端滑动设置的支撑骨架
5、作为优选:所述小腿支撑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转动支架以及滑动设置在转动支架上的腿托延伸组件,所述腿托延伸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的驱动横杆以及与驱动横杆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板,所述驱动横杆端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引导块,所述引导块相对于驱动横杆的滑动方向与驱动横杆相对于转动支架的滑动方向在空间内垂直,所述引导块通过第一支轴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上,所述转动支架通过第二支轴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上,第一支轴相对于第二支轴偏心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转动支架转动的同时,驱动横杆能够同步向前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延伸板同步进行伸缩。
6、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内侧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一延伸板滑动装配在第三滑轨上,所述驱动横杆与所述第一延伸板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所述驱动横杆相对于转动支架滑动时,第一联动机构能够迫使第一延伸板同步滑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联动机构进一步保证了转动支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延伸板能够跟随驱动横杆进行同步移动。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第二连杆中部与驱动横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延伸板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三连杆结构,能够便于第一延伸板向前展开,同时也使得第一延伸板收折在转动支架内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还设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二连杆平行布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四连杆机构,使得第一延伸板滑动时,滑动方向更为稳定。
9、作为优选:所述座框中部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衔接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衔接杆与所述支撑骨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丝杆以及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朝向衔接杆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一驱动块铰接在衔接杆的中部位置,且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电动控制大腿腿托的展开和收折。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丝杆以及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铰接在所述转动支架底部,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朝向支撑骨架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二驱动块铰接在支撑骨架的底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电动控制转动支架的转动。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延伸板前端滑动装配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均用于驱动第二延伸板相对于第一延伸板进行滑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小腿腿托的二级延伸,进而满足不同身高段乘员对小腿腿托的需求。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三丝杆以及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板上,所述第三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朝向第一延伸板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三驱动块铰接在第二联动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三丝杆螺纹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电动控制第二延伸板的伸缩。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五连杆、第六连杆以及第七连杆,所述第五连杆远离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延伸板上,第六连杆中部与所述第三驱动块铰接,第七连杆远离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上;所述第五连杆和第七连杆之间还设有第八连杆,所述第八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杆和第七连杆铰接,第八连杆与第六连杆平行布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四连杆机构,能够使得第二延伸板滑动方向更为稳定,同时也使得第二延伸板收折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通过在座框前端滑动设置的支撑骨架,能够对乘员大腿前端进行支撑,再通过在支撑骨架上翻转设置的小腿支撑组件,能够对乘员的小腿进行支撑,基于此,通过大腿托和小腿托的组合设计,实现了乘员腿部的完全支撑,进而保证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16、2、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通过四连杆机构进行连接,保证了整个小腿腿托收折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率更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包括座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1)前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14)以及可前后滑动的支撑骨架(3),所述支撑骨架(3)用于支撑乘员的大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支撑骨架(3)从座框(1)前部滑出或收回至座框(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3)上的转动支架(4)以及滑动设置在转动支架(4)上的腿托延伸组件,所述腿托延伸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4)上的驱动横杆(6)以及与驱动横杆(6)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板(7),所述驱动横杆(6)端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引导块(8),所述引导块(8)相对于驱动横杆(6)的滑动方向与驱动横杆(6)相对于转动支架(4)的滑动方向在空间内垂直,所述引导块(8)通过第一支轴(9)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3)上,所述转动支架(4)通过第二支轴(10)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3)上,第一支轴(9)相对于第二支轴(10)偏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4)内侧设有第三滑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12)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12a)、第二连杆(12b)和第三连杆(12c),所述第一连杆(12a)远离第二连杆(12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支架(4)上,第二连杆(12b)中部与驱动横杆(6)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2c)远离第二连杆(12b)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延伸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2a)和第三连杆(12c)之间还设有第四连杆(12d),所述第四连杆(12d)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2a)和第三连杆(12c)铰接,第四连杆(12d)与第二连杆(12b)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1)中部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衔接杆(1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4)设置在衔接杆(13)与所述支撑骨架(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a)、第二丝杆(15b)以及第二驱动块(15c),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5a)铰接在所述转动支架(4)底部,所述第二丝杆(15b)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5a)的输出端上,且朝向支撑骨架(3)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二驱动块(15c)铰接在支撑骨架(3)的底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二丝杆(15b)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7)前端滑动装配有第二延伸板(17),所述第一延伸板(7)与所述第二延伸板(17)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18)和第二联动机构(19),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8)和第二联动机构(19)均用于驱动第二延伸板(17)相对于第一延伸板(7)进行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8)包括第三驱动电机(18a)、第三丝杆(18b)以及第三驱动块(18c),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8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板(17)上,所述第三丝杆(18b)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8a)的输出端上,且朝向第一延伸板(7)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三驱动块(18c)铰接在第二联动机构(19)上,且与所述第三丝杆(18b)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19)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五连杆(19a)、第六连杆(19b)以及第七连杆(19c),所述第五连杆(19a)远离第六连杆(19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延伸板(7)上,第六连杆(19b)中部与所述第三驱动块(18c)铰接,第七连杆(19c)远离第六连杆(19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8a)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包括座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1)前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14)以及可前后滑动的支撑骨架(3),所述支撑骨架(3)用于支撑乘员的大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支撑骨架(3)从座框(1)前部滑出或收回至座框(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3)上的转动支架(4)以及滑动设置在转动支架(4)上的腿托延伸组件,所述腿托延伸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4)上的驱动横杆(6)以及与驱动横杆(6)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板(7),所述驱动横杆(6)端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引导块(8),所述引导块(8)相对于驱动横杆(6)的滑动方向与驱动横杆(6)相对于转动支架(4)的滑动方向在空间内垂直,所述引导块(8)通过第一支轴(9)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3)上,所述转动支架(4)通过第二支轴(10)转动连接在支撑骨架(3)上,第一支轴(9)相对于第二支轴(10)偏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4)内侧设有第三滑轨(11),所述第一延伸板(7)滑动装配在第三滑轨(11)上,所述驱动横杆(6)与所述第一延伸板(7)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12),所述驱动横杆(6)相对于转动支架(4)滑动时,第一联动机构(12)能够迫使第一延伸板(7)同步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12)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12a)、第二连杆(12b)和第三连杆(12c),所述第一连杆(12a)远离第二连杆(12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支架(4)上,第二连杆(12b)中部与驱动横杆(6)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2c)远离第二连杆(12b)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延伸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汽车座椅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2a)和第三连杆(12c)之间还设有第四连杆(12d),所述第四连杆(12d)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2a)和第三连杆(12c)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章能,张明,陈志勇,辛艺,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