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642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包括台体模块和测试模块,其中,所述测试模块包括:MCU单元,用于发送测试信号;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测试;超级电容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超级电容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智能物联网电能表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的物联网智能电能表的管理模组内的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可以实现部分自测试功能,如对管理模组自身的eeprom、片外flash、esam(embedded secureaccess,嵌入式安全控制)等芯片模块读写、蓝牙模块参数读写,并判断出这些模块是否可以正常通信。但是无法对模块的具体工作电压进行检测和判断,此外,也无法检测物联网智能电能表的管理模组上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b型扩展模组接口、计量模组接口、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以及管理模组内各元器件或各节点的电压是否正常。

2、就现有技术而言,对于管理模组的各接口、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以及管理模组内各元器件或各节点的电压等必须通过手动测量、组装整表或人工测试结合的方法才能对以上内容进行完全检测,检测过程复杂,耗费的时间和人力巨大,且效率低,不利于批量生产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包括台体模块和测试模块,其中,所述台体模块用于放置待测试的管理模组,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4、mcu单元,用于发送测试信号;

5、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

6、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

7、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测试;

8、超级电容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超级电容进行测试。

9、可选的,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一端与所述mcu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10、可选的,所述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11、可选的,所述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12、管理-扩展uart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uart通信;

13、管理-扩展gpio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gpio通信。

14、可选的,所述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15、uart电路,与所述mcu单元连接,获得mcu单元发送的测试信号,选通b型扩展模组接口的uart;

16、管理-扩展uart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uart电路、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uart通信;

17、管理-扩展gpio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gpio通信;

18、spi电路,与所述mcu单元连接,获得mcu单元发送的测试信号,选通b型扩展模组接口的spi;

19、管理-扩展spi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spi电路、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spi通信。

20、可选的,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21、管理-计量uart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uart通信;

22、管理-计量gpio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gpio通信;

23、管理-计量spi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spi通信。

24、可选的,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还包括b型-计量spi隔离电路,分别与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用于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的sck、mosi和cs进行检测。

25、可选的,还包括按键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按键进行测试。

26、可选的,所述管理-扩展gpio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第一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第一输出端还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出端接地。

27、可选的,所述管理-计量gpio隔离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三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第一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第二输出端接地。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包括有台体模块和测试模块,其中所述测试模块包括:mcu单元,用于发送测试信号;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a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b型扩展模组接口进行测试;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进行测试;超级电容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超级电容进行测试,实现对管理模组的各接口进行测试及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能进行检测,实现对物联电能表的自动检测和多方面检测,相比于现有的人工检测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测试时间,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十分适合用于对批量生产的物联电能表进行测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体模块和测试模块,其中,所述台体模块用于放置待测试的管理模组,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数转换单元,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一端与所述MCU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还包括B型-计量SPI隔离电路,分别与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用于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计量模组接口的SCK、MOSI和CS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测试单元,分别与所述MCU单元、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根据测试信号对待测试的管理模组的按键进行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扩展GPIO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第一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第一输出端还通过第二电阻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出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量GPIO隔离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三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第一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第二输出端接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电能表管理模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体模块和测试模块,其中,所述台体模块用于放置待测试的管理模组,所述测试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数转换单元,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一端与所述mcu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待测试的管理模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扩展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模组接口测试单元还包括b型-计量spi隔离电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兴健潘晓亮万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