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温炉余热利用,尤其是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1、保温炉用于铝、锌、银、铅、锡、铜等有色金属的熔炼铸造和热镀之用,使用非常广泛。传统的保温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平常都是将这部分热量直接排出至室外,大大的浪费了能源。
2、授权公开号为cn21205833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外壳和保温炉主体,所述保温炉外壳内腔固定设置有保温炉主体,且保温炉主体通过支架与保温炉外壳内壁相连,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机,且余热回收机输入端通过输送管与螺旋盘管一端相连。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水泵,可有效的对螺旋盘管供水,通过余热回收机,可有效的将螺旋盘管中的热水进行能量回收,通过反射隔热膜,可有效的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但是,当前保温炉排气靠热交换进行预热利用,使得余热利用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余热利用效率低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和空气压缩机,保温炉设置在外罩壳内部,保温炉和外罩壳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腔,外罩壳一侧上端设有进气口,外罩壳另一侧下端设有出气口,保温炉和空气压缩机之间设有风机,风机的输入端通过余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气口处设置除尘网,减少灰尘进入,防止污染。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出气口处设置除湿装置,提高空气干度。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外罩壳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板,减少热量流失。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保温炉和外罩壳之间的内腔设有集热网格,减少热量流失。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外罩壳底部设有支撑柱,提高稳定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方案中,保温炉设置在外罩壳内部,保温炉和外罩壳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腔,在压铸机的保温炉一侧设置风机,风机抽取内腔的热量提供给空气压缩机使用,因内腔内为负压,保温炉泄压速度加快的同时,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炉(1)和空气压缩机(4),保温炉(1)设置在外罩壳(2)内部,保温炉(1)和外罩壳(2)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腔,外罩壳(2)一侧上端设有进气口(6),外罩壳(2)另一侧下端设有出气口(7),保温炉(1)和空气压缩机(4)之间设有风机(3),风机(3)的输入端通过余热管道(5)连接出气口(7),风机(3)的输出端通过余热管道(5)连接空气压缩机(4)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口(6)处设置除尘网(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口(7)处设置除湿装置(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壳(2)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炉(1)和外罩壳(2)之间的内腔设有集热网格(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壳(2)底部设有支撑柱(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炉(1)和空气压缩机(4),保温炉(1)设置在外罩壳(2)内部,保温炉(1)和外罩壳(2)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腔,外罩壳(2)一侧上端设有进气口(6),外罩壳(2)另一侧下端设有出气口(7),保温炉(1)和空气压缩机(4)之间设有风机(3),风机(3)的输入端通过余热管道(5)连接出气口(7),风机(3)的输出端通过余热管道(5)连接空气压缩机(4)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光耀,闫亚盟,李涛,宗建康,于宝满,苗振邦,李金龙,宋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