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636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22
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包括充氮车和均与充氮车连通的氮气瓶、蓄能器、油箱,所述充氮车内设有同时与蓄能器和氮气瓶相连通的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所述充氮车内设有用于单向导通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单向控制单元,充氮车内还设有用于切换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换向阀,且换向阀连接有用于控制换向阀的油源;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主机油液进行回油冷却,通过将换向阀与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相连通从而对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使用进行切换,防止长时间使用同一充氮油缸造成热量堆积,并对处于待机状态的充氮油缸进行自然冷却,保证了对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冷却效果,进而无需外接压力水源,不仅节能环保,而且使用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氮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


技术介绍

1、高压铸造是在高的压力速度下,将液态或半固态的金属注入模具型腔内,通过保压冷却,最终凝固成型。为保证高压铸造时的压射速度,在压铸机油泵电机基础上需要增加蓄能器来增加压射油流量。为提高充氮效率,目前都会配置充氮小车给压铸机蓄能器进行充氮。而充氮小车在充氮过程中一方面油液经过阀口和管道产生一定热量,另一方面氮气在压缩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热量,因此,需要对充氮小车进行专门的冷却。

2、申请号为20182076055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机的充氮装置,上述公开的充氮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方的外罩,其中,所述外罩内部设有充氮油缸以及连接在充氮油缸上的进油管、进氮气管和出氮气管,所述充氮油缸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充氮油缸分隔为气压腔和液压腔,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压腔,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系统,所述进氮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压腔,所述进氮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氮气源,所述出氮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压腔,所述出氮气管的一端连接有蓄能器。申请号为202020364034.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需外接充氮装置的蓄能器充氮结构,上述公开的器充氮结构,包括活塞蓄能器、辅助气瓶、氮气瓶,所述的辅助气瓶与活塞蓄能器的上端汇合形成合并端,合并端与辅助气瓶之间设有并联的第一截止阀和第一单向阀,合并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氮气瓶上连接有第二截止阀,氮气瓶与合并端经管接头密封连接;充气管路包括油泵电机,储能先导阀,梭阀,储能阀;所述的活塞蓄能器连接有蓄能器卸荷阀,蓄能器卸荷阀的另一端通入油箱。

3、充氮油缸的散热是充氮小车在工作过程中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而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充氮小车一般采用充氮活塞的外壳接水箱通水的方法进行冷却,此方法需要有专门的水源和动力,每次充氮需要准备压力水源和进水口的连接,条件苛刻,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外接压力水源的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包括充氮车和均与充氮车连通的氮气瓶、蓄能器、油箱,所述充氮车内设有同时与蓄能器和氮气瓶相连通的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所述充氮车内设有用于单向导通第一充氮油缸、第二充氮油缸到蓄能器,以及氮气瓶到第一充氮油缸、第二充氮油缸的单向控制单元;充氮车内还设有用于切换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换向阀,且换向阀连接有用于控制换向阀的油源。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充氮油缸包括第一下腔、第一上腔和第一外部冷却套,第二充氮油缸包括第二下腔、第二上腔和第二外部冷却套,单向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一上腔和第二上腔处。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向阀包括t口、p口、a口和b口,t口与第一外部冷却套下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下端接口相连通,p口与油源相连通,a口与第一下腔相连通,b口与第二下腔相连通。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向阀的p口与油源之间设有用于连接p口和油源的进油快速插头。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腔和第二上腔与蓄能器相连通,第一外部冷却套上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上端接口均与油箱相连通。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腔和第二上腔与氮气瓶相连通。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向控制单元包括充气单向阀和进气单向阀,充气单向阀设置在第一上腔与蓄能器和第二上腔与蓄能器之间。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单向阀设置在第一上腔与氮气瓶和第二上腔与氮气瓶之间。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部冷却套上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上端接口与油箱之间设有回油单向阀和回油快速接头。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氮车与蓄能器、氮气瓶和油箱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管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将换向阀与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相连通从而对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使用进行切换,防止长时间使用同一充氮油缸造成热量堆积,并对处于待机状态的充氮油缸进行自然冷却,保证了对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冷却效果,进而无需外接压力水源,不仅节能环保,而且使用更加便利;

14、2、进一步的,通过将换向阀的t口与第一外部冷却套和第二外部冷却套相连通,保证了对第一充氮油缸和第二充氮油缸的冷却效果,另外,通过设置的回油单向阀能防止断开状态油箱中油液流出,同时还能够防止工作时误操作打开回油快速接头使高压油憋在第一外部冷却套和第二外部冷却套内使冷却套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包括充氮车(1)和均与充氮车(1)连通的氮气瓶(3)、蓄能器(2)、油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车(1)内设有同时与蓄能器(2)和氮气瓶(3)相连通的第一充氮油缸(101)和第二充氮油缸(102);所述充氮车(1)内设有用于单向导通第一充氮油缸(101)、第二充氮油缸(102)到蓄能器(2),以及氮气瓶(3)到第一充氮油缸(101)、第二充氮油缸(102)的单向控制单元(7);充氮车(1)内还设有用于切换第一充氮油缸(101)和第二充氮油缸(102)的换向阀(103),且换向阀(103)连接有用于控制换向阀(103)的油源(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氮油缸(101)包括第一下腔(1011)、第一上腔(1012)和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第二充氮油缸(102)包括第二下腔(1021)、第二上腔(1022)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单向控制单元(7)设置于第一上腔(1012)和第二上腔(102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103)包括T口(1031)、P口(1032)、A口(1033)和B口(1034),T口(1031)与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下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下端接口相连通,P口(1032)与油源(6)相连通,A口(1033)与第一下腔(1011)相连通,B口(1034)与第二下腔(102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103)的P口(1032)与油源(6)之间设有用于连接P口(1032)和油源(6)的进油快速插头(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腔(1012)和第二上腔(1022)与蓄能器(2)相连通,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上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上端接口均与油箱(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腔(1012)和第二上腔(1022)与氮气瓶(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制单元(7)包括充气单向阀(105)和进气单向阀(104),充气单向阀(105)设置在第一上腔(1012)与蓄能器(2)和第二上腔(1022)与蓄能器(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向阀(104)设置在第一上腔(1012)与氮气瓶(3)和第二上腔(1022)与氮气瓶(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上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上端接口与油箱(4)之间设有回油单向阀(106)和回油快速接头(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车(1)与蓄能器(2)、氮气瓶(3)和油箱(4)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管路(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包括充氮车(1)和均与充氮车(1)连通的氮气瓶(3)、蓄能器(2)、油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车(1)内设有同时与蓄能器(2)和氮气瓶(3)相连通的第一充氮油缸(101)和第二充氮油缸(102);所述充氮车(1)内设有用于单向导通第一充氮油缸(101)、第二充氮油缸(102)到蓄能器(2),以及氮气瓶(3)到第一充氮油缸(101)、第二充氮油缸(102)的单向控制单元(7);充氮车(1)内还设有用于切换第一充氮油缸(101)和第二充氮油缸(102)的换向阀(103),且换向阀(103)连接有用于控制换向阀(103)的油源(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氮油缸(101)包括第一下腔(1011)、第一上腔(1012)和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第二充氮油缸(102)包括第二下腔(1021)、第二上腔(1022)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单向控制单元(7)设置于第一上腔(1012)和第二上腔(102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充氮油缸冷却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103)包括t口(1031)、p口(1032)、a口(1033)和b口(1034),t口(1031)与第一外部冷却套(1013)下端接口和第二外部冷却套(1023)下端接口相连通,p口(1032)与油源(6)相连通,a口(1033)与第一下腔(1011)相连通,b口(1034)与第二下腔(102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超奇尤宣翔钱梁儿郑培刘阳许云飞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保税区海天智胜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