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特别是一种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集成到变速器总成上面;对于电机的相关测试和试验,包含但不限于电机性能测试、效率测试、热管理测试、旋转变压器信号测试等等,经常安排在变速器总成上进行测试,主要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2、1.变速器总成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测试时候的台架操作;
3、2.由变速器总成的电子油泵统一供油,内部油路分配,无法实现局部差异化供油,不方便确定最佳油量的分配;
4、3.变速器总成整体为铝结构,无法观察电机喷淋效果;
5、4.需要通过调整壳体的安装尺寸以调整旋转变压器的屏蔽方式和安装位置,进行旋变信号的安装结构的差异化测试;
6、5.变速器总成安装零件多,且多数与电机相关测试不相关,不利于电机布置热电偶和出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存在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集成到变速器总成上常有不便技术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更好对电机相关测试和试验。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包括测试机,所述测试机包括电机前壳、电机后壳、电机定子、电机转子、隔磁罩、旋转变压器和冷却润滑管,所述电机前壳与所述电机后壳螺纹连接,所述电机定子通过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前壳和电机后壳内,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内,所述
4、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机前壳包括热电偶出线口、前壳观察口、吊耳和高压连接器,所述热电偶出线口设置于所述电机前壳上,所述前壳观察口设置于所述热电偶出线口一侧,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一侧,所述高压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和热电偶出线口侧边。
5、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机后壳包括定子进油口、转子进油口、后壳观察口和线束穿缸头,所述定子进油口与所述冷却润滑管对应设置,所述转子进油口与所述电机转子对应设置,所述后壳观察口设置于所述电机后壳上,所述线束穿缸头设置于所述后壳观察口一侧。
6、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子进油口包括定子卡位头,所述定子卡位头设置于所述定子进油口一端,所述定子卡位头外接动态油泵,所述转子进油口包括转子卡位头,所述转子卡位头设置于所述转子进油口一端,所述转子卡位头外接动态油泵。
7、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磁罩包括屏蔽罩调整垫片,所述屏蔽罩调整垫片设置于所述隔磁罩靠近电机后壳一侧,所述隔磁罩与所述电机后壳螺纹连接。
8、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磁罩为钢制或铝制材料构成。
9、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变压器包括旋转变压器定子、旋转变压器转子和旋转变压器垫片,所述旋转变压器定子与所述电机后壳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上,所述旋转变压器垫片设置于所述旋转变压器定子和旋转变压器转子之间。
10、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测试机还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上。
11、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电偶包括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一端外侧面,所述第二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一端内侧面,所述第三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另一端外侧面,所述第四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另一端内侧面。
12、作为本技术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电偶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机定子上。
13、本技术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有益效果为:可以通过调整外接动态油泵的流量供应,以实现定子和转子差异化供油,动态且快速调整不同进油口的分配比例;可以透过观察窗口,观察内部喷淋效果,有利于分析设计;可以快速切换旋转变压器信号屏蔽结构,可以调整旋转变压器和电机转子的距离,实现快速验证;可实现在内部布置大量的热电偶,便于分析电机的热管理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前壳(101)包括热电偶出线口(101a)、前壳观察口(101b)、吊耳(101c)和高压连接器(101d),所述热电偶出线口(101a)设置于所述电机前壳(101)上,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设置于所述热电偶出线口(101a)一侧,所述吊耳(101c)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一侧,所述高压连接器(101d)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和热电偶出线口(101a)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壳(102)包括定子进油口(102a)、转子进油口(102b)、后壳观察口(102c)和线束穿缸头(102d),所述定子进油口(102a)与所述冷却润滑管(107)对应设置,所述转子进油口(102b)与所述电机转子(104)对应设置,所述后壳观察口(102c)设置于所述电机后壳(102)上,所述线束穿缸头(102d)设置于所述后壳观察口(102c)一侧。
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105)包括屏蔽罩调整垫片(105a),所述屏蔽罩调整垫片(105a)设置于所述隔磁罩(105)靠近电机后壳(102)一侧,所述隔磁罩(105)与所述电机后壳(102)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105)为钢制或铝制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变压器(106)包括旋转变压器定子(106a)、旋转变压器转子(106b)和旋转变压器垫片(106c),所述旋转变压器定子(106a)与所述电机后壳(102)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转子(106b)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104)上,所述旋转变压器垫片(106c)设置于所述旋转变压器定子(106a)和旋转变压器转子(106b)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100)还包括热电偶(108),所述热电偶(108)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03)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108)包括第一热电偶(108a)、第二热电偶(108b)、第三热电偶(108c)和第四热电偶(108d),所述第一热电偶(108a)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03)一端外侧面,所述第二热电偶(108b)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03)一端内侧面,所述第三热电偶(108c)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03)另一端外侧面,所述第四热电偶(108d)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103)另一端内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108)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机定子(10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前壳(101)包括热电偶出线口(101a)、前壳观察口(101b)、吊耳(101c)和高压连接器(101d),所述热电偶出线口(101a)设置于所述电机前壳(101)上,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设置于所述热电偶出线口(101a)一侧,所述吊耳(101c)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一侧,所述高压连接器(101d)设置于所述前壳观察口(101b)和热电偶出线口(101a)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壳(102)包括定子进油口(102a)、转子进油口(102b)、后壳观察口(102c)和线束穿缸头(102d),所述定子进油口(102a)与所述冷却润滑管(107)对应设置,所述转子进油口(102b)与所述电机转子(104)对应设置,所述后壳观察口(102c)设置于所述电机后壳(102)上,所述线束穿缸头(102d)设置于所述后壳观察口(102c)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进油口(102a)包括定子卡位头(102a-1),所述定子卡位头(102a-1)设置于所述定子进油口(102a)一端,所述定子卡位头(102a-1)外接动态油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油冷电机单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105)包括屏蔽罩调整垫片(105a),所述屏蔽罩调整垫片(105a)设置于所述隔磁罩(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思,王文周,王燕妮,王瑞雪,卢钦强,李业东,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