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尤其涉及一种滤瓶装置及滤瓶盖组件。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滤瓶装置中,密封件被直接设置在滤瓶盖和滤瓶之间。为了确保密封的有效性,滤瓶盖和滤瓶需要保持紧密的相互连接状态,这对二者的连接和拆卸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二者通过螺纹结构实现相互连接时,需要大力拧紧,拆卸时也需要较大的力才能旋开。
2、现有的滤瓶装置的密封件的设置方式包括压封式和侧封式两种,如附图1所示,其中密封件31p的设置方式为压封式,密封件32p的设置方式为侧封式。可以理解,若以压封式进行密封,需要将滤瓶盖2p和滤瓶1p尽可能地拧紧,以压扁密封件31p,从而实现可靠的密封,这必然导致滤瓶盖2p和滤瓶1p在拆卸时难以旋开。而且,由于密封件31p围成的圆环形的直径不小于滤瓶1p的内径,也就是密封件31p的尺寸较大,当滤瓶盖2p和滤瓶1p发生相对转动时,由密封件31p导致的摩擦力是不可忽视的,这将进一步对滤瓶盖2p和滤瓶1p的拧紧过程和旋开过程造成阻碍。相应地,若以侧封式进行密封,虽然可以稍微降低滤瓶盖2p和滤瓶1p的拧紧程度,但是密封件32p也具有较大的尺寸,同样会导致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对滤瓶盖2p和滤瓶1p的拧紧过程和旋开过程造成较大的阻碍。
3、另外,由于滤瓶1p和滤瓶盖2p通常由塑料材质制成,且滤瓶盖2p并非规则的圆筒状,无法保证较高的圆度,又由于滤瓶1p的瓶壁缺少来自滤瓶1p内部的横向(径向)支撑,导致滤瓶1p和/或滤瓶盖2p在拧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形变。这就迫使滤瓶装置的制造商在进行密封件的选型时,必须选择具有较大压缩量
4、而且,在滤瓶盖2p和滤瓶1p的拧紧过程中是相对运动的(例如,一个顺时针方向运动,另一个则是逆时针方向运动),无论是密封件31p,还是密封件32p,都难以跟随滤瓶盖2p或滤瓶1p转动,从而导致密封件在滤瓶盖2p和滤瓶1p拧紧后,很容易处于扭曲状态,造成密封失效,进而导致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滤瓶装置,其包括一个能够相对于滤瓶盖转动的封隔件,通过所述封隔件与滤瓶进行密封,以替代直接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之间设置密封件的传统密封方式,而且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的旋接过程和旋开过程中,所述封隔件相对于所述滤瓶基本不发生转动,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的旋接和旋开难度。换言之,本技术创造性地提出将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之间的“固定”和“密封”尽可能地相互剥离,利用所述封隔件替代所述滤瓶盖承担大部分的“密封”责任,使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更容易旋接和旋开。
2、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滤瓶装置,其中所述封隔件能够从所述滤瓶的内部对所述滤瓶的瓶壁进行横向(径向)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强,且所述封隔件相较于所述滤瓶盖更容易形成和维持较高的圆度,从而使得所述封隔件与所述滤瓶之间可以选用压缩量相较于传统密封方式更小的密封件,进而使得所述密封件能够多次使用,无需每次更换滤芯时都对所述密封件进行更换。而且,压缩量更小的密封件也使得所述封隔件与所述滤瓶之间发生相对平移时,受到的阻碍更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的旋接和旋开难度。
3、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滤瓶装置,其中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滤瓶的旋接过程和旋开过程中,由于所述封隔件相对于所述滤瓶可以基本不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封隔件与所述滤瓶之间的密封件更不容易发生扭曲,能够降低密封失效和漏水的风险。
4、相应地,依本技术实施例,具有至少一个前述优势的滤瓶装置,包括:
5、滤瓶;
6、滤瓶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滤瓶;
7、封隔件,被设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滤瓶盖转动;
8、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滤瓶和所述封隔件的第一密封部之间;和
9、第二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封隔件的第二密封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尺寸。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包括延长壁,所述封隔件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通孔,所述约束件包括固定部和延伸自所述固定部的约束部,其中所述延长壁插入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延长壁之间,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延长壁,所述约束部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其中所述延长壁作为所述滤瓶盖和所述封隔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轴。
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其中所述延长壁被构造为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的一部分。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隔件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被约束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约束件的所述约束部之间。
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的所述固定部被设置于所述延长壁。
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内周壁的内侧,其中所述约束件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一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二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内周壁的内侧,其中所述约束件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隔件被设置能够从所述滤瓶的内部对所述滤瓶的瓶壁进行径向支撑。
17、依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滤瓶盖组件,包括:
18、滤瓶盖,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滤瓶;
19、封隔件,被设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滤瓶盖转动;和
20、约束件,连接于所述滤瓶盖,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以阻止所述封隔件脱离所述滤瓶盖;
21、其中所述封隔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其中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滤瓶之间适于设置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滤瓶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尺寸。
22、结合下述描述和说明书附图,本技术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23、本技术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对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说明书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约束件,所述约束件连接于所述滤瓶盖,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以阻止所述封隔件脱离所述滤瓶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包括延长壁,所述封隔件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通孔,所述约束件包括固定部和延伸自所述固定部的约束部,其中所述延长壁插入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延长壁之间,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延长壁,所述约束部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其中所述延长壁作为所述滤瓶盖和所述封隔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件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被约束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约束件的所述约束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的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所述延长壁。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滤芯转接件,所述滤芯转接件的净化水出口密封地连接于所述流通部的所述内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一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二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内周壁的内侧,其中所述约束件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件被设置能够从所述滤瓶的内部对所述滤瓶的瓶壁进行径向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内周壁的内侧,所述封隔件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通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一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二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内周壁的内侧,所述封隔件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通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8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锁合件、一个第二锁合件和一个锁定插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合件被设置在所述滤瓶的外壁,所述第二锁合件被设置在所述滤瓶盖的外壁,且当所述第一锁合件和所述第二锁合件相对齐,能够形成一个定位插槽,其中所述锁定插件被设置适于插在所述定位插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滤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滤瓶具有一个上端部和一个自所述滤瓶的所述上端部向下延伸的下端部,所述滤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瓶的所述下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滤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约束件,所述约束件连接于所述滤瓶盖,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以阻止所述封隔件脱离所述滤瓶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包括延长壁,所述封隔件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通孔,所述约束件包括固定部和延伸自所述固定部的约束部,其中所述延长壁插入所述封隔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延长壁之间,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延长壁,所述约束部用于约束所述封隔件,其中所述延长壁作为所述滤瓶盖和所述封隔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件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被约束在所述滤瓶盖和所述约束件的所述约束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的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所述延长壁。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内周壁的内侧,其中所述约束件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滤芯转接件,所述滤芯转接件的净化水出口密封地连接于所述流通部的所述内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流通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一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周壁和所述流通部的第二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内周壁的内侧,其中所述约束件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件被设置能够从所述滤瓶的内部对所述滤瓶的瓶壁进行径向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还包括具有流体通道的流通部,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振麟,胡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