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ar设备,如ar眼镜和ar-hud(抬头显示器),能够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用户的视野中,从而增强用户的实际体验。然而,在强光环境下(如阳光直射或强烈的室外照明),ar设备容易出现眩光现象。
2、眩光现象是由于强光源(例如太阳)反射或透过显示屏幕而产生的耀眼光斑,这种现象通常与显示屏的反射率、表面光滑度、入射角度以及周围环境光的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容易导致用户在使用ar设备时感到不适,甚至影响显示内容的可读性,使得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ar设备在强光环境下容易产生眩光导致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包括光波导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光波导模块包括光波导基板,所述光波导基板上至少设置有入瞳区域和出瞳区域,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对应所述出瞳区域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光波导基板上;
3、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入射光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所述中控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透过率。
4、具体的,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多个沿纵向依次设置且与不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电致变色部,多个所述电致变色部均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并分别由所述中控模块独立控制。
6、具体的,各所述电致变色部的厚度一致、宽度一致。
7、具体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靠近所述电致变色模块设置的多个光学传感器或者光纤传感器。
8、具体的,所述ar设备为ar眼镜或者ar-hud。
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ar设备,包括:
10、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入射光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并将所述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的信息发送至中控模块;
11、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透过率。
12、具体的,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透过率,包括:
13、将所述入射角度与各所述电致变色部的入射角度范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与所述入射角度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部;
14、将所述光照强度与预设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15、若所述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则根据所述光照强度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差值控制目标电致变色部调整透过率,使透过所述目标电致变色部的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
16、具体的,所述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还包括:
17、获取当前环境的平均亮度,根据所述平均亮度调整所述预设强度阈值。
18、具体的,所述获取当前环境的平均亮度,根据所述平均亮度调整预设强度阈值,包括:
19、将所述平均亮度与预设亮度阈值进行比较;
20、若所述平均亮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则将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调整为第一强度阈值;
21、若所述平均亮度小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则将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调整为第二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强度阈值。
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及方法,该ar设备包括光波导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检测模块能够实时检测入射光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中控模块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动态控制电致变色模块的透过率,使得ar设备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有效减少眩光现象和视觉干扰,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波导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光波导模块包括光波导基板,所述光波导基板上至少设置有入瞳区域和出瞳区域,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对应所述出瞳区域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光波导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多个沿纵向依次设置且与不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电致变色部,多个所述电致变色部均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并分别由所述中控模块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致变色部控制的入射角度范围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致变色部的厚度一致、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靠近所述电致变色模块设置的多个光学传感器或者光纤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R设备为AR眼镜或者AR-HUD。
7.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应用于如权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和入射角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透过率,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态消除眩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环境的平均亮度,根据所述平均亮度调整预设强度阈值,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消除眩光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波导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中控模块以及电致变色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光波导模块包括光波导基板,所述光波导基板上至少设置有入瞳区域和出瞳区域,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对应所述出瞳区域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光波导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多个沿纵向依次设置且与不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电致变色部,多个所述电致变色部均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并分别由所述中控模块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致变色部控制的入射角度范围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致变色部的厚度一致、宽度一致。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厚强,朱以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