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磁粉制动器,涉及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
技术介绍
1、磁粉制动器是一种利用磁粉传递转矩的制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激磁电流在磁粉中的相互作用产生制动转矩。磁粉制动器具有激磁电流和传递转矩基本成线性关系的特点,可以在同滑差无关的情况下传递一定的转矩,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无污染、无噪音、无冲击振动节约能源等优点,磁粉制动器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驱动轴和轴承的磨损状况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当这些关键部件出现较大的磨损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2、首先,磁粉制动器的驱动轴和轴承的较大磨损可能导致传动效率的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磨损会逐渐增加,导致驱动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增大。这会导致在传动过程中出现更多的能量损失,使得系统难以保持高效的运转状态。
3、其次,磨损的增加可能导致系统振动和噪声的增大。当驱动轴和轴承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不均匀接触会导致旋转不平稳,从而引发振动。同时,这种不均匀的接触也会引发高频率的噪声,对工作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此外,驱动轴和轴承的较大磨损还可能缩短磁粉制动器的使用寿命。由于磨损部件的摩擦磨损,会使得部件的表面材料逐渐耗损,从而导致部件的整体强度下降。在持续运行过程中,这可能导致部件的疲劳断裂,从而缩短了整个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5、综上所述,磁粉制动器驱动轴以及轴承磨损较大会产生传动效率下降、系统振动和噪声增大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因此,对于机械传动系统而言,定期检查和维护磁粉制动器及其驱动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包括:驱动轴、前内轴承、内卡壳、前护壳、前固定栓、固定座、外护壳、外密封环、外连接壳、后固定壳、上固定头、后挡片、后固定片、后内轴承、轴槽、后固定栓、内隔板以及限位轴承,所述驱动轴左端外侧设有前内轴承,所述前内轴承外侧设有内卡壳;
3、所述内卡壳外侧设有前护壳,所述前护壳左端外侧设有若干组固定座,每组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前固定栓,若干组所述固定座左侧设有外护壳,所述外护壳上端设有上固定头,所述外护壳左侧设有外密封环;
4、所述驱动轴左侧贯穿前内轴承、限位轴承以及后内轴承内部,并与其三者内部连接固定,所述轴槽左侧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与轴槽内部嵌合连接固定,能够通过使用前内轴承、限位轴承以及后内轴承来减少驱动轴旋转时的磨损。
5、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密封环左侧设有外连接壳,所述外连接壳左侧设有后固定壳,所述后固定壳内侧设有后挡片,所述后挡片内部设有若干组后固定栓。
6、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后挡片内侧设有后固定片,所述后固定片内侧设有后内轴承,所述驱动轴内侧设有轴槽,所述后固定片右侧设有内隔板,所述外密封环内侧设有限位轴承。
7、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内轴承外侧与内卡壳内侧连接固定,所述内卡壳外侧与两组前护壳内侧连接固定,且两组所述前护壳均被若干组前固定栓连接固定,能够通过使用内卡壳以及前护壳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制动器壳体内部。
8、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所述前固定栓贯穿两组前护壳内部后并与一组固定座连接固定,若干组所述固定座与外护壳以及上固定头为一体机构。
9、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护壳后端内部设有若干组内连接孔,每组所述内连接孔均与一组后固定栓连接固定,若干组所述后固定栓均贯穿后挡片以及内隔板内部并使其定位,所述后固定壳后侧还设有制动器壳体,所述制动器壳体与后固定壳嵌合连接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能够通过使用后挡片以及内隔板来对后内轴承以及限位轴承进行定位,同时限位轴承能够对驱动轴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防止驱动轴位置发生小幅度偏移。
10、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后固定片横截面为一种环形结构,所述后固定片为一种隔磁片,所述后固定片与后内轴承横截面内径相同,且完全遮挡,能够通过后固定片来减少制动器壳体内部磁粉磁性对后内轴承、前内轴承、限位轴承的磁性影响,从而提升后内轴承、前内轴承、限位轴承的耐磨性。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前内轴承、限位轴承以及后内轴承来减少驱动轴旋转时的磨损,通过使用内卡壳以及前护壳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制动器壳体内部,通过使用后挡片以及内隔板来对后内轴承以及限位轴承进行定位,同时限位轴承能够对驱动轴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防止驱动轴位置发生小幅度偏移,通过使用后固定片来减少制动器壳体内部磁粉磁性对后内轴承、前内轴承、限位轴承的磁性影响,从而提升后内轴承、前内轴承、限位轴承的耐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包括:驱动轴(100)、前内轴承(110)、后内轴承(230)以及限位轴承(27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00)左端外侧设有前内轴承(110),所述前内轴承(110)外侧设有内卡壳(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环(170)左侧设有外连接壳(180),所述外连接壳(180)左侧设有后固定壳(190),所述后固定壳(190)内侧设有后挡片(210),所述后挡片(210)内部设有若干组后固定栓(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片(210)内侧设有后固定片(220),所述后固定片(220)内侧设有后内轴承(230),所述驱动轴(100)内侧设有轴槽(240),所述后固定片(220)右侧设有内隔板(260),所述外密封环(170)内侧设有限位轴承(270),轴槽(240)左侧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与轴槽(240)内部嵌合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轴承(110)外侧与内卡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前固定栓(140)贯穿两组前护壳(130)内部后并与一组固定座(150)连接固定,若干组所述固定座(150)与外护壳(160)以及上固定头(200)为一体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160)后端内部设有若干组内连接孔,每组所述内连接孔均与一组后固定栓(250)连接固定,若干组所述后固定栓(250)均贯穿后挡片(210)以及内隔板(260)内部并使其定位,后固定壳(190)后侧还设有制动器壳体,所述制动器壳体与后固定壳(190)嵌合连接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固定片(220)横截面为一种环形结构,所述后固定片(220)为一种隔磁片,所述后固定片(220)与后内轴承(230)横截面内径相同,且完全遮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包括:驱动轴(100)、前内轴承(110)、后内轴承(230)以及限位轴承(27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00)左端外侧设有前内轴承(110),所述前内轴承(110)外侧设有内卡壳(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环(170)左侧设有外连接壳(180),所述外连接壳(180)左侧设有后固定壳(190),所述后固定壳(190)内侧设有后挡片(210),所述后挡片(210)内部设有若干组后固定栓(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片(210)内侧设有后固定片(220),所述后固定片(220)内侧设有后内轴承(230),所述驱动轴(100)内侧设有轴槽(240),所述后固定片(220)右侧设有内隔板(260),所述外密封环(170)内侧设有限位轴承(270),轴槽(240)左侧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与轴槽(240)内部嵌合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耐磨性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轴承(110)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斯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