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及采暖除霜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爱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及采暖除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55329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及采暖除霜方法,系统包括:配置在每个座椅处的用于感知乘员重力的压力传感器,配置在乘员舱底部的用于收集各座椅处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与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分别与电动车乘员舱内的多个分区区域的加热模组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组件架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的精准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采暖除霜系统,引入加热地毯和电加热玻璃等采暖除霜方式,设计分区加热,设置压力、温度、雨量等传感器,降低无效加热带来的能耗浪费,提高采暖除霜精准性,解除电动车冬季采暖的续航焦虑,提升电动车采暖除霜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特别地,涉及汽车采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及采暖除霜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冬季低温环境下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热泵空调或非热泵空调,无论车内人员数量有多少,驾乘人员处在乘员舱的什么位置,获取热量的暖风均采取乘员舱内部所有部件都进行加热升温的方式,包括前后排整套座椅、车内地毯,仪表台,副仪表台,车门内饰件,顶棚、后备箱,以及乘员舱内人和物品等。这样的采暖方式与实际人员分布仅需的采暖需求不相符,缺乏精准性,存在大量的无效加热,造成冬季低温车内采暖功耗大,能耗浪费明显,严重影响到整车续航。

2、并且,现有的空调采暖系统的组件包含零件多、单车成本高、系统质量重、开发及模具费用高、占用空间大、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多,影响到汽车整体的使用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及采暖除霜方法,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的精准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采暖系统,引入加热地毯和电加热玻璃等采暖除霜方式,设计分区加热,设置压力、温度、雨量等传感器,构建新型采暖除霜方式,降低无效加热带来的能耗浪费,提高采暖除霜精准性,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解除电动车驾乘人员冬季采暖的续航焦虑,提升电动车采暖除霜使用效能。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包括:配置在每个座椅处的用于感知乘员重力的压力传感器,配置在乘员舱底部的用于收集各座椅处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分别与电动车乘员舱内的多个分区区域的加热模组信号连接。

3、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通过配置压力传感器采集人员重力分布,通过配置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判定人员分布情况,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的精准需求为导向,设计分区加热,通过识别传感器,构建新型采暖方式,降低了无效加热带来的能耗浪费,提高了采暖精准性,提升了电动车续航能力,解除了电动车驾乘人员冬季采暖的续航焦虑,提升了电动车采暖的使用效能。

4、优选地,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取消了传统的乘员舱采暖系统的一部分零件,包括:加热器支架、 ptc电加热器、膨胀水壶及其支架、水泵及其支架、液冷冷凝器、通气管、水泵进水管、水泵出水管、暖风出水管、加热器进水管。

5、优选地,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取消了传统的空调除霜除雾系统的一部分零件,包括:暖风芯体、模式电机、轨迹盘及连杆、除霜温度传感器、吹脚风道温度传感器。

6、优选地,该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对传统的空调箱及风道做了取消或调整,其中取消的零件包括:前排左/右吹脚风道,除霜风道,后排左/右吹脚风道;调整的零件包括:分配箱,仅保留制冷吹脸;中间过渡风道,仅保留后排吹脸;后出风风道,仅保留后排吹脸;后模式风道,仅保留后排吹脸。

7、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上的坐垫加热垫片,设置在座椅靠背内的靠背加热垫片,配置在每个座椅正前方的加热地毯,配置在主驾方向盘的方向盘加热元件,配置在车窗的电加热玻璃;所述坐垫加热垫片、靠背加热垫片、加热地毯、方向盘加热元件以及电加热玻璃分别电连接到汽车整车车身线束。

8、本专利技术减少采暖系统所需零件、降低单车成本高、减轻系统质量、降低开发及模具费用、减小占用空间、减少nvh问题,重新构建采暖系统,引入加热地毯和电加热玻璃等采暖除霜方式,规避了无效加热带来的能耗浪费,降低了冬季低温功耗、提升了电车的续航能力,彻底解除电车驾乘人员冬季采暖的续航焦虑。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地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尼龙簇绒软面层、eva重涂层、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pu发泡层,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汽车整车车身线束之间连接有供电线,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之间连接有信号线。

10、尼龙簇绒软面层具有阻燃、抗静电、耐高温的特点;

11、eva重涂层采用热塑性塑料,导热性能好,用来保持地毯型面;

12、pu发泡层为绝缘绝热层, pu发泡材料具有减震nvh效果、保温隔热性能好,物理性能好、耐曲折、柔软度好、抗拉强度大、透气性好等优点,避免热量向舱底传输,保持热量。

13、石墨烯发热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出来的单层碳原子的方法,使导电物与膜状基片组成一体,再覆盖绝缘保护层制成。在保证绝缘的情况下,通过定型胶固定在无纺布上;石墨烯发热膜表面采用高分子树脂,质地柔软,安全实用,可折叠,无毒无害材质,绿色环保;耐高温210℃、耐酸碱、ipx7级防水、达到v2级阻燃,无声产品。

14、石墨烯发热膜具有超薄、柔软、导电性强等特点。相比传统的电热器,石墨烯发热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石墨烯发热膜的用电量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导电性能。石墨烯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材料,其电导率可以达到几千s/m,是铜的200倍以上。石墨烯发热膜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相同的加热效果,从而减少了能耗。石墨烯发热膜的超薄设计可以更快速地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物体,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能耗。

15、石墨烯发热膜具有较低的热损耗。石墨烯发热膜的导热性能好,热损耗较低,能够更有效地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减少了能耗。

16、石墨烯发热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石墨烯发热膜可以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实现温度的调节,避免了由于电流过大引起的安全问题。

17、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还包括:配置在乘员舱外部的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到汽车整车车身线束。

18、根据车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信号,以及雨量光传感器的雨量采集信号,可按对应的加热策略,启动有人员分布的座椅、脚垫及主驾方向盘的电加热,保障驾乘人员的采暖需求。

19、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还包括:配置在乘员舱内部的车内温度传感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到汽车仪表线束。

20、根据车内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信号,结合车外温度传感器以及雨量光传感器的温度采集信号,可按对应的加热策略,启动电加热玻璃的电加热,保障乘员舱的除霜需求。

21、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玻璃按设置位置包括:前挡风加热玻璃、前排侧窗加热玻璃、二排侧窗加热玻璃和后挡风加热玻璃。

22、根据车外温度传感器信号,以及雨量光传感器信号,可按对应的加热策略,启动对应位置的电加热玻璃,保障驾驶员的视线清晰。

23、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乘员舱内前排的中控屏(座舱控制器),所述中控屏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在每个座椅处的用于感知乘员重力的压力传感器,配置在乘员舱底部的用于收集各座椅处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分别与电动车乘员舱内的多个分区区域的加热模组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上的坐垫加热垫片,设置在座椅靠背内的靠背加热垫片,配置在每个座椅正前方的加热地毯,配置在主驾方向盘的方向盘加热元件,配置在车窗的电加热玻璃;所述坐垫加热垫片、靠背加热垫片、加热地毯、方向盘加热元件以及电加热玻璃分别电连接到汽车整车车身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地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尼龙簇绒软面层、EVA重涂层、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PU发泡层,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汽车整车车身线束之间连接有供电线,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之间连接有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乘员舱外部的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到汽车整车车身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乘员舱内部的车内温度传感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到汽车仪表线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玻璃按设置位置包括:前挡风加热玻璃、前排侧窗加热玻璃、二排侧窗加热玻璃和后挡风加热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乘员舱内前排的中控屏,所述中控屏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乘员舱内的网关,所述网关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

9.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方法还包括:将中控屏分布在整车的智能信息域中,将所述雨量光传感器接入域控制器中,将所述域控制器接入整车的车身域网络,通过所述中控屏操作所述域控制器,控制并驱动座椅及地毯的加热元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在每个座椅处的用于感知乘员重力的压力传感器,配置在乘员舱底部的用于收集各座椅处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分别与电动车乘员舱内的多个分区区域的加热模组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上的坐垫加热垫片,设置在座椅靠背内的靠背加热垫片,配置在每个座椅正前方的加热地毯,配置在主驾方向盘的方向盘加热元件,配置在车窗的电加热玻璃;所述坐垫加热垫片、靠背加热垫片、加热地毯、方向盘加热元件以及电加热玻璃分别电连接到汽车整车车身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地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尼龙簇绒软面层、eva重涂层、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pu发泡层,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汽车整车车身线束之间连接有供电线,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或电加热丝层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之间连接有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乘员舱采暖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乘员舱外部的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雨量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座椅控制器或域控制器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罗爱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