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涉及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有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全部推倒重建而需要在现有建筑结构的框架内进行局部翻新改造,因此常常会存在新增结构与旧结构存在空间位置重叠冲突的问题,需要对该位置处的既有结构进行拆除和置换,但拆除原有结构时会对结构功能、传力路径和结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具有历史背景街区的传统风貌建筑,由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的建设时间较远,房屋基础为碎石基础或基础有变形、损伤、局部风化及基础承载能力不足,使得该种建筑物在进行基础加固或局部修缮时往往无法保证在原建筑物外墙风貌及肌理不变的情况下对房屋的基础进行加固。
2、而现有技术中的该种建筑物的基础加固或局部修缮通常采用混凝土立柱及水平梁托架的方式,现有技术在施工时不仅施工工期长、污染较大,而且混凝土梁柱系统浇筑凝结固化前无承载能力,对加固或修缮部位的上方建筑墙体承重造成较大影响,导致需要保护的建筑外墙及肌理变形,严重损害了建筑的结构,造成较大结构安全风险。
3、因此,需要一种稳定可靠且能够高效快速的基础置换施工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步骤1、对建筑基础上部的墙体进行区域划分使得墙体沿水平方向分为多个连续的墙体块,划分后的各墙体块的水平长度不超过800mm;将墙体划分为墙体块的
3、步骤2、选择互不相邻的墙体块,对所选择墙体块的墙体砖缝两侧灰缝进行清理;在清理后的所选择墙体块需要进行基础置换层的顶部水平砖缝内,自墙体宽度两侧水平嵌入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的两端搭接支撑在所选择墙体块相邻两侧的墙体的砖缝内;清理砖缝灰缝后,通过水平支撑板搭接架设在两侧的非基础置换的墙体,而水平支撑板上方承担需要基础置换的墙体块的原先承重;
4、步骤3、拆除水平支撑板下方的所选择墙体块内的砖块;对水平支撑板下的所选择墙体块的损伤基础进行拆除,后施工新建基础,新建基础施工完后将拆除的原砖块还原砌筑;水平支撑板搭接后,拆除水平支撑板下方的墙体砖块并进行新建基础,不会对水平支撑板上方的原墙体造成影响;
5、步骤4、对还原砌筑后的基础置换层的顶部水平砖缝内采用砂浆或水泥膨胀剂进行填缝处理;
6、步骤5、待基础置换层的顶部水平砖缝内的砂浆或水泥膨胀剂膨胀硬化完成后,选择墙体块的基础置换完毕;
7、步骤6、依序对其他需要进行基础置换的墙体块重复步骤2至步骤5进行基础置换,直至步骤1中墙体区域划分各墙体块的全部置换完毕;依序对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从而完成整个墙体的基础置换,但不会影响到原墙体基础置换高度以上的建筑承重结构,因此不会导致建筑外墙及肌理变形;
8、步骤7、拆除嵌入水平支撑板,并采用砂浆或水泥膨胀剂填缝处理拆除嵌入水平支撑板后遗留的缝隙,待缝隙内的砂浆或水泥膨胀剂膨胀硬化完成后,墙体建筑基础置换完成;待整个墙体基础置换完成后,拆除水平支撑板,恢复原墙体的原貌。
9、优选的,所述水平支撑板采用角钢裁剪制成,水平支撑板的长度不小于墙体块的水平长度的1.5倍,采用角钢制成水平支撑板,角钢的水平弯角可用于承载墙体重量,角钢的竖直弯角能够用于箍紧墙体基础置换接茬处的墙体建筑结构,防止致建筑外墙及肌理变形。
10、更优的,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侧边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螺杆;
11、步骤2中,采用螺杆可拆卸紧固墙体块两侧的水平支撑板;螺杆连接用于紧固墙体两侧的水平支撑板进一步箍紧墙体建筑结构。
12、更优的,所述通孔沿水平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通孔的水平间距为200mm至350mm。
1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拆除时对墙体砖块进行标记编号;还原砌筑时,将墙体砖块按标记顺序进行砌筑;对拆下的砖块进行标记编号,有利于还原时原编号砌在原位置,能够尽可能的复原墙体原貌。
14、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各墙体块的水平长度范围为400mm至600mm;墙体块的水平长度不宜过长,过长会导致水平支撑板因承受过多的重量而容易产生形变,进而导致水平支撑板上方的原墙体变形,引起建筑外墙及肌理变形;而墙体块的水平长度过小时的拆除砖块及基础置换时施工空间小,且沿水平长度置换接口数量增加,容易影响建筑外墙的结构及外貌,因此,墙体块的水平长度在400mm至600mm较为合适,可采用同样长度划分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墙体结构及墙上窗口或横梁立柱等不同建筑形式划分长度。
15、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若后嵌入的水平支撑板与先嵌入的水平支撑板发生水平干涉,对干涉的水平支撑板端头侧面进行对接满焊,当前后基础置换的水平支撑板发生干涉时,并不拆除干涉部分,而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水平支撑板连接为一体,在整个墙体全部基础置换完成后,且墙缝承重处理完成且膨胀稳定固化后在拆除水平支撑板,从而提高基础置换后墙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对墙体进行区域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墙体块时,采用从1到n的自然数顺序进行依序编号;
17、步骤2中,选择奇数块或者偶数块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
18、步骤6中,选择剩余的偶数块或奇数块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
19、可采用奇偶间隔交错置换的方式进行,当墙体较长时,此种方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2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对墙体进行区域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墙体块时,采用从5m+1、5m+2、5m+3、5m+4、5m+5的循环顺序方式进行依序编号,每个不同的m循环之间间隔一个墙体块;其中,m=0、1、2、3……m;
21、步骤2中,选择5m+1和5m+5编号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
22、步骤6中,先选择5m+3编号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待5m+3编号的墙体块基础置换完毕后,再选择5m+2和5m+4编号的墙体块进行基础置换;可采用先两端、再中间、最后补空基础置换的方式进行,当墙体较短时,此种方式能够保证先基础置换的墙体墙缝承重处理充分膨胀稳定固化,防止因先基础置换部分的膨胀固化不充分而影响后基础置换部分的施工质量。
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专利技术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主体受力体系不变,避免大面积拆除替换,传统风貌建筑及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的外墙风貌及肌理在基础置换后原样恢复。因此本专利技术比现有的房屋基础加固改造方法施工难度小、造价低、施工方便、工期短速度快。
25、2、本专利技术无需在原建筑结构以外再额外设置辅助性的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采用角钢裁剪制成,所述水平支撑板的长度不小于墙体块的水平长度的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侧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水平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通孔的水平间距为200mm至3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拆除时对墙体砖块进行标记编号;还原砌筑时,将墙体砖块按标记顺序进行砌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各墙体块的水平长度范围为400mm至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墙体进行区域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墙体块时,采用从1到N的自然数顺序进行依序编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墙体进行区域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墙体块时,采用从5M+1、5M+2、5M+3、5M+4、5M+5的循环顺序方式进行依序编号,每个不同的M循环之间间隔一个墙体块;其中,M=0、1、2、3……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采用角钢裁剪制成,所述水平支撑板的长度不小于墙体块的水平长度的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侧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水平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通孔的水平间距为200mm至3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外墙下基础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拆除时对墙体砖块进行标记编号;还原砌筑时,将墙体砖块按标记顺序进行砌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朱波,李瑶,孙尧,李雪娇,侯云飞,姚博迪,蒋媛媛,姚家斌,林雪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