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蹦床测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蹦床具有弹性面,人员在弹性面蹦跳实现弹性面将人体弹起,通过跳跃以及腿部运动实现锻炼娱乐。为将人员控制在弹性面的范围内,蹦床在弹性面四周设有围栏屏障,以防止人员脱离弹性面范围,因此围栏屏障经常受到冲击,为保证围栏屏障的抗冲击能力,需要对围栏屏障的抗冲击能力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技术通过在围栏屏障前方悬挂一个冲击物,冲击物能够绕吊点旋转,冲击物对准围栏屏障的中心位置,通过斜拉机构带动冲击物偏转后,释放冲击物使围栏屏障受冲击,通过测试冲击前后围栏屏障的角度变化以检测围栏屏障的抗冲击能力。围栏屏障具有供人员进出的开口,围栏屏障还需要测试中心位置两侧以及开口周围的抗冲击能力,因此需要控制检测围栏屏障的冲击力大小,以满足测试需要,冲击力的大小与冲击物的摆长以及摆动角度有关,冲击物需要正对围栏屏障的中心位置,因此现有技术中冲击物的吊点距离冲击物质心的距离已经固定,只能通过不断调整摆动角度,以提高冲击力大小,因此需要带动冲击物相对地面的高度越高,导致测试时需要的场地范围越大,而且需要克服冲击物的重力就越大,对带动冲击物偏转的机构的布置以及动力要求越高。
2、现有一种蹦床检测标准,将冲击物对准围栏屏障中心,冲击物绕吊点旋转,通过控制冲击物偏转点与冲击物质心的距离为标准值,再控制冲击物偏转到固定角度以标准化冲击物的冲击力大小,对蹦床进行标准检测。针对不同蹦床设有不同的固定值以及固定角度,现有技术无法适用,原因在于,当控制冲击物的偏转点与冲击物的质心的距离时,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测试装置无法精准控制冲击物的冲击力,无法调整冲击物偏转角度以及冲击物质心到达偏转位置的距离,使待测试物的测试不符合标准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冲击机构,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物,冲击物用于冲击待测试物的待冲击面,冲击物通过第一柔性索悬挂于固定吊点,冲击物与待冲击面相对设置,冲击物背离待冲击面一侧连接有斜拉机构,斜拉机构用于带动冲击物相对于固定吊点朝背离待冲击面一侧偏转,冲击机构还包括变向组件,变向组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设有可与第一柔性索抵接的第一转向件,斜拉机构带动冲击物偏转,第一转向件与第一柔性索抵接以使冲击物绕第一转向件变向转动。
4、本申请中的一种测试装置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5、第一转向件具有朝向第一柔性索设置的弧形引导面。
6、第一转向件可转动设置于活动支架。
7、活动支架还设有位于第一转向件背向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转向件,第二转向件与第一转向件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柔性索设置于第一转向件与第二转向件之间。
8、固定支架与冲击物间隔设置,活动支架包括可上下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的移动件,活动支架还设有连接移动件以及第一转向件的连接件。
9、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冲击物以及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以及位于待冲击面背离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冲击机构还包括用于卷绕第一柔性索的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负载检测区顶部,固定吊点设有转接件,第一柔性索一端连接冲击物,另一端经过转接件与驱动部连接。
10、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冲击物以及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待冲击面背离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负载检测区包括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竖向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横梁,两个竖向支撑架间隔设置,冲击检测区设有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间隔设置,支撑架沿预设方向位于竖向支撑架一侧,冲击检测区还设有连接两个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横梁,冲击检测区还设有悬挂梁,悬挂梁一端连接固定横梁,另一端连接支撑横梁,固定吊点以及冲击机构设于悬挂梁,斜拉机构包括连接冲击物背离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柔性索,以及用于卷绕第二柔性索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悬挂梁或固定横梁。
11、斜拉机构还设有引导组件,引导组件设置于悬挂梁,冲击物、引导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沿远离待冲击面方向依次布置,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悬挂梁的安装部以及可上下移动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一引导部,第二柔性索一端连接冲击物,另一端经过第一引导部与驱动组件连接。
12、安装部可移动设置于悬挂梁,引导组件在安装部设有第二引导部,第二引导部位于第一引导部上方,第二柔性索一端连接冲击物,另一端经过第一引导部以及第二引导部连接驱动组件。
13、测试装置还包括负载检测机构,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冲击物以及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待冲击面背离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负载检测区包括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竖向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横梁,两个竖向支撑架间隔设置,冲击检测区设有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间隔设置,支撑架沿预设方向位于竖向支撑架一侧,冲击检测区还设有连接两个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横梁,冲击检测区还设有悬挂梁,悬挂梁一端连接固定横梁,另一端连接支撑横梁,固定吊点以及冲击机构设于悬挂梁,斜拉机构包括连接冲击物背离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柔性索以及用于卷绕第二柔性索的驱动组件,负载检测区在支撑横梁下方设有辅助横梁,负载检测机构设置于辅助横梁。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申请通过设置冲击物与待冲击面相对设置,能够便于冲击物冲击待冲击面。通过设置斜拉机构,能够带动冲击物偏转,以使冲击物具备足够的冲击力,能够向待冲击面施加足够的动态载荷,以检测待测试件的抗冲击性能。通过设置第一转向件,第一转向件能够与第一柔性索抵接,斜拉机构带动冲击物偏转,通过第一转向件与第一柔性索抵接,使冲击物绕第一转向件转动,第一转向件成为冲击物摆动的枢轴点,通过设置活动支架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能够实现调节冲击物摆动的枢轴点的位置,实现调节枢轴点到冲击物的质心的距离,通过第一转向件的位置调整以及调整第一柔性索的长度,可以在确保枢轴点到冲击物质心的距离不变,以实现测试装置能够检测待测试件不同高度的待测试面。通过控制冲击物的偏转角度以及冲击物摆动枢轴点与冲击物质心的距离,能够精准控制冲击物所具备冲击力的大小,使冲击力的大小符合测试标准,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测试装置的适用性。
16、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转向件具有朝向第一柔性索设置的弧形引导面,在第一转向件与第一柔性索接触时,能够避免对第一柔性索的磨损,提高第一柔性索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弧形引导面能够便于第一柔性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冲击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物,所述冲击物用于冲击待测试物的待冲击面,所述冲击物通过第一柔性索悬挂于固定吊点,所述冲击物与所述待冲击面相对设置,所述冲击物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连接有斜拉机构,所述斜拉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冲击物相对于所述固定吊点朝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偏转,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变向组件,所述变向组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柔性索抵接的第一转向件,所述斜拉机构带动所述冲击物偏转,所述第一转向件与所述第一柔性索抵接以使所述冲击物绕所述第一转向件变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柔性索设置的弧形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背向所述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转向件,所述第二转向件与所述第一转向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柔性索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冲击物间隔设置,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可上下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移动件,所述活动支架还设有连接所述移动件以及所述第一转向件的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置所述冲击物以及所述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以及位于所述待冲击面背离所述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用于卷绕所述第一柔性索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负载检测区顶部,所述固定吊点设有转接件,所述第一柔性索一端连接所述冲击物,另一端经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置所述冲击物以及所述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待冲击面背离所述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所述负载检测区包括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冲击检测区设有两个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沿所述预设方向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架一侧,所述冲击检测区还设有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横梁,所述冲击检测区还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横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横梁,所述固定吊点以及所述冲击机构设于所述悬挂梁,所述斜拉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冲击物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柔性索,以及用于卷绕所述第二柔性索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挂梁或所述固定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机构还设有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设置于所述悬挂梁,所述冲击物、所述引导组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沿远离所述待冲击面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悬挂梁的安装部以及可上下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柔性索一端连接所述冲击物,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悬挂梁,所述引导组件在所述安装部设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上方,所述第二柔性索一端连接所述冲击物,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以及所述第二引导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负载检测机构,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置所述冲击物以及所述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待冲击面背离所述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所述负载检测区包括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冲击检测区设有两个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沿所述预设方向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架一侧,所述冲击检测区还设有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横梁,所述冲击检测区还设有悬挂梁,所述悬挂梁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横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横梁,所述固定吊点以及所述冲击机构设于所述悬挂梁,所述斜拉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冲击物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柔性索以及用于卷绕所述第二柔性索的驱动组件,所述负载检测区在所述支撑横梁下方设有辅助横梁,所述负载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辅助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冲击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物,所述冲击物用于冲击待测试物的待冲击面,所述冲击物通过第一柔性索悬挂于固定吊点,所述冲击物与所述待冲击面相对设置,所述冲击物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连接有斜拉机构,所述斜拉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冲击物相对于所述固定吊点朝背离所述待冲击面一侧偏转,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变向组件,所述变向组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支架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柔性索抵接的第一转向件,所述斜拉机构带动所述冲击物偏转,所述第一转向件与所述第一柔性索抵接以使所述冲击物绕所述第一转向件变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柔性索设置的弧形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背向所述待冲击面一侧的第二转向件,所述第二转向件与所述第一转向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柔性索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件与所述第二转向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冲击物间隔设置,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可上下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移动件,所述活动支架还设有连接所述移动件以及所述第一转向件的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置所述冲击物以及所述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以及位于所述待冲击面背离所述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用于卷绕所述第一柔性索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负载检测区顶部,所述固定吊点设有转接件,所述第一柔性索一端连接所述冲击物,另一端经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置所述冲击物以及所述斜拉机构的冲击检测区,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待冲击面背离所述冲击物一侧的负载检测区,所述负载检测区包括两个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希龙,李涛,包大勇,孙德民,陈卓本,刘永合,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