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止回阀,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止回阀。
技术介绍
1、止回阀是一种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板,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它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当介质按规定方向流动时,阀板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开启,介质顺利通过,而当介质试图反向流动时,阀板会在介质压力和自身重力等作用下迅速关闭,阻止介质逆流,从而保证管道系统中介质流动的单向性,避免因介质倒流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损坏设备、影响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安全事故等。
2、如申请号为202410924578.x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带缓冲装置高压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止回阀本体上的阀体、进口、出口和阀板,所述阀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块,该种大口径带缓冲装置高压止回阀,当泵停机或者总阀门关闭时,能够对进口内的介质进行缓冲,保证阀板的关闭效果以及避免冲击对其造成损伤,进而保证其使用效果和寿命,并且,能够在阀板发生磨损以及粘附异物时进行自动检测,并提醒操作人员对阀板进行清理或者更换,保证止回阀本体的使用效果。
3、该专利技术具备检测阀体内异物杂质的功能,不过当前仅能实现向操作人员发出提醒,阀体内杂质在检测后依然留存,后续需操作人员拆解阀体,手动完成清理或更换部件等操作,现有技术中双止回阀由两个止回阀串联而成,以此达成双重止回保障,但随着介质持续冲击,止回阀内的阀板频繁开合,一旦介质流速放缓、阀板趋近关闭状态时,介质携带的杂质便极易滞留于密封垫与阀板的间隙之中,进而对止回阀的止回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即便双止回阀设计在其中一个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止回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阀座和两个阀盖,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两个阀板和两个密封垫,阀板及密封垫能控制阀座的开闭;反馈部,所述反馈部包括开设在阀板上的竖槽,所述阀板上开设有与竖槽连通的横槽,所述横槽内滑动连接有反馈板,当靠近进口端的所述阀板泄漏时,靠近出口端的所述反馈板能进行移动,当靠近出口端的所述阀板泄漏时,靠近进口端的所述反馈板能进行移动;清理部,所述清理部包括两个圆筒,所述圆筒与阀盖对应,所述圆筒与阀座转动连接,所述圆筒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刮除板,当其中一个所述阀板泄漏时,其对应的多个所述刮除板能将对应的密封垫上的杂质进行刮除。
3、优选地,所述密封垫与阀板对应,所述阀板顶部通过滑杆与滑筒滑动连接,所述滑筒顶部与阀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顶部与滑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与阀板连接。
4、优选地,所述靠近进口端的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底部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竖槽底部连接,每个所述反馈板靠近进口的一端均经第三弹性件与横槽侧壁连接。
5、优选地,所述阀座内设有两个与阀板对应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每个所述导向板顶部均开设有开口朝向反馈板的卡槽,所述反馈板底部能插入对应的卡槽内,每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每个阀盖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筒,两个导向筒顶部分别贯穿阀盖且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杆,升降杆顶部贯穿阀盖。
6、优选地,靠近进口的所述导向筒外壁上设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内,靠近出口端的所述升降杆外壁上设有第二插柱,靠近出口端的所述导向筒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插柱自由端伸出让位槽,所述第二插柱自由端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内,每个所述支撑板靠近进口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出口的一端经第四弹性件与导向板连接。
7、优选地,所述阀座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与圆筒对应,所述升降环位于对应的圆筒下方,每个所述升降环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靠近进口的所述连接板与升降杆固定连接,靠近出口的所述连接板与导向筒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刮除板靠近密封垫的一侧为倾斜面,每个所述刮除板远离密封垫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五弹性件,每个所述第五弹性件远离密封垫的一端均与圆筒侧壁连接。
9、优选地,每个所述刮除板上均开设有开口朝向升降板的接触槽,所述升降环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升降板,多个所述升降板与多个刮除板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板顶部贯穿对应的圆筒,所述升降板顶部插入对应的接触槽内。
10、优选地,所述接触槽靠近密封垫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升降板顶部为倾斜面,当所述升降板朝向刮除板方向移动时,所述升降板能推动对应的刮除板朝向密封垫的方向移动。
11、优选地,每个所述圆筒内弧面上均开设有螺旋槽,每个所述升降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每个所述竖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入对应的螺旋槽内。
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阀座、阀板、竖槽、横槽、反馈板、导向板、导向槽、导向筒及升降杆的配合设置,实现对阀体局部泄漏状况的精准识别,反馈板负责检测相邻阀板与密封垫之间的密封状态,并做出针对性反馈,能够精确判断具体某一阀板的泄漏情况,同时,它还能及时察觉止回阀中残留的杂质,并迅速做出响应,当靠近进口端的阀板出现泄漏时,升降杆会通过上下移动来反馈,而当靠近出口端的阀板出现泄漏时,导向筒则会通过上下移动来进行反馈。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升降环、升降板、圆筒、刮除板、接触板及第五弹性件的配合设置,实现自动刮除阀板与密封垫之间杂质的功能,当靠近进口端的阀板和密封垫之间发生泄漏时,靠近出口端的升降板可敏锐识别这一泄漏状况并及时反馈,基于此反馈,升降杆会带动位于进口端的清理部,对进口端密封垫开展除杂清理工作,而当靠近出口端的阀板与密封垫之间出现泄漏时,靠近进口端的导向筒能够精准识别该泄漏情况,并带动出口端的清理部,对出口端密封垫上的杂质进行清理,这一自动化的除杂过程,无需额外的动力源,有效避免了人工拆开清理的繁琐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止回阀在长时间连续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15、3、本专利技术通过升降环、圆筒、螺旋槽、竖杆及导向柱的配合设置,能驱动圆筒带动多个刮除板朝着密封垫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刮除板会发生扭动,在这一过程中,刮除板不断改变施力方向,凭借多方向的施力变化,实现更出色的刮除效果,此外,刮除板的清理半径得以增大,有效避免了密封垫上出现刮除死角,经过如此高效清理后,阀板与密封垫之间的密封性能显著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止回阀,包括阀座和两个阀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与阀盖对应,所述密封垫与阀板对应,所述阀板顶部通过滑杆与滑筒滑动连接,所述滑筒顶部与阀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顶部与滑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与阀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靠近进口端的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底部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竖槽底部连接,每个所述反馈板靠近进口的一端均经第三弹性件与横槽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设有两个与阀板对应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每个所述导向板顶部均开设有开口朝向反馈板的卡槽,所述反馈板底部能插入对应的卡槽内,每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每个阀盖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筒,两个导向筒顶部分别贯穿阀盖且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杆,升降杆顶部贯穿阀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靠近进口的所述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与圆筒对应,所述升降环位于对应的圆筒下方,每个所述升降环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靠近进口的所述连接板与升降杆固定连接,靠近出口的所述连接板与导向筒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板靠近密封垫的一侧为倾斜面,每个所述刮除板远离密封垫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五弹性件,每个所述第五弹性件远离密封垫的一端均与圆筒侧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刮除板上均开设有开口朝向升降板的接触槽,所述升降环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升降板,多个所述升降板与多个刮除板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板顶部贯穿对应的圆筒,所述升降板顶部插入对应的接触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槽靠近密封垫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升降板顶部为倾斜面,当所述升降板朝向刮除板方向移动时,所述升降板能推动对应的刮除板朝向密封垫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筒内弧面上均开设有螺旋槽,每个所述升降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每个所述竖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入对应的螺旋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止回阀,包括阀座和两个阀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与阀盖对应,所述密封垫与阀板对应,所述阀板顶部通过滑杆与滑筒滑动连接,所述滑筒顶部与阀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顶部与滑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与阀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靠近进口端的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底部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竖槽底部连接,每个所述反馈板靠近进口的一端均经第三弹性件与横槽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设有两个与阀板对应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每个所述导向板顶部均开设有开口朝向反馈板的卡槽,所述反馈板底部能插入对应的卡槽内,每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每个阀盖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筒,两个导向筒顶部分别贯穿阀盖且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杆,升降杆顶部贯穿阀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靠近进口的所述导向筒外壁上设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内,靠近出口端的所述升降杆外壁上设有第二插柱,靠近出口端的所述导向筒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插柱自由端伸出让位槽,所述第二插柱自由端插入对应的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昭钟,唐永健,叶挺挺,张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方圆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