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车辆的显示系统、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5468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车辆的显示系统以及车辆。显示组件包括半透半反层、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透明基底和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半透半反层、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和透明基底沿观察方向依次层叠,半透半反层位于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的上方,透明基底位于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的下方。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组件具有透过率可变的调光层,能够按需调节显示组件对环境光的透过率,使得显示组件可以提高投影图像的对比度,便于用户清晰观察,或者使得显示组件不对其后方的物体进行遮挡,降低显示组件对用户视野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的显示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包括该显示组件的车辆的显示系统、以及包括该显示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信息显示系统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通常采用分体式设计,即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如导航、音频控制、车速等)分散在仪表板的不同位置。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占用了仪表板的大量空间,而且在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近年来,长联屏(也称为“横贯式”或“一体式”显示屏)技术逐渐成为了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新趋势。长联屏通过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到一块较大的显示屏中,提高了信息显示的便利性,改善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3、然而,目前车辆所应用的长联屏通常被设置在仪表板上方,这种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仪表板造型的整体性。另外,由于这种布置方式,长联屏背后的车辆内部设计将被遮挡,不仅影响了驾驶员的视野,还降低了车辆内部的美观度。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既能扩大乘员前方视野,又不影响车辆前方信息显示以及车辆内部设计的整体性和美观度,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组件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也就是说,根据本技术的显示组件能够扩大乘员前方视野,提高车辆内部设计的整体性和美观度,改善用户体验。

2、为此,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半透半反层、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透明基底和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所述半透半反层、所述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和所述透明基底沿观察方向依次层叠,所述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的上方,所述透明基底位于所述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的下方。

3、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4、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与所述调光层电连接。

5、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纹理层,所述纹理层位于所述调光层与所述透明基底之间。

6、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背光层,所述背光层位于所述纹理层与所述透明基底之间。

7、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透明基底还能够是非透明基底。

8、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可变透过率包括第一透过率和大于所述第一透过率的第二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一透过率在1%至50%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透过率在3%至90%的范围内。

9、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半透半反层的反射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10、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显示组件被构造为曲面状、平面状、平面与平面的组合、或平面与曲面的组合。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根据上述的显示组件;以及投射装置,所述投射装置构造成向所述显示组件的半透半反层投射投影光。

12、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显示系统。

13、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投射装置设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顶部的凹陷内,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凹陷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之间设于所述仪表板上。

14、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投射装置设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的朝向乘员一侧的平台上,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投射装置上方设于所述仪表板上。

15、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投射装置设于所述车辆的门板上,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投射装置上方设于所述门板上。

16、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组件具有透过率可变的调光层,能够按需调节显示组件对环境光的透过率,使得显示组件可以提高投影图像的对比度,便于用户清晰观察投影图像,或者使得显示组件不对其后方的物体进行遮挡,降低显示组件对用户视野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包括半透半反层(11)、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12)、透明基底(13)和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与所述调光层(1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还包括纹理层(14),所述纹理层(14)位于所述调光层(12)与所述透明基底(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还包括背光层(15),所述背光层(15)位于所述纹理层(14)与所述透明基底(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13)还能够是非透明基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透过率包括第一透过率和大于所述第一透过率的第二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一透过率在1%至50%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透过率在3%至9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层(11)的反射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被构造为曲面状、平面状、平面与平面的组合、或平面与曲面的组合。

9.一种车辆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装置(2)设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3)顶部的凹陷(31)内,所述显示组件(1)在所述凹陷(31)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4)之间设于所述仪表板(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装置(2)设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3)的朝向乘员一侧的平台(32)上,所述显示组件(1)在所述投射装置(2)上方设于所述仪表板(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装置(2)设于所述车辆的门板(5)上,所述显示组件(1)在所述投射装置(2)上方设于所述门板(5)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包括半透半反层(11)、具有可变透过率的调光层(12)、透明基底(13)和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层透过率控制单元与所述调光层(1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还包括纹理层(14),所述纹理层(14)位于所述调光层(12)与所述透明基底(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1)还包括背光层(15),所述背光层(15)位于所述纹理层(14)与所述透明基底(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13)还能够是非透明基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透过率包括第一透过率和大于所述第一透过率的第二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一透过率在1%至50%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透过率在3%至9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译匀王昭富张胜杨鹤翁嘉声陈迪宇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