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绝缘子模具,特别是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及具有其的绝缘子模具。
技术介绍
1、绝缘子模具用于制备绝缘子产品,胶料注入到绝缘子模具中的模腔中,成型活动绝缘子产品。在制成绝缘子产品后,需要通过顶出部件将绝缘子产品从模腔中顶出脱模。
2、现有一些顶出部件,为了解决胶料被卡死的问题,将顶块设置在下模块处,顶块的上表面与下模块平齐,在需要顶出绝缘子产品时,驱动顶块向上移动,即可实现绝缘子产品的平稳顶出。但此类顶出部件所需占用的空间较大,仅适用于制备两个伞叶间距较大或伞叶角角度较大的绝缘子模具中。
3、若需要制备两个伞叶间距较小或伞叶角角度较小的绝缘子产品,顶出部件的顶块会对模腔的注胶空间造成影响。若需要避免顶块对注胶空间的影响,则需要针对伞叶的外形对顶块的上表面进行切割,但切割难度大,且在顶出的过程中,绝缘子产品受到顶块作用的受力点位于伞叶处,伞叶的强度较小,顶出动作可能会造成伞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及具有其的绝缘子模具。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包括顶块,所述顶块包括中间段、倾斜段、过渡段和驱动段,所述中间段沿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倾斜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过渡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倾斜段由所述中间段倾斜延伸至所述过渡段的内侧
4、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中间段位于绝缘子产品的芯棒处,而过渡段位于绝缘子产品的伞叶外侧边缘处,倾斜段位于相邻的两个伞叶之间的位置处,能够对形成绝缘子产品的伞叶的模腔进行避让,适用于制备两个伞叶间隔较小或伞叶角角度较小的绝缘子产品的绝缘子模具,避免顶块对模腔造成干涉而让绝缘子产品的外形造成影响;在顶出的过程中,顶块对绝缘子产品的芯棒位置施加作用力,能够避免顶块对伞叶施加作用力而让伞叶发生断裂等损坏的情况;另外,由于中间段左右两侧的倾斜段、过渡段以及驱动段对称设置,在顶出过程中,能够保证绝缘子产品左右两侧的受力平衡,让脱模的动作更为平稳,避免绝缘子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受到损坏。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为圆弧面。凹槽的内壁面能够与绝缘子产品的芯棒抵接并相吻合,能够增加顶块与绝缘子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绝缘子产品顶出的稳定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如此设置,能够让顶块的驱动段具有更多的安装连接空间,以便于操作者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实现顶块的驱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直线驱动部件,所述直线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段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沿上下方向移动。直线驱动部件的设置,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绝缘子产品的顶出动作,提高绝缘子生产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成本,且提高绝缘子产品的生产效率。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驱动段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有利于对直线驱动部件以及顶块进行维护或更换,以保证直线驱动部件的驱动精度以及顶块的精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段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连接槽卡接。凸块插入于连接槽内,连接槽的槽壁能够对凸块起到限制作用,并起到防呆作用,以便于操作者对连接块以及顶块进行连接安装。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所述驱动段的前后壁面。如此设置,更方便凸块的插入和脱出,提高连接块和顶块之间的连接效率。
11、一种绝缘子模具,包括下模块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下模块设有向上开口的安装槽,所述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的顶块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由于绝缘子模具设置有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有利于制备两个伞叶之间间隔较小或伞叶角角度较小的绝缘子产品,并将制成的绝缘子产品顺利地顶出,满足用户的需求。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块的驱动段伸出于所述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当顶块相对于下模块进行上下移动时,能够减少顶块与下模块之间的摩擦,减少能耗。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块和所述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模块左右设置,两个所述顶块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模块的安装槽内,两个所述顶块的驱动段连接。如此设置,绝缘子模具能同时制备两组绝缘子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块,所述顶块包括中间段、倾斜段、过渡段和驱动段,所述中间段沿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倾斜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过渡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倾斜段由所述中间段倾斜延伸至所述过渡段的内侧,所述驱动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过渡段的外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驱动部件,所述直线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段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沿上下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驱动段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所述驱动段的前后壁面。
8.一种绝缘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下模块设有向上开口的安装槽,所述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的顶块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的驱动段伸出于所述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和所述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模块左右设置,两个所述顶块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下模块的安装槽内,两个所述顶块的驱动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块,所述顶块包括中间段、倾斜段、过渡段和驱动段,所述中间段沿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倾斜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过渡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倾斜段由所述中间段倾斜延伸至所述过渡段的内侧,所述驱动段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段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过渡段的外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驱动部件,所述直线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段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沿上下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子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炽南,黄北海,蔡世勇,黎泽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胜伟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