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泵,尤其涉及一种跨瓣膜血泵。
技术介绍
1、心力衰竭(heart fai lure,简称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从心脏排出,从而引发血液淤积、动脉灌注不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淤血、腔静脉淤血、低血压等严重的循环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存率。为应对这一挑战,现代医学采取了各种血液循环辅助设备,包括左心室辅助装置、右心室辅助装置、全人工心脏及球囊型跨瓣血泵等。特别是球囊型跨瓣血泵,通过置入患者的心脏或主动脉内,利用球囊的扩张与收缩辅助心脏泵血,有效提高心室输出量,改善主动脉压力和冠状动脉灌注,已成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
2、现有的球囊型跨瓣血泵主要包括泵体、球囊、输入管、输出管、单向阀等关键组件。在该设备中,泵体通常设有两个容置空间,通过开口与输入管和输出管连接。血液从输入管进入,经过球囊扩张、收缩后,从输出管排出。通过安装单向阀来控制流体的单向流动,从而实现血液的有效泵送。球囊的扩张和收缩动作由外部工作流体(气体或液体)驱动,这一设计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跨瓣膜血泵中。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球囊的充气与放气,以及管道中单向阀的控制,能够实现心脏泵血功能的辅助作用。
3、尽管现有的球囊型跨瓣血泵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设计也存在一些显著的不足。特别是在球囊和单向阀的扩张与收缩动作由外部流体驱动的过程中,一旦工作频率过高,或者球囊与单向阀受到不均匀的挤压或材料老化的影响,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跨瓣膜血泵,其通过优化泵体结构、单向阀配置及流体控制机制,克服现有技术中球囊和单向阀在高频率工作过程中因外部流体泄漏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血泵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在长时间内可靠运行,避免外部流体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瓣膜血泵,包括:
3、泵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泵体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
4、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连接。
5、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所述第二开口处连接。
6、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输入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单向阀受所述输入管的内部压力驱动,所述第一单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输入管与外界环境连通时,仅允许所述外部流体流入所述输入管。
7、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受所述输出管的内部压力驱动,所述第二单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输出管与外界环境连通时,仅允许所述输出管内的流体向外部流动。
8、囊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以使所述囊体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合围形成泵室,所述囊体包括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囊体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收缩或扩张,以改变所述泵室的体积。
9、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输入管的外部,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输出管的外部,所述导管位于所述第一方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囊体连接,且所述导管与所述囊体连接的部分构造有流动通道,以使所述导管的内部与所述囊体中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10、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侧面,且所述第三单向阀位于所述泵体、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之外,所述第三单向阀受所述导管的内部压力驱动,所述第三单向阀被配置为在连通状态时,仅允许所述导管中的液体向外部流动。
11、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侧面,且所述第四单向阀位于所述泵体、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之外,所述第四单向阀受所述导管的内部压力驱动,所述第四单向阀被配置为在连通状态时,仅允许外界环境中的液体流入所述导管。
12、压力发生机构,与所述导管靠近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一端连接,以调节所述导管的内部压力大小。
13、优选地,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的两侧,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
14、优选地,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均设置在所述导管背离所述输出管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15、优选地,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相等。
16、优选地,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17、优选地,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18、优选地,所述压力发生机构包括:
19、缸体,所述缸体与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缸体包括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沿第一方向延伸。
20、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的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且所述活塞受控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活塞的外周侧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内壁贴合,以将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导管的内部连通。
21、优选地,所述压力发生机构包括:
22、缸体,所述缸体与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缸体包括第三容置空间。
23、膜片,所述膜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以将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导管连通,并且,所述膜片被配置为在受压力作用时,发生收缩或扩张,以使所述第四区域的体积发生变化。
24、优选地,所述跨瓣膜血泵还包括:
25、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一单向阀外部的一端,所述导管内设置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导线。
26、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导线连接。
27、优选地,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一单向阀外部一端的侧面设置有导线管,所述导管的内壁处开设有连通孔,以使所述导线管与所述导管内部连通,所述导线背离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端穿入所述连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导线管内,以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导线与所述连通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填料。
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
29、该跨瓣膜血泵通过在导管上设置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设计,利用了患者自身的血液替代外部流体来驱动囊体的扩张和收缩,从而有效避免了外部流体进入血液循环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血泵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瓣膜血泵,用于将患者心脏内的血液泵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的两侧,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均设置在所述导管背离所述输出管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发生机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瓣膜血泵,用于将患者心脏内的血液泵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的两侧,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均设置在所述导管背离所述输出管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入管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瓣膜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单向阀距所述输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科,杨宇帆,孟晓文,单希胜,刘华跃,杨国旺,马正敏,嵇富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