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器及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1、一氧化氮又称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可以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其他细胞的活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吸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氮可以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使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流通气比和氧合,具有疗效快、非创伤及高选择性等优点,不但成功应用于新生儿持续低血氧症和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而且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血压和一些肺部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得到的越来越多的应用。
2、临床上使用一氧化氮供气系统与有创呼吸机连接时,通常会设置过滤器,用于过滤产物中的二氧化氮。
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此类过滤器产品存在气体无法充分过滤的问题,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因为过滤膜没有充分被固定,导致部分气体可以通过过滤膜四周逃逸出,该部分气体一旦被吸入人体将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及供气装置,以缓解现有的过滤器中,接头与过滤腔量连接处容易漏气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器,包括:
3、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气孔;
4、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气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接头内部具有通道,所述接头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所述通道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气孔对接;
5、第一滤膜,所述第一滤膜夹持在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接头的尾端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滤膜完全覆盖所述气孔
6、压板,所述压板与过滤腔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所述压板作用于接头,以使所述接头的尾端与所述过滤腔的外壁压紧。
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气孔设置的环形凸台,所述接头的尾端端面为环形面,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环形面夹持所述第一滤膜。
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沉台的底面上,所述接头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沉台的周向内壁抵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滤膜,其布置于第一滤膜一侧,且所述第二滤膜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一滤膜的过滤精度。
10、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朝向所述出口且与所述出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滤膜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滤膜。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滤膜,其布置于第一滤膜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滤膜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一滤膜的过滤精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朝向所述气孔且与所述气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滤膜之间设置所述第三滤膜。
13、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两个接头,分别为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首尾分别与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连接的过滤管路,且所述进气接头位于所述出气接头的上方。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5、和/或,至少存在一条过滤管路弯折延伸。
16、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的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向外凸出的限位部;
17、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头首端的直径,但小于所述限位部的直径,以使所述接头的首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压板压紧所述限位部。
18、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所述过滤腔通过螺丝连接,且所述螺丝的旋转前进方向与所述接头的首尾方向一致。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气装置,包括上述的过滤器。
20、本技术的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1、本技术提供的过滤器包括:过滤腔、接头、第一滤膜和压板,所述过滤腔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气孔;所述接头与所述气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接头内部具有通道,所述接头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所述通道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气孔对接;所述第一滤膜夹持在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接头的尾端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滤膜完全覆盖所述气孔;所述压板与过滤腔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所述压板作用于接头,以使所述接头的尾端与所述过滤腔的外壁压紧。
22、压板压在接头上,锁紧件将压板锁紧在过滤腔上,在压板的压紧作用下,接头的尾端可以紧紧的压在过滤腔的外壁上,从而将第一滤膜的四周夹紧,气体将最大程度的从接头、第一滤膜和过滤腔连接处穿过,避免气体从连接处的缝隙溢散。
23、本技术提供的供气装置包括上述的过滤器。因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气装置引用了上述的过滤器,所以,本技术提供的供气装置也具备过滤器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00)的外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气孔(110)设置的环形凸台(120),所述接头(200)的尾端端面为环形面,所述环形凸台(120)与所述环形面夹持所述第一滤膜(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00)的外壁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气孔(110)设置在所述沉台的底面上,所述接头(200)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30),所述密封圈(230)与所述沉台的周向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膜(320),其布置于第一滤膜(310)一侧,且所述第二滤膜(320)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一滤膜(310)的过滤精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脚(240),所述第一支撑脚(240)朝向所述出口(212)且与所述出口(2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脚(240)与所述第一滤膜(31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滤膜(3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00)的外壁上设置有围绕所述气孔(110)设置的环形凸台(120),所述接头(200)的尾端端面为环形面,所述环形凸台(120)与所述环形面夹持所述第一滤膜(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00)的外壁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气孔(110)设置在所述沉台的底面上,所述接头(200)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30),所述密封圈(230)与所述沉台的周向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膜(320),其布置于第一滤膜(310)一侧,且所述第二滤膜(320)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一滤膜(310)的过滤精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脚(240),所述第一支撑脚(240)朝向所述出口(212)且与所述出口(2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脚(240)与所述第一滤膜(31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滤膜(3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滤膜(330),其布置于第一滤膜(310)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吴清,毛宇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