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34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03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包括中间支撑杆,所述中间支撑杆的两端均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所述端部伸缩杆和中间支撑杆之间装有核心抬升装置,所述核心抬升装置包括与端部伸缩杆连接的前压板以及与中间支撑杆连接的后压板,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设有沿中间支撑杆径向排布的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第一板轴通过第一前连杆与前压板铰接,第一板轴通过第一后连杆与后压板铰接,第二板轴通过第二前连杆与前压板铰接,第二板轴通过第二后连杆与后压板铰接,本技术通过垂直轴向方向的操作可以实现轴向伸缩,适用于结构的顶紧,不需要膨胀螺栓,降低了对结构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固定,具体是指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轻钢龙骨的固定需要在结构面打眼安装膨胀螺栓,有的眼可以深入结构8-10cm,形成一条穿越钢筋保护层的水汽通路,从而加快内部钢筋的锈蚀,并最终因体积膨胀而导致内部混凝土裂缝的扩展生长,进而使构件承载力丧失。此外,打眼过程中,电动机械的冲击力与振动会造成眼孔周边裂缝的形成和生长,进而加剧结构的损伤。

2、免打孔晾衣杆依靠两端摩擦力固定,并已在实践中证明具有很高的承载力。但从抵抗杆件垂直中轴固定方向的挠度需要来看,圆形横截面显然不如矩形截面更经济。

3、免打孔晾衣杆端头形成摩擦力的压力来自圆形套杆沿内部契合螺纹反向扭转所形成的杆件伸长变形。而改成矩形截面后就无法再应用这种套筒扭转来实现杆端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以代替传统的膨胀螺栓连接方式,从而降低部件安装对结构的损伤,以实现矩形套筒的轴向伸缩变形与固定拆解。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包括中间支撑杆,所述中间支撑杆的至少一端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所述端部伸缩杆和中间支撑杆之间装有核心抬升装置,所述核心抬升装置包括与端部伸缩杆连接的前压板以及与中间支撑杆连接的后压板,所述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设有沿中间支撑杆径向排布的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第一板轴通过第一前连杆与前压板铰接,第一板轴通过第一后连杆与后压板铰接,第二板轴通过第二前连杆与前压板铰接,第二板轴通过第二后连杆与后压板铰接。

3、本方案中的端部伸缩杆可以相对中间支撑杆滑动实现伸缩操作,端部伸缩杆和中间支撑杆之间的核心抬升装置可以实现将端部伸缩杆向外推出形成轴向压力。核心抬升装置使用时,通过旋转紧固螺栓,使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的间距变小,从而通过第一前连杆、第一后连杆、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的作用实现前压板和后压板间距的增大,给端部伸缩杆施加向外的推力。

4、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前连杆、第一后连杆、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各设有两个。本方案中各个连杆均设置两个,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5、作为优化,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第一板轴且与第二板轴螺纹连接。从而旋转紧固螺栓可以将第一板轴且与第二板轴间距拉小。

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前连杆、第一后连杆、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呈菱形排布。从而使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的间距变小时,前压板和后压板间距增大。

7、作为优化,所述中间支撑杆的两端均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从而实现两端的顶紧,使现场使用更灵活。

8、作为优化,所述中间支撑杆和端部伸缩杆均为矩形中空管,核心抬升装置设置在中间支撑杆和端部伸缩杆的空腔内。从而实现核心抬升装置的容纳,使外观结构更整洁。

9、作为优化,所述端部伸缩杆插接至中间支撑杆内。从而实现二者的轴向滑接。

10、作为优化,所述中间支撑杆内固接有与后压板贴合的支撑杆顶板,端部伸缩杆内固接有与前压板贴合的伸缩杆顶板。支撑杆顶板和伸缩杆顶板将核心抬升装置的推力转化至中间支撑杆和端部伸缩杆。

11、作为优化,所述中间支撑杆的截面和端部伸缩杆的截面均为c形,紧固螺栓的螺栓头位于c形槽口内。本方案中的c形槽口用来避让螺栓头,从而便于旋转螺栓。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通过旋转紧固螺栓,使第一板轴和第二板轴的间距变小,从而通过第一前连杆、第一后连杆、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的作用实现前压板和后压板间距的增大,给端部伸缩杆施加向外的推力,因此通过垂直轴向方向的操作可以实现轴向伸缩,适用于结构的顶紧,不需要膨胀螺栓,降低了对结构的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撑杆(1),所述中间支撑杆(1)的至少一端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2),所述端部伸缩杆(2)和中间支撑杆(1)之间装有核心抬升装置(3),所述核心抬升装置(3)包括与端部伸缩杆(2)连接的前压板(31)以及与中间支撑杆(1)连接的后压板(32),所述前压板(31)和后压板(32)之间设有沿中间支撑杆(1)径向排布的第一板轴(33)和第二板轴(34),第一板轴(33)和第二板轴(34)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35),第一板轴(33)通过第一前连杆(36)与前压板(31)铰接,第一板轴(33)通过第一后连杆(38)与后压板(32)铰接,第二板轴(34)通过第二前连杆(37)与前压板(31)铰接,第二板轴(34)通过第二后连杆(39)与后压板(3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连杆(36)、第一后连杆(38)、第二前连杆(37)和第二后连杆(39)各设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35)穿过第一板轴(33)且与第二板轴(3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连杆(36)、第一后连杆(38)、第二前连杆(37)和第二后连杆(39)呈菱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杆(1)的两端均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杆(1)和端部伸缩杆(2)均为矩形中空管,核心抬升装置(3)设置在中间支撑杆(1)和端部伸缩杆(2)的空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伸缩杆(2)插接至中间支撑杆(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杆(1)内固接有与后压板(32)贴合的支撑杆顶板(11),端部伸缩杆(2)内固接有与前压板(31)贴合的伸缩杆顶板(2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杆(1)的截面和端部伸缩杆(2)的截面均为C形,紧固螺栓(35)的螺栓头位于C形槽口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撑杆(1),所述中间支撑杆(1)的至少一端轴向滑接有端部伸缩杆(2),所述端部伸缩杆(2)和中间支撑杆(1)之间装有核心抬升装置(3),所述核心抬升装置(3)包括与端部伸缩杆(2)连接的前压板(31)以及与中间支撑杆(1)连接的后压板(32),所述前压板(31)和后压板(32)之间设有沿中间支撑杆(1)径向排布的第一板轴(33)和第二板轴(34),第一板轴(33)和第二板轴(34)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35),第一板轴(33)通过第一前连杆(36)与前压板(31)铰接,第一板轴(33)通过第一后连杆(38)与后压板(32)铰接,第二板轴(34)通过第二前连杆(37)与前压板(31)铰接,第二板轴(34)通过第二后连杆(39)与后压板(3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连杆(36)、第一后连杆(38)、第二前连杆(37)和第二后连杆(39)各设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垂直轴向施加作用力来形成轴向压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35)穿过第一板轴(33)且与第二板轴(3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