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系统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热泵精馏的基本过程是:以氟利昂类工质为压缩机循环介质,在塔顶冷凝蒸发器中蒸发和塔釜再沸器中冷凝,将塔顶气的冷凝热回收,经过喷油双螺杆压缩机组提升后输入到塔釜去加热,获得节能效果。
2、随着机组运行,压缩机组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会被排气带入到蒸发器中,影响换热,需要靠回油管线将蒸发器中的润滑油回收到压缩机吸气口,再进入油分离器中。
3、石化项目热泵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4、1、在压缩机组运行参数方面,热泵精馏压缩机组的工质物性具有排气过热度低的特点,压缩机进口不能夹带液体工质,而蒸发器回收的是油液混合物,且液体工质比例超过80%,必须先加热将其中的工质凝液蒸发掉,才能进压缩机;
5、2、在现场安装方面,热泵精馏装置占地大,涉及设备多,蒸发器、再沸器、贮液器等一般在二、三层平台,与压缩机高差超过20米,水平距离超过50米;
6、3、在回油动力方面,热泵精馏装置因为蒸发器比压缩机组高,蒸发器中的油液混合物靠重力就可以流回压缩机吸气口,不需要额外动力;
7、4、在吸气管道方面,管道长且高于压缩机,工质凝液会向压缩机流动,需要在压缩机进口设置气液分离器收集,并用电加热蒸发掉。
8、传统的引射回油系统,靠压缩机的高压高温排气做动力,通过引射泵降压夹带蒸发器回收的油液混合物后进入压缩机吸气。为了减少进入压缩机的工质凝液含量,需要利用引射气体的显热将液体汽化,导致引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包括塔顶冷凝蒸发器和压缩机组,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和压缩机组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和压缩机组之间设有回油管,所述压缩机组包括油分离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加热盘管、油泵、回油板式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塔顶冷凝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盘管设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所述油分离器和加热盘管通过油路一连接,所述加热盘管和油泵通过油路二连接,所述油泵和压缩机通过油路三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油分离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油路一通过油路四与回油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回油板式换热器通过油路五与油路二连接;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与回油板式换热器通过回油管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设有回油电磁阀和回油调节阀,所述油路四上设有加热油调节阀;所述回油板式换热器和压缩机通过油路六连接,所述油路六上设有回油温度传感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石化项目的不需要动力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压缩机组的油分离器中的热油作为加热回油管路中油液混合物和气液分离器中凝液的热源;管线简单,系统装置安装紧凑,操作方便;利用高温润滑油的废热而不是高压气体显热或电能,避免高压气体显热浪费,提高效率。
5、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还包括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设于油路二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过滤器可对进入油泵中的油进行过滤。
7、进一步地,所述油路五位于油过滤器和回油板式换热器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过滤器可对油路五中的油进行过滤。
9、进一步地,所述油路四通过油路七与油路二连接,所述油路七位于油过滤器和油路四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过滤器可对油路七中的油进行过滤。
11、进一步地,所述油路七上设有水冷油冷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循环冷却水给润滑油降温,保证油路三温度小于70℃。
13、进一步地,所述油路七位于加热油调节阀和油路一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电磁阀位于回油调节阀远离回油板式换热器的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油路一上设有盘管油调节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开机停机,盘管油调节阀全开即可,无需操作,加热盘管内会一直有高温油。
17、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气去往再沸器。
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当压缩机组中的油分离器油位高度第一次降低到回油高度时,需要回油,加热油调节阀全开,回油调节阀关闭,打开回油电磁阀,此时回油温度传感器因为管路内无油液混合物(油和液体工质)流动,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缓慢打开回油调节阀,每次转动手轮半圈,观察回油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刚打开半圈后,随着回油温度传感器所在管路内有被加热的油流动,温度开始上升,接近油分离器中热源高温油的温度;随着回油调节阀开度增加,管路内液体工质增加,回油温度传感器数值先接近油分离器中热油温度再下降;当下降到比压缩机吸气温度高10℃后,固定回油调节阀的开度位置,以后不再调整,此开度就是该油路系统的最大回油能力;
20、若不需要这么大的回油量,即需要减小回油量,可以将回油调节阀关小;判断回油量是否足够的标准是开始回油4小时后,油分油位高度肉眼能看出明显上升,其中,回油时间需根据设备油分离器的具体大小判定;
21、回油结束后,关闭回油电磁阀,其它的阀门均不动,后续再需要回油,只开关回油电磁阀即可。
22、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3、(1)使用压缩机组的高温润滑油作为热源,相对于传统的引射回油以高温高压的压缩机排气为热源,消除了这一路高温高压排气的浪费,提高了能效;高温高压排气的热量对于系统末端再沸器来说是有用热量,而高温润滑油的热量是必须要被循环冷却水带走的无用热量,因此,利用其本应被循环冷却水带走的废热,提高了效率;
24、(2)使用压缩机组自有的高温油,回油装置可以直接撬装在压缩机组撬块内,即热源直接在压缩机组撬块内部,直接装在压缩机旁边,热源距离近、管线短、操作简单;综合场地、外派人员、管线和保温耗材、搬运等因素,设备供应商在生产车间直接安装的成本远低于现场工程安装的成本;
25、(3)以高温热油为热源,相对于传统的以电能加热蒸发气分内凝液,减少电耗;
26、(4)回油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安装占空间小;整个系统装置只包含一个回油板式换热器、一个回油温度传感器、一个自控阀门回油电磁阀、若干个手动调节阀,全部占用空间不超过500mm,直接撬装在压缩机组上,免去了现场工程工作量;人员调试时,只有放在一起的一个观察对象-回油温度传感器、一个调节对象-回油调节阀,不用多个操作位置来回跑;而传统的引射回油需要额外设置高温高压气体的电动开关阀门,不回油时要关闭,来停止高压气体的消耗,并避免高压气体进入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包括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通过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之间设有回油管(2),所述压缩机组(3)包括油分离器(4)、压缩机(5)、气液分离器(6)、加热盘管(7)、油泵(11)、回油板式换热器(13),所述气液分离器(6)和塔顶冷凝蒸发器(1)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6)和压缩机(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盘管(7)设于气液分离器(6)的内部,所述油分离器(4)和加热盘管(7)通过油路一(100)连接,所述加热盘管(7)和油泵(11)通过油路二(200)连接,所述油泵(11)和压缩机(5)通过油路三(300)连接,所述压缩机(5)和油分离器(4)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油路一(100)通过油路四(400)与回油板式换热器(13)连接,所述回油板式换热器(13)通过油路五(500)与油路二(200)连接;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与回油板式换热器(13)通过回油管(2)连接,所述回油管(2)上设有回油电磁阀(14)和回油调节阀(15),所述油路四(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3)还包括油过滤器(10),所述油过滤器(10)设于油路二(2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五(500)位于油过滤器(10)和回油板式换热器(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四(400)通过油路七(700)与油路二(200)连接,所述油路七(700)位于油过滤器(10)和油路四(4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七(700)上设有水冷油冷器(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七(700)位于加热油调节阀(12)和油路一(1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电磁阀(14)位于回油调节阀(15)远离回油板式换热器(1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一(100)上设有盘管油调节阀(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4)的排气去往再沸器(17)。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包括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通过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和压缩机组(3)之间设有回油管(2),所述压缩机组(3)包括油分离器(4)、压缩机(5)、气液分离器(6)、加热盘管(7)、油泵(11)、回油板式换热器(13),所述气液分离器(6)和塔顶冷凝蒸发器(1)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6)和压缩机(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盘管(7)设于气液分离器(6)的内部,所述油分离器(4)和加热盘管(7)通过油路一(100)连接,所述加热盘管(7)和油泵(11)通过油路二(200)连接,所述油泵(11)和压缩机(5)通过油路三(300)连接,所述压缩机(5)和油分离器(4)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油路一(100)通过油路四(400)与回油板式换热器(13)连接,所述回油板式换热器(13)通过油路五(500)与油路二(200)连接;所述塔顶冷凝蒸发器(1)与回油板式换热器(13)通过回油管(2)连接,所述回油管(2)上设有回油电磁阀(14)和回油调节阀(15),所述油路四(400)上设有加热油调节阀(12);所述回油板式换热器(13)和压缩机(5)通过油路六(600)连接,所述油路六(600)上设有回油温度传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化背景热泵工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3)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静,毛国良,姜伟,赵蕊,李增群,王佩佩,张会明,赵宝国,唐也婷,
申请(专利权)人: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