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表壳结构、表圈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电子设备是指可以与用户发生交互的装置。部分电子设备可以穿戴在身上,方便用户携带。
2、电子设备一般包括功能模组和外壳结构,用户通过按压外壳结构等方式向功能模组输入信号,使功能模组根据信号而实现对应的功能。
3、相关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穿戴在身上,用户按压外壳时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表壳结构、表圈结构及电子设备,以提高用户与电子设备交互的便利性。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表壳结构,所述表壳结构包括连接件、支撑件、壳体、表圈和弹性部。其中,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和所述壳体,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以连接和分离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件。所述表圈与所述弹性部相对设置。所述表圈与所述支撑件的外侧相连,所述表圈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以带动所述弹性部产生振动。
4、可选地,所述表壳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表圈和所述支撑件之间,以限制所述表圈与所述支撑件分离。
5、可选地,所述表圈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6、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多根限位子
7、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活动槽,所述连接件于所述活动槽内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槽移动,以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和分离。
8、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内侧,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扣和复位部,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卡扣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槽移动,以伸入所述卡槽和从所述卡槽退出,所述复位部用于在所述卡扣退出所述卡槽时向所述连接件施加伸入所述卡槽的复位力。
9、可选地,所述活动槽沿所述卡扣的移动方向延伸至所述壳体的边缘。
10、可选地,所述表圈包括多个齿部,多个所述齿部沿所述表圈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齿部与所述弹性部相对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弹性部包括顶珠和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顶珠与所述壳体,所述顶珠与所述齿部沿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
12、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表圈结构,所述表圈结构包括支撑件和表圈,所述支撑件用于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圈与所述支撑件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
13、可选地,所述表圈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表圈和所述支撑件之间,以限制所述表圈与所述支撑件分离。
14、可选地,所述表圈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5、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多根限位子节,所述多根限位子节依次相接,相邻的两根限位子节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
16、可选地,所述表圈包括齿部,所述多个齿部沿所述表圈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
17、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卡槽。
18、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表壳结构和/或表圈结构。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位于支撑件内侧的壳体可以对支撑件形成支撑,有利于提高本申请的等结构稳定性。位于支撑件外侧的表圈能够转动,方便用户通过表圈向功能模组输入信号。弹性部被转动的表圈带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向用户反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结构包括连接件(1)、支撑件(2)、壳体(3)、表圈(4)和弹性部(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结构包括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位于所述表圈(4)和所述支撑件(2)之间,以限制所述表圈(4)与所述支撑件(2)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4)具有第一限位槽(401),所述支撑件(2)具有第二限位槽(201),所述第一限位槽(401)的开口(20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的开口(2021)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01),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包括多根限位子节(61),所述多根限位子节(61)依次相接,相邻的两根限位子节(61)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具有活动槽(301),所述连接件(1)于所述活动槽(301)内与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具有卡槽(202),所述卡槽(202)位于所述支撑件(2)的内侧,所述连接件(1)包括卡扣(11)和复位部(12),所述卡扣(11)位于所述活动槽(301)内,所述卡扣(11)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槽(301)移动,以伸入所述卡槽(202)和从所述卡槽(202)退出,所述复位部(12)用于在所述卡扣(11)退出所述卡槽(202)时向所述连接件(1)施加伸入所述卡槽(202)的复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301)沿所述卡扣(11)的移动方向延伸至所述壳体(3)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4)包括多个齿部(41),所述多个齿部(41)沿所述表圈(4)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齿部(41)与所述弹性部(5)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5)包括顶珠(51)和弹簧(52),所述弹簧(52)连接所述顶珠(51)与所述壳体(3),所述顶珠(51)与所述齿部(41)沿所述弹簧(52)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
10.一种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结构包括支撑件(2)和表圈(4),所述支撑件(2)用于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圈(4)与所述支撑件(2)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结构包括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位于所述表圈(4)和所述支撑件(2)之间,以限制所述表圈(4)与所述支撑件(2)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4)具有第一限位槽(401),所述支撑件(2)具有第二限位槽(201),所述第一限位槽(401)的开口(20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的开口(2021)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01),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包括多根限位子节(61),所述多根限位子节(61)依次相接,相邻的两根限位子节(61)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4)包括齿部(41),多个所述齿部(41)沿所述表圈(4)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具有卡槽(202)。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表壳结构和/或如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表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结构包括连接件(1)、支撑件(2)、壳体(3)、表圈(4)和弹性部(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结构包括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位于所述表圈(4)和所述支撑件(2)之间,以限制所述表圈(4)与所述支撑件(2)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4)具有第一限位槽(401),所述支撑件(2)具有第二限位槽(201),所述第一限位槽(401)的开口(20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的开口(2021)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01),所述限位件(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包括多根限位子节(61),所述多根限位子节(61)依次相接,相邻的两根限位子节(61)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具有活动槽(301),所述连接件(1)于所述活动槽(301)内与所述壳体(3)相连,所述连接件(1)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槽(301)移动,以与所述支撑件(2)抵接和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具有卡槽(202),所述卡槽(202)位于所述支撑件(2)的内侧,所述连接件(1)包括卡扣(11)和复位部(12),所述卡扣(11)位于所述活动槽(301)内,所述卡扣(11)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槽(301)移动,以伸入所述卡槽(202)和从所述卡槽(202)退出,所述复位部(12)用于在所述卡扣(11)退出所述卡槽(202)时向所述连接件(1)施加伸入所述卡槽(202)的复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301)沿所述卡扣(11)的移动方向延伸至所述壳体(3)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赫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