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和电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185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12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其中,所述轴承装置将所述电机轴支承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一体式构造,并且具有由筒状的内表面构成的中心孔和构造为外凸曲面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电机轴过盈配合地穿过所述中心孔,从而在电机轴的旋转运行过程中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和包括所述轴承装置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1、在当前市场上所有电动机的设计中,通常借助布置在电机壳体两端的金属轴承将电机轴旋转支承在电机壳体中,以实现正常的正反运转。

2、传统轴承的制造工艺较复杂,制作过程的精度难以把控,电动机在受力的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噪音和异响。对于在智能家具类功能沙发、医疗器材、电动办公桌等对静音要求较高的领域来说,这种设计是不令人满意的。

3、此外,尤其在电动家具领域中,电动家具可以具有多种姿态,例如对于电动沙发而言的坐姿、tv姿、躺姿,电动床的下降和抬升姿态。这些姿态的变化过程都是借助与机械结构连接的电动机驱动完成的。然而在姿态变化过程中电动机负载力过大,导致电动机停止运动的时候往往不能立即制动。这种不及时的止动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使用者被夹伤、撞伤,活动家具本身与障碍物、例如墙壁的不受控的意外碰撞。

4、为实现安全运行,通常利用外加阻力来实现制动,例如在电机轴伸出电机壳体端盖的外部加装独立的刹车片作为制停装置。然而这种设计装配工艺负载繁琐,且会带来额外的工时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更安全的电动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其中,利用所述轴承装置将所述电机轴支承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一体式构造,并且具有由筒状的内表面构成的中心孔和构造为外凸曲面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电机轴过盈配合地穿过所述中心孔,从而在电机轴的旋转运行过程中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

3、与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电机刹车片相比,根据本技术的轴承装置本身始终与电机轴过盈配合地连接。在电机轴的运行中,轴承装置不仅发挥对电机轴的支承功能,还利用内表面与电机轴的摩擦配合而向电机轴施加适当程度的制动力,从而在电动机停止运转时,及时有效地实现电机轴的完全、彻底的制动。由此,轴承装置发挥了对电机轴支承和制动的双重效果。

4、在此要说明的是,该轴承装置对电机轴的制动效果并不会过度影响电机轴的正常旋转运行,也就是说,该轴承装置并不会将旋转运行中的电机轴抱死,而是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滑动摩擦。

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表面上构造多个凹槽。

6、该轴承装置的外表面构造为外凸弧面,由此形成了轴承装置整体上外凸的外轮廓。而布置在外表面上的多个凹槽不仅减轻了轴承装置的重量,节约了材料成本,还通过与外界环境更大的接触面积而提高了散热效果。这对于电动机运行中所处的高温条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轴承装置的外表面的周向以相同的角距离均匀布置。

8、优选地,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在所述外表面上依次地布置多排凹槽,其中,每排凹槽分别包括多个周向相邻布置的凹槽。

9、优选地,每排凹槽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凹槽。

10、优选地,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在所述外表面上依次地布置两排凹槽。

11、优选地,所述凹槽从所述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形成凹槽底部,其中,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具有不为零的间距。也就是说,布置在外表面的多个凹槽并未凹陷至轴承装置的内表面。换言之,所述凹槽并未在轴承装置的径向上贯通轴承装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而是构成了“半镂空”式的结构。这种设计在增加散热效果、降低轴承装置重量的同时,保证了轴承装置的必要强度。

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具有多边形的底面形状。优选地,所述凹槽具有矩形的底面形状。由此,能够简化轴承装置的制造工艺。

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表面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延伸的油道。优选地,所述内表面包括多个沿所述内表面的周向以相同的角距离均匀布置的油道。

14、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和上述轴承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其中,利用所述轴承装置将所述电机轴支承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一体式构造,并且具有由筒状的内表面构成的中心孔和构造为外凸曲面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电机轴过盈配合地穿过所述中心孔,从而在电机轴的旋转运行过程中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上构造多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轴承装置的外表面的周向以相同的角距离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在所述外表面上依次地布置多排凹槽,其中,每排凹槽分别包括多个周向相邻布置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凹槽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在所述外表面上依次地布置两排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所述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形成凹槽底部,其中,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具有不为零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多边形的底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矩形的底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延伸的油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多个沿所述内表面的周向以相同的角距离均匀布置的油道。

12.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机的轴承装置,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壳体、电机轴,其中,利用所述轴承装置将所述电机轴支承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一体式构造,并且具有由筒状的内表面构成的中心孔和构造为外凸曲面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电机轴过盈配合地穿过所述中心孔,从而在电机轴的旋转运行过程中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上构造多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轴承装置的外表面的周向以相同的角距离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承装置的轴向在所述外表面上依次地布置多排凹槽,其中,每排凹槽分别包括多个周向相邻布置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凹槽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凹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剑峰雷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锐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