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
技术介绍
1、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其症状表现为不规律的心脏搏动,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
2、世界范围内的房颤患者达3,350万人,我国约有800万名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非常高,在中国,卒中是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房颤引起的卒中通常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
3、目前对于预防房颤病人中风主要有三个途径:
4、1.抗凝药物治疗,现有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且须要频繁监测,禁忌症和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困难;
5、2.外科切除左心耳,这种方法的左心耳完全闭合率较低,既往研究显示完全切除左心耳的成功率最高约80%左右;
6、3.左心耳封闭,该方法又分为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闭和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堵术产品,如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器等,但由于该方法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等原因,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7、现如今市面上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现有心耳夹输送装置由于其结构限制,其操作难以控制,风险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本技术的操作精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心耳夹输送装置用
4、操纵柄,该操纵柄的前端为输送杆,所述输送杆中空形成通道;
5、控制件,该控制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操纵柄内,且该控制件部分外露;
6、过线器,该过线器安装于所述操纵柄内,该过线器具有过线通道;
7、至少两根控制拉线,该控制拉线的后端与所述控制件连接,且穿过所述过线器后,其前端经所述通道向所述操纵柄的前端延伸。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9、所述控制件包括至少两个线轮,至少两个线轮分别活动安装于所述操纵柄上,线轮上设置有拉柄,该拉柄相对于所述操纵柄外露,各所述线轮连接于所述控制拉线的后端。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11、所述线轮包括内环体、外环体、轴体;
12、内环体位于外环体的径向内侧,且内环体、外环体相对于所述轴体周向方向延伸;
13、在所述内环体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外环体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15、所述外环体包括弧状限位条、弧状连接边、尾端连接壁,弧状限位条、弧状连接边的后端通过尾端连接壁连接;
16、所述线轮还包括有侧连接板,该侧连接板位于所述内环体、弧状连接边轴向方向的相同侧,所述内环体、弧状连接边通过侧连接板连接;
17、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内环体的径向外缘;
18、所述第二导向槽为通槽,位于所述弧状限位条、弧状连接边之间,其开口朝向前端方向。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20、所述内环体与所述轴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环体与所述轴体之间通过连接筋条进行连接;
21、所述拉柄连接于所述外环体上,该拉柄相对于所述操纵柄外露。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23、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所述弧状连接边的前端、所述侧连接板的前端,依次圆滑过渡,
24、在所述操纵柄的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25、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所述轴体的外壁设置有相对应的周向定位部。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27、所述控制件包括扳柄及牵引件;
28、所述扳柄活动安装于所述操纵柄上,所述扳柄连接于所述控制拉线的后端;
29、在所述操纵柄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外,所述牵引件连接于所述控制拉线的后端。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31、所述过线器至少包括有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
32、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间隔,第二板件与第三板件间隔;
33、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及第三连接轴均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且该第三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
34、并在所述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之间形成多个过线通道,所述控制拉线穿过该过线通道。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36、还包括有第四板件、第四连接轴,所述第四板件与所述第三板件间隔;
37、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同时穿过该第四板件;
38、所述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呈l型,其分别具有第一弯折臂、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板件、第三板件的第一弯折臂,所述第四连接轴穿过所述所述第二板件、第三板件的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二板件、第三板件的第二弯折臂之间也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40、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为转轴,和/或,
41、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外套设有轴套。
42、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43、本技术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通过控制件对至少两根控制拉线进行控制,并进而通过控制拉线对心耳夹输送装置的前端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心耳的封装操作,为避免各控制拉线之间相互干扰或缠绕,在控制手柄内还设置有过线器,该过线器具有过线通道,各控制拉线穿过各过线通道,通过该控制手柄,可以实现对对心耳夹输送装置的前端动作的精确控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心耳夹输送装置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陈卓,张军,胡涛群,陈武,王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普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