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层电容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多层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105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07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介电层介于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电容形成部和从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以连接到第一外电极的多个第一引出部。第二内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电容形成部叠置的第二电容形成部和从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以连接到第二外电极的多个第二引出部。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厚度小于第一电容形成部的厚度,并且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电容形成部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


技术介绍

1、多层电容器是指安装在各种电子产品(诸如图像设备、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话)的印刷电路板上从而在产品中用于充电或放电的片式电容器。

2、由于多层电容器具有尺寸小、电容高且容易安装的特征,因此其可用作各种电子装置中的组件。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中的组件变得更小,对小尺寸且高电容的多层电容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3、因为多层电容器具有超小的尺寸和高电容,所以还要求多层电容器的内电极具有小的厚度。在通过现有丝网印刷法制造的内电极的情况下,由于技术限制,内电极可能具有不太均匀的厚度,并且可能难以具有低于预定厚度的小厚度。因此,需要通过使用溅射法开发内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该多层电容器可降低内电极的切割应力,防止电极断裂,改善内电极与外电极的不良接触,并改善多层电容器的电容。

2、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可在包括在实施例中的本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扩展。

3、根据实施例,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电容形成部和多个第一引出部,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二电容形成部和多个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叠置,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对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的厚度的厚度,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具有小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的厚度的厚度。

4、对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可具有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减小的宽度,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可具有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减小的宽度。

5、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厚度可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一端减小,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的厚度可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另一端减小。

6、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表面和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表面可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逐渐降低的高度。

7、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可各自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的上表面。

8、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内电极可以是溅射层。

9、所述第一内电极还可包括:第三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以及第四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

10、所述第三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第四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

11、所述第二内电极还可包括:第五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以及第六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

12、对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的相应部分的宽度之和可小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的宽度,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的相应部分的宽度之和可小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的宽度。

13、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可包括两个第一引出部,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可包括两个第二引出部。

14、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可包括四个第一引出部,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可包括四个第二引出部。

15、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电容形成部和多个第一引出部,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二电容形成部和多个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叠置,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对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外电极减小的宽度,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外电极减小的宽度。

16、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内电极可以是溅射层。

17、所述第一内电极还可包括:第三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以及第四引出部,从所述第一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

18、所述第三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第四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引出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

19、所述第二内电极还可包括:第五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以及第六引出部,从所述第二电容形成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

20、对于在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3.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

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柄圭康崙盛金善花朴贤秀罗元竣朴成埈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