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器适航验证,尤其涉及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
技术介绍
1、直升机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短时间的扰动,如阵风扰动、驾驶杆的偶然摇动等,都会使直升机的平衡飞行状态遭到破坏,平衡状态被破坏瞬间的直升机运动趋势,称作直升机的静稳定性。通常将直升机的静稳定性分为纵向静稳定性、横向静稳定性和航向静稳定性。直升机纵向静稳定性是指受到扰动后,纵向平衡受到破坏,直升机发生飞行速度及迎角变化,如果出现新的附加力矩使之自动恢复原来的飞行速度,则直升机是静稳定的,反之是静不稳定的。良好的纵向静稳定性是仪表飞行规则的一项关键要求,它能确保自动修正飞行速度响应,并使飞行员能意识到任何实际的飞行速度变化,也就是说飞行速度变化必须使飞行员能清晰地觉察到杆力(即可以感觉到的、可以量化的力梯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将纵向操纵杆力梯度和配平速度恢复特性分开验证,消除结合验证方法中纵向操纵杆力梯度验证与配平速度恢复特性之间的影响,从而实现速度恢复到配平速度的10%范围内,满足适航规章要求。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s1,确定驾驶杆的纵向操纵杆力与纵向操纵位置之间的关系;
5、s2,通过飞行试验验证直升机加速段的纵向操纵杆力梯度;
6、s3,通过飞行试验验证
7、s4,通过飞行试验验证直升机加速段的配平速度恢复特性;
8、s5,通过飞行试验验证直升机减速段的配平速度恢复特性。
9、进一步的,s1,具体为:
10、在地面测量得到纵向操纵杆力与纵向操纵位置之间的关系,通常纵向操纵杆力随着纵向操纵位置增加而线性增加,以y表示纵向操纵位置,x表示对应y的纵向操纵杆力,则纵向操纵位置与纵向操纵杆力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如下:
11、y=a1*x+b1
12、进一步的,s2,具体为:
13、以指定飞行速度z0和指定直升机功率进行直升机配平,记录驾驶杆的配平纵向操纵位置y0,总距保持在配平位置,前推驾驶杆,逐步增大纵向操纵杆力,使飞行速度分别稳定达到z0+10kt、z0+20kt,记录对应的纵向操纵位置y+10kt、y+20kt,以z1表示飞行速度,y表示对应飞行速度的纵向操纵位置,通过(y0、z0)、(y+10kt、z0+10kt)和(y+20kt、z0+20kt)三点拟合得出纵向操纵位置与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14、z1=a2*y+b2。
15、进一步的,s2,还包括:
16、根据纵向操纵杆力与纵向操纵位置之间的关系,换算出飞行速度与纵向操纵杆力之间的关系:
17、z1×a1*a2*x+a2*b1+b2
18、根据飞行速度与纵向操纵杆力的梯度关系判定仪表纵向静稳定性,a1*a2>0则静稳定性为正。
19、进一步的,s3,具体为:
20、以指定飞行速度z0和指定直升机功率进行配平,记录驾驶杆的配平纵向操纵位置y0,总距保持在配平位置,后拉驾驶杆,逐步增大纵向操纵杆力,使飞行速度分别稳定达到到z0-10kt、z0-20kt,记录对应的纵向操纵位置y-10kt、y-20kt,以z2表示飞行速度,y表示对应速度的纵向操纵位置,通过(y0、z0)、(y-10kt、z0-10kt)和(y-20kt、z0-20kt)三点拟合得出纵向操纵位置与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21、z2=a3*y+b3。
22、进一步的,s3,还包括:
23、根据纵向操纵位置与纵向操纵杆力之间的转换关系式,换算出飞行速度与纵向操纵杆力之间的关系:
24、z2=a1*a3*x+a3*b1+b3
25、根据飞行速度与纵向操纵杆力的梯度关系判定仪表纵向静稳定性,a1*a3>0则静稳定性为正。
26、进一步的,以指定速度z0和指定功率状态配平,总距保持在配平值,前推驾驶杆,增大纵向操纵杆力,使速度稳定达到z0+20kt,然后缓慢释放杆杆力,当杆力已经卸掉且速度已稳定时,记录此时速度z3,判断是否恢复到配平速度的10%范围内,即z3≤z0+0.1*z0。
27、进一步的,以指定速度z0和指定功率状态配平,总距保持在配平值,后拉驾驶杆,增大纵向操纵杆力,使速度稳定达到z0-20kt,然后缓慢释放杆力,当杆力已经卸掉且速度已稳定时,记录此时速度z4,判断是否恢复到配平速度的10%范围内,即z4≥z0-0.1*z0。
2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将纵向操纵杆力梯度和配平速度恢复特性分开验证,消除纵向操纵杆力梯度验证和配平速度恢复特性验证之间的相互干扰,并给出了具体的验证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2,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3,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民用直升机仪表纵向静稳定性验证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2,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冲,董圣华,徐朝梁,徐瑞红,万海明,孙东红,张宝瑜,张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