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铜线换线装置的,具体为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
技术介绍
1、铜线换线装置是一种用于更换或修复铜线的机械设备,它主要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种装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快速、安全、准确地完成电线的更换工作,特别是在那些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院、数据中心等。
2、常见铜线换线装置在使用时,大都为固定式的,不便于对其进行调节,不同规格的铜线可能有不同的尺寸,可能无法适应各种尺寸的线,限制了装置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具备调节、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对向控制块通过连接螺纹孔套设在对向控制杆的外壁,导向活动块通过贯穿连接孔套设在导向固定杆的外壁,二号控制电机驱动对向控制杆在对向控制槽的内侧转动,可带动两组换线装置控制架在其外壁对向移动,使得铜线轴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可进行快速调整,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铜线,使其能够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工作,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贯穿一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且通过限位连接板进行限位,可加强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包括换线装置底座,所述换线装置底座上端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换线装置控制架,所述换线装置底座的内
3、优选的,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通过调节机构定位在换线装置底座的上端且进行活动,所述一号控制电机的一端与换线装置控制架的一侧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一号控制电机驱动铜线轴连接杆进行活动。
4、优选的,所述对向滑动槽开设于换线装置底座上端的一侧,所述对向控制槽开设于换线装置底座上端的另一侧,所述导向固定杆位于对向滑动槽的内侧,所述中界定位块位于对向控制槽内侧的中部,所述对向控制杆位于对向控制槽的内侧,所述二号控制电机位于换线装置底座的一侧。
5、优选的,所述对向控制块与导向活动块均位于换线装置控制架的下端,所述对向控制块位于导向活动块的后端,所述连接螺纹孔开设于对向控制块上,所述贯穿连接孔开设于导向活动块上,所述一号支撑连接杆与二号支撑连接杆均位于换线装置控制架的一侧,所述底部稳定架均位于一号支撑连接杆和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下端,所述限位连接板位于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
6、优选的,所述导向固定杆的两端均与对向滑动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控制电机的一端与换线装置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中界定位块的外壁与对向控制槽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对向控制杆贯穿中界定位块且一端贯穿对向控制槽的内侧与二号控制电机进行连接。
7、优选的,所述对向控制块和导向活动块的上端均与换线装置控制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连接杆与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换线装置控制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一号支撑连接杆的内侧且通过限位连接板进行限位,所述底部稳定架均通过螺栓定位在一号支撑连接杆和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下端。
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对向控制块通过连接螺纹孔套设在对向控制杆的外壁,导向活动块通过贯穿连接孔套设在导向固定杆的外壁,二号控制电机驱动对向控制杆在对向控制槽的内侧转动,可带动两组换线装置控制架在其外壁对向移动,使得铜线轴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可进行快速调整,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铜线,使其能够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工作,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二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贯穿一号支撑连接杆的一端且通过限位连接板进行限位,可加强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包括换线装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装置底座(1)上端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换线装置控制架(2),所述换线装置底座(1)的内侧定位安装有调节机构(3),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控制电机(4),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铜线轴连接杆(5),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有对向滑动槽(301)、导向固定杆(302)、对向控制槽(303)、中界定位块(304)、二号控制电机(305)、对向控制杆(306)、对向控制块(307)、连接螺纹孔(308)、导向活动块(309)、贯穿连接孔(310)、一号支撑连接杆(311)、底部稳定架(312)、二号支撑连接杆(313)与限位连接板(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通过调节机构(3)定位在换线装置底座(1)的上端且进行活动,所述一号控制电机(4)的一端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一号控制电机(4)驱动铜线轴连接杆(5)进行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控制块(307)与导向活动块(309)均位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下端,所述对向控制块(307)位于导向活动块(309)的后端,所述连接螺纹孔(308)开设于对向控制块(307)上,所述贯穿连接孔(310)开设于导向活动块(309)上,所述一号支撑连接杆(311)与二号支撑连接杆(313)均位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所述底部稳定架(312)均位于一号支撑连接杆(311)和二号支撑连接杆(313)的下端,所述限位连接板(314)位于二号支撑连接杆(313)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固定杆(302)的两端均与对向滑动槽(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控制电机(305)的一端与换线装置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中界定位块(304)的外壁与对向控制槽(303)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对向控制杆(306)贯穿中界定位块(304)且一端贯穿对向控制槽(303)的内侧与二号控制电机(305)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控制块(307)和导向活动块(309)的上端均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连接杆(311)与二号支撑连接杆(313)的一端均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连接杆(313)的另一端贯穿一号支撑连接杆(311)的内侧且通过限位连接板(314)进行限位,所述底部稳定架(312)均通过螺栓定位在一号支撑连接杆(311)和二号支撑连接杆(313)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包括换线装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装置底座(1)上端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换线装置控制架(2),所述换线装置底座(1)的内侧定位安装有调节机构(3),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控制电机(4),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铜线轴连接杆(5),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有对向滑动槽(301)、导向固定杆(302)、对向控制槽(303)、中界定位块(304)、二号控制电机(305)、对向控制杆(306)、对向控制块(307)、连接螺纹孔(308)、导向活动块(309)、贯穿连接孔(310)、一号支撑连接杆(311)、底部稳定架(312)、二号支撑连接杆(313)与限位连接板(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装置控制架(2)通过调节机构(3)定位在换线装置底座(1)的上端且进行活动,所述一号控制电机(4)的一端与换线装置控制架(2)的一侧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一号控制电机(4)驱动铜线轴连接杆(5)进行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线退火后快捷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滑动槽(301)开设于换线装置底座(1)上端的一侧,所述对向控制槽(303)开设于换线装置底座(1)上端的另一侧,所述导向固定杆(302)位于对向滑动槽(301)的内侧,所述中界定位块(304)位于对向控制槽(303)内侧的中部,所述对向控制杆(306)位于对向控制槽(303)的内侧,所述二号控制电机(305)位于换线装置底座(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明英,杨燕青,徐海军,邓四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保利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