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841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7:50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旨在解决当前光伏方阵倾斜角度固定,不仅影响光伏方阵发电的效率,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时,当大风天气时,容易使光伏方阵吹倒,当冰雹天气时,容易对光伏方阵砸击损坏,进而大大提高了光伏方阵的维修成本的技术问题,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相对一端均开设有调节槽,两个调节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本技术具有能够调节光伏板倾斜的角度,进一步的提高光伏板发电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大风对光伏板吹倒造成损坏,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冰雹直接砸击在光伏板上对光伏板的损坏,进一步的能够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降低光伏板维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它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

2、传统的将光伏方阵倾斜安装在屋顶上,由于现有的光伏方阵倾斜角度固定,不仅影响光伏方阵发电的效率,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时,当大风天气时,容易使光伏方阵吹倒,当冰雹天气时,容易对光伏方阵砸击损坏,进而大大提高了光伏方阵的维修成本,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以解决当前光伏方阵倾斜角度固定,不仅影响光伏方阵发电的效率,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时,当大风天气时,容易使光伏方阵吹倒,当冰雹天气时,容易对光伏方阵砸击损坏,进而大大提高了光伏方阵的维修成本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相对一端均开设有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槽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且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块螺纹套设在丝杆的外侧,两个所述调节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四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四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同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同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框架,同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均与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光伏板。

3、优选地,四个所述滑槽的内腔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均安装有弹簧,且四个所述弹簧的规格相同。

4、优选地,所述调节块上下两侧的丝杆外侧均套设有伸缩管,两个所述伸缩管靠近调节块的一端均与调节块连接。

5、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两端两侧均开设有排水口,四个所述排水口分别与四个所述滑槽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处均贯穿有螺栓,且四个所述螺栓的长度均大于底座的厚度。

7、优选地,所述排水口的高度小于滑槽的高度,且排水口的内腔最低端与滑槽的内腔最低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9、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丝杆、调节槽、调节块、滑槽、滑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框架和光伏板等结构的结合,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由于调节块在调节槽内导向滑动,同时滑块在滑槽内导向滑动,配合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从而能够调节光伏板倾斜的角度,进而提高光伏板光照效果,进一步的提高光伏板发电的效率,当大风天气时,启动伺服电机使光伏板最大程度的水平放置,进而降低光伏板的受风面积,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大风对光伏板吹倒造成损坏,当冰雹天气时,启动伺服电机使光伏竖直放置,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冰雹直接砸击在光伏板上对光伏板的损坏,进一步的能够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降低光伏板维修的成本。

10、2.本技术通过弹簧的设置,当冰雹天气时,光伏板竖直放置时,滑块移动对弹簧进行压缩,当需要对光伏板复位时,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滑块向复位方向移动,进而便于将竖直放置的光伏板倾斜放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相对一端均开设有调节槽(22),两个所述调节槽(22)内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25),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槽(22)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23),且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块(25)螺纹套设在丝杆(23)的外侧,两个所述调节块(2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4),所述连接块(24)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26),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1),所述伺服电机(21)的驱动端与丝杆(23)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滑槽(11)的内腔靠近支撑柱(2)的一侧均安装有弹簧(4),且四个所述弹簧(4)的规格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25)上下两侧的丝杆(23)外侧均套设有伸缩管(210),两个所述伸缩管(210)靠近调节块(25)的一端均与调节块(25)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两侧均开设有排水口(15),四个所述排水口(15)分别与四个所述滑槽(11)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处均贯穿有螺栓(3),且四个所述螺栓(3)的长度均大于底座(1)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5)的高度小于滑槽(11)的高度,且排水口(15)的内腔最低端与滑槽(11)的内腔最低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相对一端均开设有调节槽(22),两个所述调节槽(22)内均滑动连接有调节块(25),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槽(22)的内腔上下两侧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23),且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块(25)螺纹套设在丝杆(23)的外侧,两个所述调节块(2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4),所述连接块(24)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26),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1),所述伺服电机(21)的驱动端与丝杆(23)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滑槽(11)的内腔靠近支撑柱(2)的一侧均安装有弹簧(4),且四个所述弹簧(4)的规格相同。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春波刘继波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晶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