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
技术介绍
1、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提升太阳能的转化电能的效率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光伏优化器可以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降低单位发电成本,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电子元器件。
2、相关技术中,光伏优化器包括金属壳体、印刷电路板模组、端盖和线缆等部分。其中,金属壳体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用于容纳和保护内部的印刷电路板模组;端盖则用于盖合金属壳体的开口,形成封闭的容纳腔,并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用于线缆的接入;印刷电路板模组包括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各种电子器件,负责执行光伏优化器的核心功能;线缆则负责连接印刷电路板与外部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电源的供应。
3、光伏优化器内部的电子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进行能量转换,但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损耗。这些损耗的能量大部分会转化为热量,在光伏优化器内部积聚。由于光伏优化器通常采用紧凑的封装设计,这种设计虽然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电子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也限制了散热通道和散热面积,使得热量难以有效散发出去。
4、如果热量不能有效地散发出去,会导致光伏优化器内部温度升高,而线路板上电子器件承受的温度有限,如果不能及时将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散出去,会使其工作能力和性能变差,严重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降低其工作效率,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光伏优化器的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2、本申请提
3、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包括内底座、位于内底座内的线路板、盖设于内底座上的内壳盖,所述内底座和内壳盖的外部分别设有外底板和外壳盖;所述外壳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内底座内设有位于线路板朝向内壳盖侧面的导热陶瓷片、设于导热陶瓷片远离线路板侧面的均热块;所述均热块远离导热陶瓷片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内壳盖上开设有供定位凸台置入的安装通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散热翅片、导热陶瓷片和散热翅片的配合设置,线路板上的温度通过导热陶瓷片传导至均热块上,均热块上的热量,最后再通过散热翅片散发至外界,以此降低线路板温度过高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问题,提高该光伏优化器的散热性能。
5、可选的,所述线路板与导热陶瓷片之间设有第一导热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导热层的设置,线路板上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层传导至导热陶瓷片上,以此提高其导热效率,进一步提高该光伏优化器的散热性能。
7、可选的,所述定位凸台朝向外壳盖侧面上设有第二导热层,所述定位凸台于第二导热层的外侧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定位凸台与外壳盖之间预留有供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置入的间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通过第二导热层的设置便于均热块上的热量传导至外壳盖上,同时也通过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构成双重绝缘,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外高电压能力;且均热块上定位凸台与外壳盖之间预留有供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置入的间隙,便于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的安装设置。
9、可选的,所述内壳盖的内壁上固设有若干限位卡钩和若干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供线路板边沿置入的支撑槽,所述限位卡钩用于卡紧置入支撑槽的线路板边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路板的安装过程中,将线路板置入到支撑块上的支撑槽内,然后再使用限位卡钩将线路板边沿卡接固定,以此实现线路板的安装固定,降低线路板在内底座内部出现松动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内底座的内侧壁上固设有限位倒钩,所述内壳盖上设有延伸至内底座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供限位倒钩插入的限位卡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倒钩和限位卡槽的配合设置,当内底座和内壳盖组装固定时,将内底座上的限位倒钩插入至限位板上的限位卡槽内部,以此实现内底座与内壳盖的组装固定。
13、可选的,所述内底座朝向内壳盖的侧面边沿上设有定位凸条,所述内壳盖上开设有供定位凸条插入的定位凹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壳盖和内底座组装时,定位凸条同步插入至定位凹槽内,以此提高内壳盖和内底座的组装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内壳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外壳盖设置于内壳盖外部、并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外壳盖朝向外底板的开口内边沿上开设有供内底板插入的导向插槽,所述内底座朝向外底板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抵紧外底板的若干抵接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盖安装完毕后,外壳盖套设在内壳盖外部,并且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然后将外底板相对的两边沿插入到对应的导向插槽内部,同时内底座上的抵接块对外底板的内侧面抵紧,以此实现外壳盖和外底板的组装固定。
17、可选的,所述外壳盖朝向外底板的侧面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内壳盖朝向外壳盖的侧面上绕安装通孔开设有供弹性垫圈置入的环形置入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盖与外底板组装完毕后,由于弹性垫圈的安装设置,弹性垫圈的一侧与外壳盖的内壁抵紧,以此提高外壳盖和内壳盖之间的抵接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外壳盖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抵紧内壳盖的若干限位卡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卡块的安装设置,在外壳盖与外底板组装完毕后,内底座上的限位卡块与外底板的内侧面抵紧,以此进一步提高外底板与内底座之间的组装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内底座朝向外底板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固定卡钩,所述外底板上开设有供固定卡钩插入的固定卡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卡钩和固定卡槽的配合设置,在外壳盖与外底板组装完毕后,内底座上的固定卡钩插入至外底板上的固定卡槽内部,以此进一步提高外底板与内底座之间的组装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由于散热翅片、导热陶瓷片和散热翅片的配合设置,线路板上的温度通过导热陶瓷片传导至均热块上,均热块上的热量,最后再通过散热翅片散发至外界,以此降低线路板温度过高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问题,提高该光伏优化器的散热性能。
25、2.由于第一导热层的设置,线路板上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层传导至导热陶瓷片上;通过第二导热层的设置,便于均热块上的热量传导至外壳盖上;通过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构成双重绝缘,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外高电压能力。
26、3.均热块上定位凸台与外壳盖之间预留有供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置入的间隙,便于第二导热层和绝缘层的安装设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包括内底座(1)、位于内底座(1)内的线路板(3)、盖设于内底座(1)上的内壳盖(2),所述内底座(1)和内壳盖(2)的外部分别设有外底板(4)和外壳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3)与导热陶瓷片(61)之间设有第一导热层(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621)朝向外壳盖(5)侧面上设有第二导热层(64),所述定位凸台(621)于第二导热层(64)的外侧面设置有绝缘层(65),所述定位凸台(621)与外壳盖(5)之间预留有供第二导热层(64)和绝缘层(65)置入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盖(2)的内壁上固设有若干限位卡钩(21)和若干支撑块(22),所述支撑块(22)上开设有供线路板(3)边沿置入的支撑槽(221),所述限位卡钩(21)用于卡紧置入支撑槽(221)的线路板(3)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1)朝向内壳盖(2)的侧面边沿上设有定位凸条(13),所述内壳盖(2)上开设有供定位凸条(13)插入的定位凹槽(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盖(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所述外壳盖(5)设置于内壳盖(2)外部、并位于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盖(5)朝向外底板(4)的侧面设有弹性垫圈(7),所述内壳盖(2)朝向外壳盖(5)的侧面上绕安装通孔(23)开设有供弹性垫圈(7)置入的环形置入槽(2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盖(5)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抵紧内壳盖(2)的若干限位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1)朝向外底板(4)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固定卡钩(15),所述外底板(4)上开设有供固定卡钩(15)插入的固定卡槽(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包括内底座(1)、位于内底座(1)内的线路板(3)、盖设于内底座(1)上的内壳盖(2),所述内底座(1)和内壳盖(2)的外部分别设有外底板(4)和外壳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3)与导热陶瓷片(61)之间设有第一导热层(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621)朝向外壳盖(5)侧面上设有第二导热层(64),所述定位凸台(621)于第二导热层(64)的外侧面设置有绝缘层(65),所述定位凸台(621)与外壳盖(5)之间预留有供第二导热层(64)和绝缘层(65)置入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盖(2)的内壁上固设有若干限位卡钩(21)和若干支撑块(22),所述支撑块(22)上开设有供线路板(3)边沿置入的支撑槽(221),所述限位卡钩(21)用于卡紧置入支撑槽(221)的线路板(3)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光伏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1)的内侧壁上固设有限位倒钩(12),所述内壳盖(2)上设有延伸至内底座(1)内的限位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文,胡博,孙仕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一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