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消防排涝抢险,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
技术介绍
1、消防机器人为用于消防、排涝、抢险等的应急机器人,在消防供水、消防排烟、抗洪抢险、应急排涝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消防机器人通过车辆进行运输,到达预定地点后,消防机器人如何快速下车,当前有的采用将后门打开并成为斜板,消防机器人再通过斜板下车,但由于车辆的高度往往不足,及后门高度不足,导致斜板与地面坡度较大,消防机器人通过该种斜板下车时存在失控风险。
2、鉴于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包括车厢、后门及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长方体空间,所述长方体空间位于所述车厢的尾部;
3、所述长方体空间用于放置消防机器人;
4、所述消防机器人包括第一履带、第二履带、底盘及车体,在所述第一履带和第二履带之间放置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
5、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侧边设置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二斜板的侧边设置第二折弯件。
6、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端部设置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二斜板端部设置第二搭接板。
7、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设置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搭接板设置第二插销。
8、优选地,所述车厢的车底端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所述第二插销和所述第
9、优选地,所述后门包括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和所述第二扇门分别通过折弯板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两侧。
10、优选地,所述后门包括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和所述第二扇门分别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两侧。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扇门设置第一锁扣、第一压板及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所述车厢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锁块配合的第一锁孔,在所述车厢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第二锁块配合的第二锁孔。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扇门设置第二锁扣、第二压板及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锁块和第四锁块,在所述车厢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三锁块配合的第三锁孔,在所述车厢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第四锁块配合的第四锁孔。
13、优选地,所述后门下方设置脚蹬。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效果如下:
15、车厢的尾部设置了长方体空间,在长方体空间内放置消防机器人,如供水机器人、排烟机器人或排涝机器人等,在消防机器人的履带之间放置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当车辆到达预定地点后,打开后门,快速抽出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并搭在车底端部,第一斜板成为第一履带行走路径,第二斜板成为第二履带的行走路径;一方面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放置位置充分利用了空间,不额外占用空间,实现紧凑设计;第二方面,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长度大于后门的高度,使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即坡度小,能够防止消防机器人在下车过程中失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后门及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长方体空间,所述长方体空间位于所述车厢的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侧边设置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二斜板的侧边设置第二折弯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端部设置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二斜板端部设置第二搭接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设置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搭接板设置第二插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车底端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所述第二插销和所述第二插孔配合。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包括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和所述第二扇门分别通过折弯板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包括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和所述第二扇门分别铰接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门设置第一锁扣、第一压板及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所述车厢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锁块配合的第一锁孔,在所述车厢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第二锁块配合的第二锁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门设置第二锁扣、第二压板及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锁块和第四锁块,在所述车厢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三锁块配合的第三锁孔,在所述车厢的底端设置与所述第四锁块配合的第四锁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下方设置脚蹬。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后门及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长方体空间,所述长方体空间位于所述车厢的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侧边设置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二斜板的侧边设置第二折弯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端部设置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二斜板端部设置第二搭接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设置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搭接板设置第二插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车底端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所述第二插销和所述第二插孔配合。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包括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和所述第二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小锋,肖燕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奇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