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对聚酰亚胺具有改善粘合强度和涂覆性能的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下文中简称pi)是一种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多种用途,例如以薄膜、纤维或其他形式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航空航天、绝缘-隔温-防火材料、气体分离、化工环保等。在这些用途中,出于各种目的(例如提供机械保护,提高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耐黄变性、生物相容性、抗粘性等),经常需要在聚酰亚胺型材(例如膜或片材)的一个或多个表面施加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涂料或粘合剂,形成具有双层或更多层结构的层叠体。例如在聚酰亚胺膜上涂覆fep涂层的一个常规方法是将聚酰亚胺膜浸渍入装有fep涂料的槽中,在浸渍涂覆之后再进行干燥或烧结,便可以获得表面具有fep涂层的聚酰亚胺膜。
2、但是,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fep涂料或粘合剂在与各种聚酰亚胺基材结合使用的时候,总是会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有技术的fep分散体(例如乳液)的稳定性偏低,在一段时间的储存之后便可能产生絮凝和沉淀。第二个问题是现有技术的fep分散体的涂覆性能较差,在施涂-干燥-烧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致密或者不均匀的膜层,与聚酰亚胺之间的粘合强度不足。
3、现有技术的上述严重缺陷与本领域对高性能高质量的具有pi/fep层叠结构的各种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人们迫切希望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技术。
4、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和聚氨酯分散体混合起来,形成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包含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包含平均粒径为100纳米至400纳米的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2、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以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重量%计,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2-20重量%。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以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重量%计,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75-95重量%。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以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重量%计,所述聚氨酯分散体的含量为0.1-5重量%。
3、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50-65重量%,含有6-15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一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平均粒径为30-90纳米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4、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45-55重量%,含有2-8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二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平均粒径为150-300纳米的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5、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中含有20-30重量%的平均粒径为2-50纳米的聚氨酯微粒。
6、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5万至40万。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的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0万至70万。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聚氨酯分散体中包含的聚氨酯的分子量为3万至15万。
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和聚氨酯颗粒;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的粒径小于100纳米,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的粒径为100-400纳米;以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的量为100重量份,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的含量为3-25重量份,所述聚氨酯颗粒的含量为0.01-6重量份。
8、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组合物通过第一方面中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制备。
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粘合剂或涂料,其含有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1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至少一个聚酰亚胺层和至少一个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所述聚酰亚胺层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直接接触,并且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所述的粘合剂或涂料制备的。
11、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工艺和设计进行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和聚氨酯分散体混合起来,形成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重量%计,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2-20重量%,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75-95重量%,所述聚氨酯分散体的含量为0.1-5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50-65重量%,含有6-15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一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平均粒径为30-90纳米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45-55重量%,含有2-8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二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平均粒径为150-300纳米的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5.如权利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5万至40万;
7.一种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颗粒和聚氨酯颗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通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
9.一种粘合剂或涂料,其含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10.一种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至少一个聚酰亚胺层和至少一个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所述聚酰亚胺层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直接接触,并且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是使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剂或涂料制备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和聚氨酯分散体混合起来,形成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改性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重量%计,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2-20重量%,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含量为75-95重量%,所述聚氨酯分散体的含量为0.1-5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50-65重量%,含有6-15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一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中包含平均粒径为30-90纳米的第一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分散体的固体含量为45-55重量%,含有2-8重量%的至少一种第二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二全氟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井动,曹成,杜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