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及其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及其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667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及其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中的应用,包括PAMAM树枝状高分子及与其共价偶联的抗体,该PAMAM树状高分子的外部分支上修饰连接有Ru‑POD纳米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具有优异的具有稳定性高、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活性可调等优点,与传统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多聚体酶二抗检测系统相比,提升了催化性能、保存稳定性,其对DAB和H<subgt;2</subgt;O<subgt;2</subgt;的催化活性与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相当,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及其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基于抗体的技术,用于检测特定生物分子的存在,并用于分析结构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这项技术通常涉及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一级抗体和二级抗体。一级抗体以其极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与目标分子结合,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一级抗体对于免疫分析中目标分子的成功检测和准确定量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二级抗体识别并结合与目标分子结合的一级抗体,而不是直接与目标分子结合。二级抗体通常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这些酶能将不可检测的底物转化为可检测的产物,从而显著放大低丰度目标分子的检测信号。

2、自20世纪4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专利技术以来,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二级抗体检测系统的进步上,主要趋势是检测灵敏度的持续提高和检测干扰因素的不断减少。例如,从生物素检测系统(如abc法、sp法)发展到增强标记聚合物系统(enhanced labelledpolymer system),既排除了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然而,早期的非生物素二级抗体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多聚葡聚糖或多聚氨基酸骨架连接的二级抗体-酶多聚物,或通过较大的树枝状骨架偶联的酶多聚物再偶联二级抗体,以放大特异信号。这些方法操作简便,避免了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推动了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辅助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分子量的显著增加,占用空间过大,由于空间位阻等原因,影响了聚合物进入组织细胞内部结合特定靶标的效率,导致特异性染色强度下降,并容易产生非特异性背景。因此,需要开发更高效和简便的新型二级抗体系统,使聚合二级抗体能够进入组织细胞内部结合特定靶标,以在提升催化染色效率放大信号的同时保证无非特异性背景染色。

3、近年来,由于天然酶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产量低、保存困难和半衰期短等缺点,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严重限制。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100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性能和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自2007年fe3o4纳米颗粒被报道具有模拟天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来,已有数百种纳米材料被发现具有模拟过氧化物酶(pod)、氧化酶(oxd)、过氧化氢酶(cat)、葡萄糖氧化酶(go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酸酶等酶活性。此外,许多纳米材料还被报道同时表现出双或多酶活性。作为新一代人工酶,纳米酶与天然酶相比,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活性可调等优点。

4、为了使上述纳米材料能够更好地替代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并获得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常根据纳米材料的特性对其类酶活性进行调控,以进一步提升纳米材料的类过氧化氢酶活性。常用的纳米材料类酶性能提升策略包括尺寸调控、形貌调控、组分调控和表界面调控等。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材料的表界面调控通过将不同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可以进一步发挥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这在高效类酶催化材料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包括pamam树枝状高分子及与其共价偶联的抗体,该pamam树状高分子的外部分支上修饰连接有ru-pod纳米酶。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为igg。

7、上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1)制备有活性的ru-pod纳米酶,将该ru-pod纳米酶清洗后,再经edc和nhs活化,接着进行纯化,获得纯化后的活化ru-pod纳米酶;

9、(2)将步骤(1)制得的纯化后的活化ru-pod纳米酶与pamam 5.0溶液混合反应,再经纯化,获得pamam@ru-pod纳米酶;

10、(3)将抗体的羧基经edc和nhs活化后,与步骤(2)所得的pamam@ru-pod纳米酶混合反应,再经纯化,即得所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

11、上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作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的二抗的用途。

12、一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采用上述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作为二抗。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具有优异的具有稳定性高、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活性可调等优点,与传统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者纳米材料直接连接的二抗检测系统相比,提升了催化性能、检测灵敏度、保存稳定性;

15、2、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具有较低的制备和纯化的成本,为其在二抗检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16、3、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作为具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其对dab和h2o2的催化活性与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相当,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PAMAM树枝状高分子及与其共价偶联的抗体,该PAMAM树状高分子的外部分支上修饰连接有Ru-POD纳米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为IgG。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作为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中的二抗的用途。

5.一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作为二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pamam树枝状高分子及与其共价偶联的抗体,该pamam树状高分子的外部分支上修饰连接有ru-pod纳米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纳米酶材料偶联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为igg。

3.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巍刘琪薛舒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弘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